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外科围手术期基础问答(1~160问)

1 什么是围手术期?

围手术期是指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结束直至基本康复,时间在术前7日至术后7~12日,包含手术前期、手术期及手术后期。手术前期指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到患者被送至手术台,手术中期指患者接受手术的整个过程,手术后期指从患者被送到复苏室或外科病房至患者出院或后续追踪。

2 根据时限手术可分为哪几类?

择期手术、限期手术及急诊手术。

3 手术前的一般准备有哪些?

(1)手术前皮肤准备。

(2)胃肠道准备。

(3)术前呼吸道准备。

(4)一些特殊准备,如训练床上大小便、肢体的功能锻炼及术前的戒烟等。

(5)必要的药物试验、术前备血等。

4 术前为什么要做皮肤准备?

术前皮肤准备的目的是降低术后切口的感染率,备皮时间离手术时间越近越好。注意备皮时勿损伤皮肤,保持皮肤完整性。若切口周围毛发比较短少,不影响手术操作,可不必去除毛发。

5 术前胃肠道要做哪些准备?

(1)成人择期手术术前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手术部位,遵医嘱告知禁食、禁饮要求,以防麻醉或术中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2)术前一般不限制饮食种类。消化道手术者,术前1~2日进食流质饮食。

(3)术前一般无须放置胃管,但消化道手术或某些特殊疾病(如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等),应放置胃管。

(4)非肠道手术者,嘱其术前1晚排便,必要时使用开塞露或肥皂水灌肠等方法促使残留粪便排出,以防麻醉后肛门括约肌松弛,粪便排出,增加污染机会。

(5)肠道手术前3日开始做肠道准备。

(6)幽门梗阻者,术前洗胃。

6 术前如何做好呼吸道准备?

(1)戒烟:吸烟者术前2周戒烟,防止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引起窒息。

(2)深呼吸训练:先从鼻慢慢深吸气,使腹部隆起,呼气时腹肌收缩,由口慢慢呼出。

(3)有效排痰法训练:指导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先轻咳数次,使痰液松动,再深吸气后用力咳嗽。

(4)控制感染:已有呼吸道感染者,术前给予有效治疗。

7 外科手术前后为什么要留置导尿管?

(1)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后,膀胱括约肌松弛可能产生尿失禁,需留置导尿管,以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2)盆腔内器官手术术前排空膀胱,以减少术中膀胱损伤的风险。

(3)泌尿系统手术或损伤需留置导尿管,以利于伤口愈合,促使膀胱、尿道功能恢复,或观察损伤出血情况。

(4)休克、危重患者留置导尿管,以观察尿量,监测肾功能。

(5)骨科截瘫患者引流出尿液,可以减轻痛苦和尿潴留。

(6)各种大手术,术中预防尿失禁,手术后预防尿潴留。

8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有哪些?

护士应该以热情的态度对待患者,消除患者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多与患者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病情、手术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尽可能地取得患者术中和术后的配合,使患者以最好、最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

9 手术当日早晨的准备有哪些?

(1)询问患者禁食状况。

(2)检查患者手术部位备皮情况和手术标识。

(3)给予术前用药,对于有特殊用药的患者(高血压等疾病史)应了解服药情况。

(4)常规监测生命体征。

(5)做好转运交接的准备。

10 什么是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指全麻药通过呼吸道、静脉或肌肉等途径进入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暂时受到抑制,患者出现意识和痛感的丧失,且有一定的肌肉松弛作用的麻醉方法,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手术。

11 全身麻醉的分为哪几类?

(1)吸入麻醉:系将挥发性麻醉药物或气体经呼吸道吸入肺内,再经肺泡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由于麻醉药经肺通气进入体内和排出,故麻醉深度的调节较其他方法更为容易。

(2)静脉麻醉:系将麻醉药物经静脉注射进入体内,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其优点是诱导迅速,对呼吸道无刺激,不污染手术室,麻醉苏醒期也较平稳,使用时无须特殊设备;缺点为麻醉深度不易调节,容易产生快速耐药,无肌松作用,长时间用药后可致体内蓄积和苏醒延迟。

12 术中麻醉有哪些注意事项?

(1)对于不同麻醉所采取的体位有不同,应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认真做好术前的麻醉随访工作。

(2)密切观察患者麻醉中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中枢系统的功能。

(3)判断麻醉的深度,监测麻醉机的运行状况。

13 麻醉苏醒期的护理有哪些?

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安装好各种监测仪器。保持各种管道和引流物的通畅。每15分钟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一次,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肌力恢复情况等。苏醒期间患者可能有躁动,要防止坠床、自我伤害等意外,以及敷料和各种管道的脱落,同时应注意保暖。

14 术后手术体位怎么安置?

(1)全身麻醉尚未清醒的患者应取平卧,头转向一侧,使口腔内分泌物或呕吐物易于流出,避免误吸入气管。全身麻醉清醒后根据需要调整卧位。

(2)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应平卧或头低卧位6~8小时,以防止脑脊液外渗所致头痛。

(3)硬脊膜外腔麻醉患者一般取平卧位(可不去枕)6小时,随后根据病情安置合适体位。

(4)施行颅脑手术者,可取15°~30°头高足低斜坡卧位。

(5)施行颈部、胸部手术后,多采用高半坐卧位。

(6)腹部手术后,多取低半坐卧位或斜坡卧位。

(7)脊柱或臀部手术后,可采用俯卧位或仰卧位。

15 为什么手术后要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早期活动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肠蠕动恢复,以及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16 为什么外科手术患者需要吸氧?

外科手术的患者需要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麻醉会使患者的呼吸抑制,血氧分压下降。吸氧的直接作用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使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的血氧含量增加,改善组织的缺氧,使细胞的能量代谢、氧化磷酸化代谢过程能够正常进行,脑、心、肾及肝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得以维持。同时,机体缺氧改善,有利于伤口修复。

17 怎样用氧流量来换算氧浓度?

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公式如下:

根据以上公式推算出氧流量和氧浓度关系,见下表。

氧流量与氧浓度换算表

18 什么是氧中毒?高浓度吸氧会引起氧中毒吗?

氧中毒是氧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危害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氧中毒主要表现为吸收性肺不张。临床上,根据患者缺氧的程度不同,给予不同的吸氧浓度。轻度缺氧给予低流量(2~3 L/min)吸氧,中度缺氧给予中流量(3~4 L/min)吸氧,重度缺氧者给予高流量(4~6 L/min)吸氧。即使是高流量吸氧,其吸氧浓度(FiO 2 )也在50%以下。常压下FiO 2 在60%以下是安全的,一般不会引起氧中毒。引起氧中毒的唯一原因是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常压下吸入纯氧6小时就可能出现呼吸道黏膜的损伤,超过24小时即可发生氧中毒的典型表现。临床上,进行无创氧疗时,FiO 2 很难超过60%。同时,有研究表明,危重患者的肺组织可能比正常人的肺组织更能耐受氧的损伤作用。因此,在常规的经鼻或面罩氧疗时,一般不会发生氧中毒。在机械通气时应尽量将FiO 2 控制在60%以下,防止氧中毒发生。

19 吸氧时应采用哪些护理措施?

(1)给氧过程中,应定时检查导管是否通畅。经常询问患者的感受,关心患者,及时满足患者的需要。

(2)监测氧疗效果。可根据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方式、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及温度等有无改善来衡量氧疗效果。应用心电监护仪的患者,可以直接观察血氧饱和度,同时还可以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判断疗效,从而选择合适的氧浓度。

(3)持续鼻导管给氧者,每日2次消毒鼻导管,可经双侧鼻孔交替插管,并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防止鼻导管堵塞。

(4)面罩吸氧时,氧流量要足够大,面罩置于口鼻前并固定,但不可密封,以免造成CO 2 潴留,吸氧浓度的高低可通过氧流量的大小和面罩的远近来调节。

(5)氧流量的选择:轻度缺氧者,氧流量为2~3 L/min,中度缺氧者为3~4 L/min,重度缺氧者为4~6 L/min。

(6)预防交叉感染:所有供氧、给氧装置,包括鼻导管、鼻塞、面罩、湿化器等一切氧疗用品均应专人专用。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物品均选用一次性的无菌用品。

(7)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用氧过程中注意防火、防油、防震及防热。

20 什么情况下要放置皮下引流管?

颈部甲状腺手术、胸部乳房手术,或四肢肌肉和骨骼手术后的患者,都需要放置皮下引流管。放置于皮下脂肪层(脂肪层丰厚的部位)或皮下肌肉层(脂肪层薄的部位),从表皮戳孔后连接引流袋或负压引流装置。

21 放置皮下引流管的意义何在?

放置皮下引流管的意义在于:①早期观察术后出血量及性状。②防止形成皮下淤血或伤口内血肿,避免伤口感染。③降低伤口表面张力,促进表皮愈合。④有些四肢关节内的手术,行皮下引流而不进行关节腔引流,可降低深部组织或关节腔的感染风险。

22 腹腔引流管通常放置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腹腔是人体最大的体腔,是壁层腹膜和脏层腹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在正常情况下,腹腔内有75~100 ml黄色澄清液体,起润滑作用。在病变时,腹腔可容纳几千毫升液体或气体。医生在腹腔手术完毕后,会在各吻合口周围或切除组织器官残端周围及腹腔、盆腔最底端,放置1~2根粗的腹腔引流管,外接普通引流袋。

在体腔内放置引流管的作用有:①治疗性引流。腹腔、盆腔的积液、积血、积气、积脓、坏死组织、异物和瘘等的引流。②预防性引流。以监测治疗为目的,用来观察腹腔、盆腔内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或胃、肠、胆道和胰瘘的发生等。③向腹腔、盆腔内注射药物以治疗疾病。

23 如何保持腹腔引流管的有效引流?

(1)患者取半卧位,有利于引流及预防膈下感染。

(2)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防止血凝块和纤维素沉淀阻塞导管。

(3)引流管长度适中,避免翻身时脱出。

24 腹腔引流管的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要点是什么?

(1)出血: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如引流液连续3小时大于100 ml/h,颜色鲜红,应警惕出血发生。应查看伤口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引流是否接负压装置,压力是否过大。

(2)感染:引流管属于异物,留置时间长及操作、护理不当可造成感染。固定不牢、脱落至腹腔也可造成感染。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引流管和引流袋应保持在出口平面以下,避免引流液反流。观察体温及伤口情况,如体温超过38.5℃、伤口红肿及皮温升高,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3)损伤:引流管长期压迫可损伤周围的脏器组织,如腹腔引流管长期压迫肠管可引起肠穿孔,各项操作应规范。

(4)吻合口瘘:常发生在术后3~7日,如患者出现发热、腹膜刺激症状,或有异物流出,应警惕瘘的发生。医生术中应仔细缝合,术后患者应加强营养。

(5)慢性窦道形成:其发生原因为引流管长期放置,引流不畅,反复感染及未能及时拔管。应及时拔管,必要时采取渐退性拔管。

(6)引流管脱落、阻塞及拔管困难:引流管固定不牢或患者用力过猛,可造成引流管脱落。若带管出院,应定期复查。若发现引流液异常或身体不适等,应及时就医。

25 留置螺旋胃管期间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留置螺旋胃管期间的常见并发症是堵管和脱管。在输注营养液期间导管的维护非常重要。在置管期间,进行肠内营养液输注前后应冲洗管道。

26 螺旋胃管留置多长时间?

一般留置时间为15天甚至更久,其间是不需要更换的,如有堵管则给予温开水或生理盐水试行回抽,避免重力推注。待胃肠道有正常的蠕动能力,无腹胀、恶心等胃肠道反应方可考虑拔管。

27 留置螺旋胃管时应如何护理?

在进行肠内营养时,首先要确定管道是否处于有效状态,输注前抽吸螺旋胃管,观察有无食物残渣以及残余量。根据残余量调整输注时间、量及输注方式。在输注营养液前后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20 ml冲洗管道避免堵管,在连续输注的过程中,需每隔4小时冲洗管道1次。在营养液输注期间,可将床头抬高30°~45°,以减少反流和误吸。在进行肠内营养期间,合理控制输注量、速度,勤观察、勤巡视,保证营养及时供给、充分吸收,保持营养液温度合适,一般为38~40℃。每天的营养液现配现用,防止细菌污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28 非腹部手术术后饮食护理有哪些要点?

视手术大小、麻醉方法及患者的全身反应而定。体表或肢体的手术,全身反应较轻者,术后即可进食;手术范围较大,全身反应明显者,待麻醉反应消失后方可进食;局部麻醉者,若无任何不适,术后即可进食;椎管内麻醉者,若无恶心、呕吐,术后3~6小时可进食;全身麻醉者,应待麻醉清醒,无恶心、呕吐后方可进食。一般先给予流质,以后逐步过渡到半流质或普食。

29 腹部手术术后饮食护理有哪些要点?

腹部手术,尤其是消化道手术后,一般需禁食24~48小时,待肠道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少量流质,逐步递增至全量流质,至第5~6日进食半流质,第7~9日可过渡到软食,第10~12日开始普食。术后留置空肠营养管者,可在术后第2日自营养管输注肠内营养液。

30 外科营养支持的途径有哪些?

有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

31 什么是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是指经口或喂养管提供维持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的一种方法。

32 肠内营养适用于哪些人?

(1)吞咽和咀嚼困难者。

(2)意识障碍或昏迷、无进食能力者。

(3)消化道疾病稳定期,如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和胰腺炎等。

(4)高分解代谢状态,如严重感染、手术、创伤及大面积烧伤患者。

(5)慢性消耗性疾病。

33 肠内营养有哪些途径?

(1)经口摄入。

(2)经鼻胃管或胃造瘘:鼻胃管只用于短期肠内营养,并且胃肠功能良好的患者。胃造瘘可在手术时或经皮内镜放置,适用于较长时间肠内营养的患者。

(3)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适用于胃肠功能不良、误吸风险大和长期胃肠减压的患者。

34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有哪些?

(1)分次输注:适用于胃内给予,每次给予100~300 ml,分次注射,推注速度不宜过快,每次10~20分钟完成。

(2)连续输注:适用于胃肠道耐受较差或肠内置管的患者,滴入速度均匀,不可过快,并随时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

35 什么是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是指经静脉途径提供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如患者禁食,全部营养都通过静脉供给,称为全胃肠外营养。

36 肠外营养适应证有哪些?

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腹泻、呕吐严重者,因疾病或治疗需胃肠道休息者,高代谢状态、胃肠营养不能满足者,肿瘤放化疗时期等。

37 使用肠外营养有什么要求?

(1)营养液及输注器具清洁无菌:营养液要在无菌环境下配制,放置于4℃以下的冰箱内暂存,并于24小时内用完。

(2)营养液中严禁添加其他治疗用药,如抗生素等。

(3)控制输注速度:避免输注过快引起并发症和造成营养液的浪费,葡萄糖输注的速度应控制在5 mg/(kg·min)以下,可在4~5小时输注20%脂肪乳剂250 ml。

38 肠外营养有哪些并发症?

(1)与中心静脉置管有关的并发症:主要有胸腔积液、气胸、血胸、胸导管损伤、空气栓塞、导管位置不当、静脉血栓形成。

(2)代谢性并发症:①低血糖症及低血糖休克。②高血糖症及高渗性非酮症昏迷。③血清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等。④微量元素缺乏。⑤肝功能损害。

(3)感染性并发症:导管相关性感染、肠源性感染。

39 什么是吸收热?

由于手术创伤的反应,术后患者的体温可略升高0.1~1℃,一般不超过38℃,临床称为吸收热。术后1~2天逐渐恢复正常。但若术后3~6日仍持续发热,则提示存在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

40 术后是什么原因引起恶心、呕吐症状?

常见原因是麻醉反应,待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停止。腹部手术后胃扩张或肠梗阻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其他原因有颅内压增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低钾血症及低钠血症等。

41 术后发生尿潴留怎么处理?

先稳定患者的情绪,若无禁忌,可协助其坐于床沿或站立排尿。采用热敷、听流水声、轻柔按摩下腹部或用镇静止痛药解除切口疼痛,帮助患者自行排尿。若上述措施均无效时,在严格无菌技术下导尿,一次性放尿量不超过1000 ml。尿潴留时间过长,导尿时导尿量超过500 ml者,应留置导尿管1~2日,以利于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的恢复。

42 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不张、尿路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43 术后发生切口裂开怎么处理?

对切口裂开者,安抚患者情绪,使其保持镇静。立即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切口,并用腹带包扎。通知医生,护送患者入手术室重新缝合处理。若有内脏脱出,切勿在床旁还纳内脏,以免造成腹腔内感染。

44 怎样预防术后肺不张?

(1)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体位排痰,以解除支气管阻塞,使不张的肺重新复张。

(2)鼓励患者自行咳嗽、排痰。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或使用化痰药物。痰量持续增多,可经支气管镜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45 怎样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1)鼓励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卧床期间进行双下肢的主动和被动运动。

(2)高危患者,下肢用弹性绷带或穿弹性袜以促进血液回流。

(3)避免久坐,避免卧床时膝下垫枕,以免妨碍血液循环。

(4)血液高凝状态者,可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复方丹参片等。

46 发生腹胀应如何处理?

一般术后6小时后应多翻身、无须禁食的患者术后6小时后喝橙皮水、第二天半卧位、早日下床活动,这些都是促进肠排气、防止腹胀的方法。年老或肠道功能不好者,排气通常会比较晚。术后48小时未排气者,医生会根据情况进行用药。

47 咳嗽会不会影响伤口恢复?

有痰时应及时咳出,不要怕痛不敢咳嗽。可用手按住切口或请人帮忙按住伤口,深呼吸,将痰咳出,防止肺部并发症。

48 为什么术后喉咙痛,痰多?

全麻手术因经喉咙插管,或对咽喉部黏膜会有刺激,术后第2天可多喝水。或经医生许可后含服润喉片,可减轻症状。如无缓解,医生会根据情况进行药物治疗。

49 多翻身伤口会不会裂开?

不会。伤口用手术线缝合,不会轻易裂开。而且术后多翻身有利于促进排气。

50 腹腔镜术后为什么肩、背部酸痛?

腹腔镜手术后少数患者术后出现肩背部酸痛,是因为建立气腹残留在腹腔内的CO 2 排出不完全,CO 2 聚集在膈肌下产生碳酸并刺激膈肌和胆囊创面,导致术后肩背部疼痛。术后延长吸氧时间、按摩肩背疼痛部位可缓解症状。

51 术后疼痛该怎么办?

(1)指导患者在咳嗽、翻身及活动肢体时用手按住伤口部位,以减少因切口张力增加或震动引起的疼痛;指导患者利用非药物措施,如听音乐等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减轻疼痛。

(2)医护人员在进行使疼痛加重的操作,如较大创面的换药前,适量应用止痛剂,以增强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

(3)小手术后患者可口服止痛剂镇痛,大手术后1~2日内,常需给予麻醉性止痛剂(婴儿禁用),或术后使用镇痛泵。

52 什么是三阶梯止痛治疗?

药物疗法是治疗癌性疼痛措施中最为基本的手段,其特点是止痛好、显效快、作用确切,服药过程既安全又经济。癌痛治疗的三阶梯止痛方法,就是在对癌痛的性质和原因做出正确评估后,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原因,适当选择相应的止痛药。即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应主要选用解热镇痛类的止痛药;若为中度疼痛,则应选用弱阿片类药物;若为重度疼痛,则应选用强阿片类药物。

53 手术后切口观察要点有哪些?切口愈合如何分类?

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脱落及局部红、肿、热、痛等征象。若切口有渗血、渗液或敷料被大小便污染,应及时更换,以防切口感染。

分类:(1)甲级愈合:切口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

(2)乙级愈合:切口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及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处理。

54 不同部位伤口的拆线时间是多少?

缝线拆除时间根据患者年龄、切口部位、局部血液供应情况而决定。一般头部、面部、颈部手术后4~5日拆线;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为7~9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为6~7日拆线;四肢为10~12日拆线(近关节处可适当延长);减张缝线为14日,必要时可间隔拆线。年老体弱、营养不良及糖尿病者宜酌情延迟拆线时间。

55 什么叫休克?

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如大出血、创伤、烧伤、感染、过敏及心功能衰竭等)侵袭后,因有效循环血量骤减、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特征的综合征,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

56 休克有什么临床表现?

(1)休克代偿期(休克早期):患者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加快及呼吸急促。动脉血压变化不大,但脉压缩小。尿量正常或减少。若处理及时,休克可很快得到纠正。否则,病情继续发展,很快进入休克抑制期。

(2)休克抑制期(休克期):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皮肤黏膜发绀、四肢冰冷、脉搏细速、呼吸浅促及血压进行性下降。严重者脉搏微弱、血压测不出、呼吸微弱或不规则、尿少或无尿。若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或出现鼻腔、牙龈、内脏出血等,则提示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给予吸氧仍不能改善时,则提示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常因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死亡。

57 外科常见的休克类型有哪些?

外科常见的休克类型有两种。

(1)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失血性休克、失液性休克及创伤性休克等。这类休克多见于肝脾破裂、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大出血,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等所致的大出血,急性肠梗阻等急腹症所出现的大量失液,挤压伤、大面积撕裂伤等造成大量失血与大量血浆丢失。

(2)感染性休克:多见于腹腔内感染、烧伤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的菌血症或脓毒血症,也可能是由污染的手术、导管置入或输液等引起。

58 休克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无论休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但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所致微循环障碍是多数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良好的心脏功能、正常的血管容积、充足的循环血量是保障微循环灌注的三个基本条件。不同的病因通过改变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或几个,使主要脏器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便会发生休克。

59 休克对重要脏器功能有什么影响?

在休克的演变过程中,机体有个代偿期,通过应激反应以重新分布全身血液,维持重要脏器功能的稳定,但这种调节是有限的,不持久的。致休克因素及其导致的机体全身炎症反应可先后或同时造成全身各脏器不同程度的损害、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1)肺:休克会引起肺呼吸功能障碍,表现为气体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进行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2)肾:休克会影响肾脏而造成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高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

(3)心脏:休克早期,心肌缺血不明显;随着休克的进一步加重,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常降低;血浆中心肌抑制因子的大量积聚、严重酸中毒及平均动脉压过低,使冠状动脉灌注不足,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心功能进一步减退。

(4)脑:休克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能量代谢障碍,酸性代谢产物堆积,细胞膜受损,引起一系列神经功能损害。

(5)肝脏:休克时机体对心脑的血流灌注有一定的代偿作用,会降低腹腔内脏血流量,以保护心脑代谢。长时间休克,致肝脏缺血缺氧、血流淤滞,加之肠源性毒素的作用,最终可造成肝功能急性衰竭。

60 休克的应急处理措施有哪些?

如果是大出血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应急处置是:监测生命体征、保持气道通畅、开放静脉,积极补充血容量,明确出血原因者要积极止血,不明原因者安排急诊B超检查,辅助检查血常规、血型、出凝血功能及动脉血气等。

如是感染性休克,抗休克和抗感染应同时进行,应急处置是:尽快开放静脉,适当补充血容量,必要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争取稳定血压;同时尽快使用广谱抗生素,尽早明确感染灶,以决定是否需要外科治疗。在抗休克和抗感染治疗的同时,急诊进行如X线摄片、CT等检查。

61 休克患者的观察要点有哪些?

(1)意识状态:反映脑组织的灌注情况。神志清楚,反应良好,表示循环血量已够;神志淡漠或烦躁、头昏、眼花,或从卧位改变到坐位出现晕厥,表示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2)肢体温度和色泽:反映末梢灌注情况。四肢温暖,皮肤干燥,轻压指甲或口唇时,局部暂时缺血呈苍白,松压后迅速转红润,表示休克好转;四肢皮肤常苍白、湿冷,轻压指甲或口唇时颜色苍白,松压后恢复红润缓慢,表示休克未纠正。

(3)血压:休克代偿期,剧烈的血管收缩,血压可以保持或高于正常;休克抑制期血压逐渐下降,收缩压低于90 mmHg,脉压小于20 mmHg;血压回升,脉压增加,表示休克有所好转。

(4)心率或脉率:心率增快或脉搏细速常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有助于判断休克程度。休克指数:正常值0.5,表示无休克;超过1.0~1.5,表示休克存在;2.0以上,表示休克严重。

(5)尿量:反映肾脏灌注情况,也可反映器官血流灌注情况。休克患者应常规留置尿管,每小时监测尿量和尿比重,尿量小于25 ml/h,尿比重增加,说明肾血管收缩或血容量仍不足;血压正常,但尿量仍少,尿比重高,反映肾脏灌注仍不足;如血压正常,尿量少,尿比重低,则可能发生急性肾衰竭。尿量稳定在30 ml/h以上,表示休克好转。

(6)脉搏:休克时脉率增快,如脉率增快并细弱则表示休克加重。

(7)呼吸:呼吸增快、变慢、不规则,表示病情恶化。呼吸增至30次/分以上或降至8次/分以下,均表示病情危重。

(8)中心静脉压(CVP):对于需长时间治疗的休克患者来说,中心静脉压测定非常重要。中心静脉压主要受血容量、静脉血管张力、右心排血能力、胸腔和心包内压力及静脉回心血量等因素的影响。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0.49~1.18 kPa(5~12 cmH 2 O)。在低血压的情况下,中心静脉压<0.49 kPa(5 cmH 2 O)时,表示血容量不足;>1.49 kPa(15 cmH 2 O)则表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加;>1.96 kPa(20 cmH 2 O)时,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

(9)还应监测血电解质、血糖、丙酮酸、乳酸、血清转氨酶及血氨等血液生化指标。血清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细胞功能受损严重,血氨增加提示出现肝功能衰竭。此外,还应监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相关指标。

62 休克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1)取平卧位或休克卧位,保持病房安静。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及时用药。根据血压情况随时调整输液速度,给予扩容及血管活性药物后血压不升时做好配血、输血准备。

(3)做好一切抢救准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行心电、呼吸、血压及血氧等监护。

(4)需要时配合医生尽可能行深静脉穿刺术,以便抢救用药,随时监测中心静脉压。若无条件做深静脉穿刺,应注意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对患者血管的影响,避免皮肤坏死。

(5)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面罩或麻醉机给予较高流量的氧气吸入,以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缺血及细胞代谢障碍。当呼吸衰竭发生时,应立即准备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对实施机械辅助治疗的,按相关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6)留置导尿,严密监测每小时尿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电解质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7)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注意保暖,做好口腔护理,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8)做好各种管道的管理与护理,预防各种感染。

(9)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

(10)严格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要将患者的基础疾病、诊治经过、药物准备情况及患者目前情况、特殊医嘱和注意事项等详细进行交接班,并做好护理记录。

63 体液中的电解质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体液中的电解质主要由阳离子(如Na + 、K + 、Ca 2+ 、Mg 2+ )、阴离子(如Cl - 、HCO - 3 、HPO 2- 4 )和蛋白质组成,它们的正负总电荷数相等,从而保持电中性。体液中的电解质具有以下重要的生理功能:①维持体液的晶体渗透压、水分恒定和酸碱平衡;②维持神经、肌肉及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并参与其动作电位的形成;③参与新陈代谢,是一系列酶的激活剂或辅助因子;④构成组织的成分。

64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常见于外科哪些疾病?

在外科日常的临床诊疗中,经常会遇到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临床医生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液检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的处理。常见的外科急重病症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消化道瘘、肠梗阻以及严重的腹膜炎,都可导致脱水、血容量减少、低钾血症及酸中毒等严重内环境紊乱现象。

65 什么是骨折?

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即为骨折。骨折可由创伤和骨骼疾病所致,创伤性骨折多见。

66 骨折后的全身表现有哪些?

大多数骨折只会引起局部症状,但严重骨折和多发性骨折可导致全身反应。①休克:多由出血所致,特别是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和多发性骨折,严重者出血量可超过2000 ml。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或并发重要内脏器官损伤时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②发热:骨折后体温一般正常。股骨骨折、骨盆骨折等的出血量较大,血肿吸收时可出现吸收热,但一般不会超过38℃。开放性骨折出现高热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67 骨折后的局部表现有哪些?

(1)一般表现:①疼痛和压痛:骨折和合并伤处疼痛,移动患肢时疼痛加剧,伴明显压痛。②肿胀和瘀斑:骨折处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软组织损伤导致水肿,这些都可使患肢严重肿胀,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和皮下瘀斑。由于血红蛋白的分解,皮肤可呈紫色、青色或黄色。③功能障碍:局部肿胀和疼痛使患肢活动受限,完全骨折时受伤肢体活动功能可完全丧失。

(2)特有体征:①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改变,多表现为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②反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非关节部位出现类似于关节部位的活动。③骨擦音或骨擦感: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具有以上特有体征三者之一即可诊断为骨折。但是,三者都不出现不能排除骨折,如裂缝骨折和嵌插骨折。不能为了检查特有体征而刻意搬动患肢,不可故意反复检查,以免加重周围组织特别是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68 如何进行骨折现场急救?

(1)抢救生命:首先检查全身情况,优先紧急处理心跳呼吸骤停、窒息、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2)包扎止血:开放性骨折的伤口出血,大多可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类加压包扎止血。大血管出血可采用止血带止血,并应记录时间。若有骨折端外露,绝不可现场回纳。如在包扎时自行还纳,应作好记录,以便后续进一步处理。

(3)妥善固定:凡疑有骨折者,均应按骨折处理。可用夹板、木棒、树枝等妥善固定伤肢。在无任何材料时,可采取自体固定,如上肢骨折可将患肢固定于胸部,下肢骨折可将患肢固定于健肢。对疑有脊柱骨折的患者,应卧硬板上。颈椎受伤患者,需在颈两侧加垫固定。

(4)迅速运送:患者经初步处理后,应尽快转运至医院进行治疗。

69 骨折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骨折的治疗有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1)复位: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是骨折固定和功能锻炼的基础。

(2)固定:固定是将骨折断端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直至骨折愈合,是骨折愈合的关键。

(3)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功能锻炼是尽早恢复患肢功能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70 骨折有哪些并发症?

(1)早期并发症。①休克:严重创伤、骨折引起大出血或重要脏器损伤可致休克。②脂肪栓塞综合征:成人多见,多发生于粗大的骨干骨折,如股骨干骨折。由于骨折部位的骨髓组织被破坏,血肿张力过大,使脂肪滴经破裂的静脉窦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脑、肾等部位的脂肪栓塞。通常发生在骨折后48小时内,典型表现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低氧血症可致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和死亡,胸部X线片显示有广泛性肺实变。③重要内脏器官损伤:骨折可导致肝、脾、肺、膀胱、尿道和直肠等损伤,如骨盆骨折可导致膀胱破裂。④重要周围组织损伤:骨折可导致重要血管、周围神经和脊髓等损伤,如脊柱骨折和脱位伴发脊髓损伤。⑤骨筋膜室综合征:引起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包括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室内容积减小。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供应肌肉血液的小动脉关闭可形成缺血-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

(2)晚期并发症。①坠积性肺炎:主要发生于因骨折长期卧床不起者,以老年、体弱和伴有慢性病者多见。②压疮:骨突处受压时,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易形成压疮。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多见于骨盆骨折或下肢骨折患者。下肢长时间制动,静脉血液回流缓慢,以及创伤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等,都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④感染:开放性骨折时,由于骨折断端与外界相通而存在感染的风险,严重者可能发生化脓性骨髓炎。⑤损伤性骨化:又称骨化性肌炎。关节扭伤、脱位或关节附近骨折时,骨膜剥离形成骨膜下血肿,若血肿较大或处理不当使血肿扩大,血肿机化并在关节附近的软组织内广泛骨化,严重影响关节活动功能。⑥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后若未能准确复位,骨折愈合后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易引起活动时关节疼痛。多见于膝关节、踝关节等负重关节。⑦关节僵硬:最常见。由于患肢长时间固定导致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纤维粘连,并伴有关节囊和周围肌肉挛缩,致使关节活动障碍。⑧急性骨萎缩:是损伤所致关节附近的痛性骨质疏松,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骨营养不良。好发于手、足骨折后,典型症状是疼痛和血管舒缩紊乱。⑨缺血性骨坏死:骨折使某一断端的血液供应被破坏,导致该骨折段缺血坏死。⑩缺血性肌挛缩:是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骨筋膜室综合征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常见原因是骨折处理不当,特别是外固定过紧,也可由骨折和软组织损伤直接导致。一旦发生则难以治疗,可造成典型的爪形手或爪形足。

71 骨折愈合过程是怎样发展的?

根据组织学和细胞学的变化,通常将骨折后的愈合过程分为以下3个相互交织逐渐演进的阶段。

(1)血肿炎症机化期:骨折导致骨髓腔、骨膜下和周围组织血管破裂出血。伤后6~8小时,骨折断端及其周围形成的血肿凝结成血块。损伤可致部分软组织和骨组织坏死,在骨折处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炎性细胞逐渐清除血凝块、坏死软组织和死骨,而使血肿机化形成肉芽组织。肉芽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合成和分泌大量胶原纤维,转化为纤维结缔组织连接骨折两端,称为纤维联结。此过程约在骨折后2周完成。

(2)原始骨痂形成期:骨内、外膜增生,新生血管长入,成骨细胞大量增殖,合成并分泌骨基质,使骨折端附近内、外形成的骨样组织逐渐骨化,形成新骨,即膜内成骨。由骨内、外膜紧贴骨皮质内、外形成的新骨,分别称为内骨痂和外骨痂。填充于骨折断端间和髓腔内的纤维组织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软骨组织经钙化而成,即软骨内成骨,形成环状骨痂和髓腔内骨痂,即为连接骨痂。连接骨痂与内、外骨痂相连,形成桥梁骨痂,标志着原始骨痂形成。这些骨痂不断钙化加强,当其达到足以抵抗肌肉收缩力及剪切力和旋转力时,则骨折达到临床愈合,一般需12~24周。此时X线片上可见骨折处有梭形骨痂阴影,但骨折线仍隐约可见。

(3)骨痂改造塑形期:原始骨痂中新生骨小梁逐渐增粗,排列越来越规则和致密。随着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侵入,完成骨折端死骨清除和新骨形成的爬行替代过程。原始骨痂被板层骨所替代,使骨折部位形成坚强的骨性连接,此过程需1~2年。

72 骨折愈合的标准是什么?

(1)局部无压痛和纵向叩击痛。

(2)局部无反常活动。

(3)X线摄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

(4)可拆除患者的外固定,通过功能锻炼,逐渐恢复患肢功能。

73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有哪些?

(1)全身因素。①年龄:不同年龄骨折愈合差异很大,如新生儿股骨骨折2周可达坚固愈合,成人股骨骨折一般需3个月左右。儿童骨折愈合较快,老年人所需时间则较长。②健康状况:健康状况欠佳,特别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如糖尿病、营养不良、恶性肿瘤以及钙磷代谢紊乱等,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

(2)局部因素。①骨折的类型:螺旋形和斜形骨折,骨折断面接触面大,愈合较快。横形骨折断面接触面小,愈合较慢。多发性骨折或一骨多段骨折,愈合较慢。②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骨折的部位不同,骨折端的血液供应状况也不同。骨折端完全丧失血液供应,发生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较大,如股骨颈囊内骨折,股骨头血液供应几乎完全中断,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或缺血性坏死。③软组织损伤程度:严重的软组织损伤,特别是开放性损伤,可直接损伤骨折端附近的肌肉、血管和骨膜,破坏从其而来的血液供应,影响骨折的愈合。④软组织嵌入: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嵌入骨折端之间,阻碍骨折端的对合及接触,骨折难以愈合甚至不愈合。⑤感染:开放性骨折,局部感染可导致化脓性骨髓炎,出现软组织坏死和死骨形成,严重影响骨折愈合。

74 骨折固定有哪些方法?

(1)外固定。①小夹板固定:主要适用于四肢长骨的较稳定骨折,固定范围不包括骨折处的上下关节,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但偶有固定不牢的可能,易使骨折移位、不愈合、畸形愈合。若捆扎过紧会影响肢体血运,发生远端缺血。②石膏绷带固定:可按肢体形状塑形,干固后固定可靠,固定范围大,不易发生再移位,但不利于功能锻炼。③持续牵引固定:既有复位作用,也有外固定作用。方法包括皮肤牵引、骨牵引和兜带牵引等。④头颈及外展支具:前者主要用于颈椎损伤,后者可将肩、肘、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适用于肩关节周围骨折、肱骨骨折及臂丛神经损伤等。外展架使患肢处于抬高位,有利于消肿、止痛,且可避免因肢体重量的牵拉导致骨折分离移位。⑤外固定器:骨折复位后将钢针穿过远离骨折处的骨骼,利用夹头在钢管上的移动和旋转矫正骨折移位,最后用金属外固定器固定。

(2)内固定:复位准确且固定牢靠但具有创伤。内固定器材有多种,常用的有金属丝、接骨板、螺丝钉、髓内钉及加压钢板等。

75 如何护理牵引的患者?

(1)生活护理:持续牵引者由于制动造成活动不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应协助患者满足正常生理需要,如协助洗头、擦浴,教患者床上使用拉手、便盆等。

(2)保持有效牵引。①保持反牵引力:颅骨牵引时,应抬高床头;下肢牵引时,抬高床尾15~30 cm。若身体移位,抵住床头或床尾,应及时调整。②牵引重锤保持悬空:牵引期间,牵引方向与被牵引肢体长轴应成直线,不可随意放松牵引绳,牵引重量不可随意增减或移除。③皮牵引时,检查胶布、绷带、海绵牵引带有无松脱,扩张板位置是否正确,若出现移位,及时调整。④颅骨牵引时,检查牵引弓有无松脱,并拧紧螺母,防止其脱落。⑤避免过度牵引:每日测量被牵引的肢体长度,并与健侧进行对比;也可通过X线片检查了解骨折对位情况,及时调整牵引重量。

(3)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皮牵引时密切观察患者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检查局部包扎有无过紧、牵引重量是否过大。若局部出现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运动障碍以及脉搏细弱时,详细检查、分析原因并及时报告医师。

(4)皮肤护理:胶布牵引部位及长期卧床患者骨突部皮肤可出现水疱、溃疡及压疮,注意观察胶布牵引患者胶布边缘皮肤有无水疱或皮炎。若有水疱,可用注射器抽吸并予换药;若水疱面积较大,立即去除胶布,暂停牵引或换用其他牵引方法;在可能发生压疮的部位放置水垫、应用减压贴或气垫床,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和平整,定时翻身,并观察受压皮肤的情况。

76 牵引患者出现并发症如何护理?

(1)血管和神经损伤:多由于骨牵引穿针时判断不准确导致,也可因皮牵引包压过紧引起。护理:密切观察创口敷料的渗血情况、患肢末梢血运、患者生命体征及肢体运动情况,关注颅骨牵引者的意识、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等,根据情况及时调整。

(2)牵引针、弓脱落:多系牵引针打入太浅、螺母未拧紧或术后未定期拧紧引起。护理:定时检查、及时拧紧。

(3)牵引针眼感染: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反复穿刺、未及时清除针眼处积血及分泌物或牵引针滑动均可引起。护理。①预防。骨牵引针两端套上软木塞或胶盖小瓶;针眼处每日滴75%酒精2次;及时擦去针眼处分泌物或痂皮;牵引针若向一侧偏移,消毒后调整。②若发生感染者充分引流,严重时须拔去钢针,改变牵引位置。

(4)关节僵硬:最常见的是足下垂畸形,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膝关节屈曲畸形、髋关节屈曲畸形及肩内收畸形等。主要与腓总神经受压及患肢长期固定体位、缺乏功能锻炼有关。护理:下肢水平牵引时,在膝外侧垫棉垫,防止压迫腓总神经;可用垂足板将踝关节置于功能位。若病情许可,定时做踝关节活动预防足下垂。

(5)其他:由于长期卧床,患者还可能出现坠积性肺炎、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应注意预防,加强病情观察并及时处理。枕颌带牵引时应注意避免牵引带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窒息。

77 如何护理石膏绷带固定的患者?

(1)石膏干固前。①加快干固:石膏一般自然风干,从硬固到完全干固需24~72小时。若要加快干固可创造条件,天气冷时可通过适当提高室温、灯泡烤箱、红外线照射等烘干及热风机吹干等方法,但须注意石膏传热,温度不宜过高,且应经常移动仪器位置,避免灼伤。②搬运:搬运及翻身时,用手掌平托石膏固定的肢体,切忌抓捏,以免留下指凹点,干固后形成局部压迫。注意维持肢体的位置,避免石膏折断。③体位:潮湿的石膏容易变形,故须维持石膏固定的位置直至石膏完全干固,患者需卧硬板床,用软枕妥善垫好石膏。四肢包扎石膏时抬高患肢,适当支托以防肢体肿胀及出血。下肢石膏应防足下垂及足外旋。④保暖:寒冷季节注意保温。

(2)石膏干固后。①保持清洁、干燥:平时注意勿污染及打湿石膏,石膏断裂、变形和严重污染应及时更换。②保持有效固定:行石膏管型固定者,因肢体肿胀消退或肌萎缩可导致原石膏失去固定作用,必要时应重新更换。

78 石膏绷带固定术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1)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一旦出现肢体血液循环受阻或神经受压的征象,立即放平肢体,并通知医师全层剪开固定的石膏,严重者须拆除,甚至行肢体切开减压术。

(2)压疮:行石膏固定术患者多需长期卧床,故容易发生骨突部位的压疮。应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避免剪切力、摩擦力等损伤。

(3)化脓性皮炎:多因石膏塑形不好,石膏未干固时搬运或放置不当等致石膏凹凸不平引起;部分患者可能将异物伸入石膏内搔抓石膏下皮肤,导致肢体局部皮肤受损。主要表现为局部持续性疼痛、形成溃疡、有恶臭及脓性分泌物流出或渗出石膏,一旦发生应及时开窗检查及处理。

(4)石膏综合征:部分行躯干石膏固定者可能出现反复呕吐、腹痛甚至呼吸窘迫、面色苍白、发绀、血压下降等表现,称为石膏综合征。常见原因为:①石膏包裹过紧,影响患者呼吸及进食后胃的扩张。②手术刺激神经及后腹膜致神经反射性急性胃扩张。③过度寒冷、潮湿等致胃肠功能紊乱。护理措施包括:缠绕石膏绷带时不可过紧,且上腹部应充分开窗;调整室内温度在25℃左右,相对湿度为50%~60%。嘱患者少量多餐,避免过快过饱及进食产气多的食物等。发生轻度石膏综合征可通过调整饮食、充分开窗等处理;严重者应立即拆除石膏,予禁食、胃肠减压及静脉补液等处理。

(5)废用综合征:由于肢体长期固定、缺乏功能锻炼导致肌萎缩;同时大量钙盐逸出骨骼可致骨质疏松;关节内纤维粘连致关节僵硬。

(6)出血:手术切口或创面出血时,血液或渗出液可能渗出石膏外,用记号笔标记出范围、日期,并详细记录。如血迹边界不断扩大须及时报告医师,必要时协助医师开窗以彻底检查。

(7)其他:由于行石膏固定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还可能出现坠积性肺炎、便秘及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应加强观察并及时处理。

79 石膏拆除患者如何护理?

拆除石膏前需向患者解释,使用石膏锯时可有振动、压迫及热感,但不会引起疼痛,不会切到皮肤。石膏拆除后,皮肤一般有一层黄褐色的痂皮或死皮、油脂等,其下的新生皮肤较为敏感,应避免搔抓,可用温水清洗后涂一些润肤霜以保护皮肤,每日行局部按摩。由于长时间固定不动,开始活动时肢体可能产生关节僵硬感或肢体肿胀,应遵医嘱加强患肢功能锻炼,逐渐恢复肢体功能。

80 骨折患者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骨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障。应遵循循序渐进、动静结合、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原则,通常分为3个阶段。

(1)初期:术后1~3周,主要目的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废用综合征。此期功能锻炼病变部位应以肌肉等长舒缩运动为主,身体其他部位应加强各关节的主动活动。

(2)中期:术后2周以后,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健肢帮助下,配合简单的器械或支架辅助锻炼,逐渐增加病变肢体的运动范围和运动强度。

(3)后期:是功能锻炼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早、中期锻炼不足者,要尽早消除肢体部分肿胀和关节僵硬现象,加强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的锻炼,并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物理治疗和外用药物熏洗,促进恢复。

81 什么是尿频?

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排尿0~1次,不超过2次。尿频是指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尿量减少,伴有排尿不尽感。

82 什么是尿急?

尿急是指排尿有紧迫感且不能自控,但尿量却很少,常与尿频同时存在。多见于下尿路急性炎症或膀胱容量显著缩小。

83 什么是尿痛?

尿痛是指排尿初、排尿过程中、排尿末或排尿后感到尿道或伴耻骨上区、会阴部位疼痛。

84 什么是排尿困难?

排尿困难是指尿液不能通畅地排出,必须增加腹压才能排出;病情严重时膀胱内有尿而不能排出,称尿潴留。排尿困难分为阻塞性排尿困难和功能性排尿困难两大类,表现为排尿延迟、射程短、费力、分叉、尿线无力、变细及滴沥等。

85 排尿困难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排尿困难常见于膀胱颈部病变(膀胱颈部结石、肿瘤、血块),后尿道梗阻(前列腺肥大、前列腺肿瘤),前尿道疾患(前尿道狭窄、结石、肿瘤、异物),包茎及包皮口狭窄等。此外,神经系统疾患亦可引起排尿困难。

86 排尿困难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1)评估尿潴留的原因及程度,做好心理护理,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

(2)为患者提供一个隐蔽的环境,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使其感到安全。

(3)早期症状较轻者可采用一些辅助手法,如听流水声诱导排尿、手掌按摩膀胱区、饮水通便排尿等。

(4)若仍然无效时,可采用留置导尿管,期间注意以下几点:①妥善固定,保证有效引流。导管勿弯曲、反折,保持引流通畅。②观察尿液的色、质、量,有异常应及时处理。③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集尿袋应始终低于腰部,定时更换集尿袋。④嘱患者多饮水,起到内冲洗的作用。⑤急性尿潴留初次引流不可过多过快,以防膀胱内出血。

87 什么是尿失禁?

尿失禁是指尿液不能自控而自主地流出。

88 尿失禁如何分类?

临床上,常分为充溢性尿失禁(假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持续性尿失禁(真性尿失禁)等。

89 什么是充溢性尿失禁?

充溢性尿失禁也可称为假性尿失禁,是指由于膀胱颈部的梗阻性病变使膀胱功能完全失去代偿,膀胱过度充盈,压力增高,而引起尿液呈不自主点滴状溢出。充溢性尿失禁常见于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尿道结石及尿道恶性肿瘤病变等疾病所致的慢性尿潴留。

90 什么是急迫性尿失禁?

急迫性尿失禁是指当有强烈的尿意时不能由意志控制而尿液经尿道流出。通常继发于膀胱炎、神经源性膀胱炎及重度膀胱出口梗阻。

91 什么是真性尿失禁?

真性尿失禁又可称为持续性尿失禁。由于膀胱或尿路感染、结石、结核及肿瘤等疾患引起的膀胱逼尿肌过度收缩、尿道括约肌过度松弛,以致尿液不能被控制从膀胱流出。

92 什么是镜下血尿?

镜下血尿是指通过显微镜见到尿中有红细胞。一般认为,新鲜尿液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个高倍视野红细胞平均超过3个即可诊为镜下血尿。

93 引起血尿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炎症、一些全身性疾病、肿瘤、结石及药物性因素,尿路邻近器官的病变均可引起血尿。一般来说伴有肾绞痛的血尿多为泌尿系结石所致;无痛性、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常见于泌尿系肿瘤;伴有尿频、尿急及尿痛的血尿表示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肾结核等。

94 什么是肉眼血尿?

肉眼血尿是指肉眼能见到血样或呈洗肉水样尿,一般1000 ml尿液中混有1 ml血液即可出现肉眼血尿。

95 什么是全程血尿?

一次排尿,从开始到结束均为血尿叫作全程血尿,提示出血部位源于膀胱或其以上部位。

96 什么是初始血尿?

仅排尿开始出现血尿,以后逐渐转为清亮,叫作初始血尿,说明病变在膀胱颈部或尿道。

97 什么是终末血尿?

排尿终末阶段出现血尿称为终末血尿,提示病变多在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或后尿道。

98 常见血尿的伴随症状有哪些?

(1)无痛性血尿:多为肿瘤所致,以膀胱肿瘤多见,其次是肾肿瘤。

(2)血尿伴肾绞痛:这是肾、输尿管结石的特征。肾肿瘤出血多时,血凝块经过输尿管可引起肾绞痛。

(3)血尿伴膀胱刺激症状:见于膀胱炎和尿道炎,同时伴有腰痛、高热及畏寒常为肾盂肾炎。

(4)血尿伴尿流中断:见于膀胱和尿道结石。

(5)血尿伴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

99 血尿患者如何护理?

(1)观察血尿的颜色,是否伴有血凝块;是否伴有疼痛,疼痛的程度;血尿发生的时间(开始、中间、最后还是全过程)。

(2)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1000 ml尿液中混有1 ml血液即可出现肉眼血尿,使其了解出血的程度。

(3)嘱多饮水,每天2000~2500 ml,保证一定量的尿液以起到内冲洗的作用。避免憋尿。

(4)多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护肾功能,避免肾损伤因素,如劳累、感染及感冒等。

(5)遵医嘱使用止血药,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100 什么是乳糜尿?

乳糜尿是指尿中含有乳糜或淋巴液,尿呈乳白色,可有乳糜凝块,亦可有脂肪滴漂浮。乳糜尿同时混有血液,尿呈现红褐色,称为乳糜血尿。

101 什么是少尿?

正常人24小时尿量1000~2000 ml。少尿指24小时尿量<400 ml或每小时尿量<17 ml。

102 什么是无尿?

无尿是指24小时尿量<100 ml或12小时完全无尿。

103 无尿与尿潴留如何区别?

无尿是肾排尿量减少引起的,原因可以是肾前性、肾性或肾后性。无尿的膀胱呈现空虚状态,而尿潴留是膀胱内有尿但排不出来。

104 什么是尿路刺激征?

尿频、尿急、尿痛三者合称尿路刺激征。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白天排尿4~6次,夜尿0~1次,不超过2次。日间排尿次数还随饮水量、气候情况和个人习惯等而异,但夜尿次数一般较为恒定,故夜尿次数增多的临床意义较大。

105 什么是脓尿?

正常尿液中有少量白细胞,如果离心尿中,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称为脓尿。常见于尿路感染。

106 什么是漏尿、遗尿?

漏尿是指尿液不经过尿道排出,而是从其他通道流出,如阴道或肠道。遗尿是指儿童在熟睡时出现无意识的排尿。

107 什么是晶体尿?

尿液中含有有机或无机物质沉淀、结晶。

108 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为什么会发生腰痛?

肾脏及肾周疾病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肾包膜、肾盂、输尿管受刺激或张力增高时,均可使腰部产生疼痛感觉;下尿路感染时一般不会引起腰痛。肾及肾周围炎症,如肾脓肿、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及急性肾盂肾炎引起的腰痛为持续性剧烈胀痛,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腰痛常为酸痛。

109 尿液常规检查有哪些?

尿液常规检查包括颜色、透明度、pH值、比重、尿蛋白、糖类及显微镜检查。

110 尿液常规检查注意事项有哪些?

清晨患者首次尿液较浓,不受运动及饮食的影响,是收集尿液的理想时间。可取任意一次尿液做常规检查,以中段尿为宜。女性患者留取尿液前需清洗外阴,避开月经期,男性包皮过长者应翻开包皮清洗。要注意收集容器的清洁、干燥,收集的标本应尽快送检。

111 什么情况下需做尿常规检查?

如有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等泌尿道症状时需做尿常规检查。

112 如何正确留取尿三杯试验?尿三杯试验有何意义?

清洗外阴及尿道口后,将最初5~10 ml留于第1杯,中间30~40 ml尿留于第2杯,终末5~10 ml尿留于第3杯。第1杯尿异常,且程度最重,表示病变可能在前尿道;第3杯异常程度最重,表示病变在膀胱颈或后尿道;三杯均异常,病变在膀胱或上尿路。

113 如何正确留取尿液行脱落细胞学检查?

用于膀胱肿瘤的初步筛选或肿瘤切除后的随访。收集尿液标本的原则是要新鲜。采集方法:清晨第1次尿液比较浓缩,细胞受浓缩作用可发生变化,故不采用,应留取清晨第2次新鲜尿液30 ml以上,离心沉淀后涂片染色找肿瘤细胞。

114 尿液生化检查有何意义?

测定尿液中的代谢产物和电解质是检查肾功能的一种重要方法。测定成分包括葡萄糖、尿胆原、胆红素、pH值、酮体、白细胞、红细胞、结晶上皮、细菌、亚硝酸盐、比重、肌酐、尿素氮、肌酸、钾、钠、钙及镁等,可以检查有无泌尿系感染,作为肾病综合征的辅助诊断。

115 肾功能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肾功能检查包括尿比重、尿素氮和血肌酐、酚磺酞排泄试验、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血清前列腺液检查及精液分析。

116 尿比重测定有何意义?

尿比重测定是判断肾功能最简单而可重复的方法,正常尿比重为1.010~1.030,清晨时最高。尿比重固定或接近1.010提示肾浓缩功能严重受损。尿中多种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可使尿比重增高。

117 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测定有何意义?

用于判断肾功能。两者为蛋白质代谢产物,主要经肾小球滤过排出,其增高的过程与肾实质损害程度成正比,故可判断病情和预后。

118 前列腺液检查有什么注意事项?

做前列腺液检查3日内避免性交,前列腺按摩收集前列腺液,细菌学检查应收集于无菌瓶内。

119 如何留取尿培养?

最好在用药前或停药2天后,用肥皂水、安尔碘棉球、无菌水清洗外阴及尿道口,留取中段尿于无菌容器中,防止无菌容器被污染,及时送检。

120 留取尿培养菌落计数有何意义?

每毫升尿内菌落数超过100000个,提示为尿路感染;每毫升尿内菌落数小于10000个,可能为污染,应重新留取;每毫升尿内菌落数介于10000~100000个,为可疑,必要时复查。

121 导尿检查的目的是什么?

(1)收集尿培养标本:做实验室检查。

(2)协助诊断:测定膀胱容量、压力、残余尿,注入造影剂,确定有无膀胱损伤,探测尿道有无狭窄或梗阻。

(3)治疗:解除尿潴留,持续引流尿液,膀胱内药物灌注等。

(4)禁忌证:急性尿道炎。

122 肾图检测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测定肾小管分泌功能和显示上尿路有无梗阻。

123 什么是尿流率测定?

尿流率测定是尿流动力学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尿流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尿道排出的尿量。主要用于诊断下尿路是否存在梗阻。

124 尿流率测定的适应证有哪些?

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尿失禁、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夜尿增多、尿流中断、急性尿潴留、膀胱残余尿量增多、遗尿等。

125 泌尿系统疾病做B超检查有何意义?

泌尿系统B超检查方便、无创伤性,广泛用于泌尿外科疾病的筛选、诊断和随访。能较准确地鉴别实性肿物、囊性肿物、脂肪组织、结石和肾积水、测定残余尿、测量前列腺体积等;亦应用于检查阴囊肿块或实质性肿块。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显示血管内血流情况,确定动静脉走向,诊断肾血管疾病、睾丸扭转及肾移植排斥反应等。在超声引导下,可行穿刺、引流及活检等。

126 泌尿系统B超检查前有哪些要求?

泌尿系统B超检查包括双侧肾脏、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及前列腺。检查前应饮水300~500 ml,最好2~3小时内不要排尿,使膀胱充盈,尿液成为天然的造影对比剂,以便超声波能清晰地分辨出膀胱内异常回声影。肾积水应测量肾实质厚度,下尿路梗阻者应测量膀胱残余尿量。

127 泌尿系统X线片(KUB)检查有何意义?

(1)观察肾脏的位置、轮廓、大小和形状。

(2)了解泌尿系统有无结石、钙化阴影,提示有无必要做进一步造影检查。

(3)观察腰大肌阴影、骨骼系统,如脊柱侧弯、肿瘤骨转移及脱钙等。

(4)侧位片有助于确定不透光阴影的来源。腰大肌的阴影消失,提示腹膜后炎症或肾周感染。

128 做KUB检查前应注意什么?

检查前2~3天不吃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红薯,检查日晨或检查前1~2小时缓慢散步,如患者长期便秘,检查前1~2天给予小剂量泻药,如仍不见效,检查前当日晨做清洁灌肠。

129 静脉尿路造影(IVU)有哪些适应证?

(1)泌尿系疾病,如血尿、结核、结石、肿瘤及炎症等。

(2)用于泌尿系手术的术前准备,了解肾盂肾盏的形态及对侧肾脏的功能。

(3)所有腹部或后腹膜肿瘤,均有做静脉尿路造影的指征。

(4)某些疾病伴有泌尿系统病变,如痛风、糖尿病、高钙血症、盆腔疾患、霍金淋巴瘤及淋巴肉瘤等可作此项检查。

(5)疑有泌尿系结石,但腹部平片无阳性发现者,可做造影检查。

130 IVU有哪些禁忌证?

(1)对碘过敏者。

(2)肾功能衰竭者。

(3)肝功能严重障碍者,心功能不全者,全身极度衰弱者。

(4)甲亢患者。

(5)多发性骨髓瘤。

(6)妊娠期间。

131 IVU应做哪些检查前准备?

(1)常规肠道准备:一般在造影前3天就应该禁食产气食物,如豆类、奶类、面食及糖类等,造影前一天晚上服用番泻叶或恒康正清,清洁肠道,当日早晨禁食,造影前12小时禁饮水,有助于增强显影浓度。

(2)造影前排空小便,使膀胱空虚。

(3)做好碘过敏试验。

132 什么是逆行肾盂造影?

逆行肾盂造影是指在膀胱镜的观察下,将输尿管导管插入输尿管并注入有机碘造影剂,能清晰显示肾盂、输尿管形态。本造影的优点是显影清楚,不受肾脏自然分泌功能影响,但由于该检查痛苦大,且容易发生逆行感染,故多作选择性应用。禁忌证为急性尿路感染及尿路狭窄。

133 临床上常见导尿管的种类有哪些?

(1)直橡胶或乳胶导尿管:一般用于单次导尿。

(2)弯头导尿管:专门用于直导尿管不易通过的男性尿道。

(3)自留导尿管:头端形状特殊,单一管腔,管腔大,适合做膀胱造瘘管和肾造瘘管。

(4)FOLY导尿管:即气囊导尿管,分为二腔和三腔。在导尿管末端有一气囊,可以充气或注入液体,使其扩张起到固定作用,不易滑脱,常用于长期导尿患者。三腔气囊导尿管适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向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起到压迫作用,导尿管其中一腔可以在术后做膀胱持续冲洗。

134 什么是气囊导尿管?有什么用途?

导尿管头端有气囊结构,可以充气或注入液体使气囊膨胀,防止导尿管下滑到膀胱颈以下,用于需长时间留置导尿管患者,固定导尿管,防止脱落。

135 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1)保持尿道口清洁:女性患者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性患者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尿道口、阴茎头、包皮,每天1~2次,排便后及时清洗肛门及会阴部皮肤。

(2)妥善固定导尿管,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弯曲折叠,如有堵塞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3)保持引流密闭性,保持尿管与引流袋连接处的清洁。集尿袋高于地面,定时更换,及时排空。

(4)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5)定期更换导尿管,更换频率通常根据导尿管的材质决定,一般为1~4周更换1次。

(6)患者下床活动时,引流管和集尿袋应安置妥当,不可高于耻骨联合并避免挤压,防止尿液逆流,导致感染的发生。

(7)如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勤换卧位,通过增加尿量,达到自然冲洗尿道的目的。

(8)训练膀胱反射功能,可采用间歇性夹管方法。夹闭导尿管,每3~4小时开放一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136 什么是呼吸道异物?

呼吸道异物是指喉、气管和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多发生于儿童,尤以1~5岁为多见,3岁以下者较多。

137 呼吸道异物常见原因有哪些?

(1)儿童特别喜欢将物体或玩具放到口中尝试,当跌倒、突然啼哭或欢笑时,常导致异物吸入下呼吸道。此外,喂食不恰当食物(瓜子、花生及豆类等),或在喂食时逗弄、打骂、惊吓孩子,可致食物吸入下呼吸道。

(2)异物本身表面光滑,体积小,质地轻,或者物体末端圆细,容易吸入下呼吸道。

(3)不适合的抢救:用手指或借助其他东西伸入口内或咽部企图挖出异物,或钳取鼻腔异物不得法,可促使其被吸入下呼吸道。

(4)昏迷、麻醉、酒醉时义齿或松动的牙齿可成为异物。睡眠时因吞咽功能不全,可将异物吸入呼吸道。

138 呼吸道异物有哪些临床表现?

(1)喉异物:当异物进入喉内时,因反射性喉(声带)痉挛而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及刺激性剧咳,咽下疼痛或咽下困难,可伴有声音嘶哑或双手握颈部示意异物嵌顿。

(2)气管异物:异物经过声门进入气管,可立即引起剧烈呛咳、憋气甚至窒息。

(3)支气管异物:早期症状与气管异物相似,异物进入分支支气管后,停留在支气管内,刺激较少,咳嗽相对较轻。一侧支气管异物多无明显呼吸困难;双侧支气管异物可出现呼吸困难,并发肺气肿、肺不张、肺炎等。

139 如何预防呼吸道异物?

(1)家长应管理好孩子的玩具及食物,教育幼儿不要将细小物件放入口内。

(2)幼儿吃东西时应注意力集中,细嚼慢咽,避免在嬉笑、哭闹、追逐下进食,6岁内不宜吃花生、瓜子、豆类及果冻等食物。

(3)教育幼儿不要养成口中含物的习惯,如口内有异物,不能强行从口内挖出,应诱导其自行吐出。

(4)加强对昏迷、酒醉及全身麻醉患者的护理,防止呕吐物吸入下呼吸道,卧床患者活动的义齿在不使用时应取下。

140 什么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应用于喉、气管异物的一种常见急救方法。

(1)应用于成人:抢救者站在患者背后,用两手臂环绕患者的腰部,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患者胸廓上和脐上的腹部,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患者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2)应用于婴幼儿:①使患儿平卧,面部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②取坐位,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部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示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使异物排出。

141 什么是喉梗阻?

喉部或其邻近组织的病变,使喉部通道(特别是声门处)发生狭窄或阻塞,引起呼吸困难,称喉阻塞,亦称喉梗阻。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症状。

142 喉梗阻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喉部急性炎性疾病、喉外伤、喉水肿、喉痉挛、喉肿瘤、先天性喉畸形及声带麻痹等。

143 喉梗阻时呼吸困难如何分度?

一度:安静时无呼吸困难表现,活动或哭闹时有轻度呼吸困难。稍有吸气性喘鸣及吸气性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

二度:安静时也有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喘鸣和吸气性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活动时上述症状加重,但饮食、睡眠好,无烦躁不安表现,脉搏尚正常。

三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喘鸣声较响,胸骨上窝、锁骨上窝等处软组织凹陷显著。出现烦躁不安、不易入睡、不愿进食等现象。

四度:患者有更为严重的三度呼吸困难症状,并伴随意识改变,表现为坐卧不安、手足乱动、出冷汗、面色苍白或发绀等明显缺氧征象,甚至昏迷、大小便失禁、窒息以至呼吸心跳停止。

144 急性中耳炎局部症状有哪些?

(1)耳痛:常为深部胀痛或搏动性跳痛,疼痛可向咽部或同侧颞顶部放射。严重者可伴有耳后压痛感,流脓后耳痛即缓解。

(2)听力障碍可伴耳鸣。

(3)鼓膜穿孔后出现耳流脓。

(4)检查可见鼓膜紧张部穿孔,分泌物可呈闪光样搏动涌出。

145 为什么得了中耳炎需要将药液从鼻腔滴入?

人的耳、鼻、咽、喉各器官从表面上看并不相通,但实际上,它们都是以咽部为中心彼此相通的。咽鼓管(又叫耳咽管)是沟通鼓室与鼻咽部的通道,一端开口于鼓室,另一端开口于鼻咽部的侧壁。婴幼儿、儿童是中耳炎的高发人群,因为婴幼儿的咽鼓管较短、宽而平直,通过擤鼻涕感染中耳炎的机会更多。此外,当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如急性鼻炎、急性鼻咽炎及急性扁桃体炎等,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黏膜发生充血、肿胀、纤毛运动障碍,局部免疫力下降,致病菌趁虚侵入中耳。中耳炎患者使用将药液从鼻腔滴入,可减轻鼻黏膜肿胀,有利于恢复咽鼓管的功能。

146 如何预防中耳炎?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鼻咽部疾病。

(2)鼓膜穿孔及鼓室置管者,禁止游泳,洗浴时防止污水流入耳内。

(3)采取正确的哺乳方法及哺乳姿势,避免婴儿溢奶、呛咳。

(4)避免不恰当擤鼻或咽鼓管吹张,采取正确的滴鼻、耳方法。

147 耳滴药的目的及适应证是什么?

(1)软化耵聍,利于清除。

(2)治疗外耳道及中耳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等。

(3)杀死外耳道昆虫类异物,使之易于取出。

148 耳滴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滴药前应彻底清洗干净外耳道脓液,取侧卧位或坐位,患耳向上。

(2)将耳廓向后、上、外(婴儿向后、下)方向牵拉,拉直外耳道。将药液滴入耳内3~5滴,保持体位10分钟(如为软化耵聍,滴入药液应灌满外耳道,保持体位30分钟)。

(3)滴入药液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不可过冷或过热,以免刺激内耳迷路,引起眩晕、恶心及呕吐等不适。

(4)滴药时滴瓶不可接触外耳道壁及耳廓,以免污染药液。

149 什么是耳廓假性囊肿?

耳廓假性囊肿指耳廓软骨夹层内的非化脓性浆液性囊肿。多发生于一侧耳廓的外侧前面上半部,内有浆液性渗出液,形成囊肿样隆起。

150 耳廓假性囊肿术后为什么要加压包扎?

防止出血,减少渗出,促进创面愈合(皮肤与耳软骨紧密贴合)。

151 什么是眩晕?

眩晕是平衡障碍的一种主观感觉的症状,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发生运动,患者无意识障碍,神志始终清楚,只感到周围景物向一定方向旋转,常伴平衡失调、头重脚轻、眼球震颤、呕吐及面色苍白等症状。

152 眩晕对机体有什么影响?

(1)易引起外伤。(2)对听力有影响:如耳鸣、听力障碍等。(3)易引起呕吐。(4)心理影响:紧张、焦虑、烦躁及恐惧等。

153 发生眩晕怎么办?

(1)急性发作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房间应安静、昏暗,避免头部活动,减少陪伴及探视人员。

(2)眩晕时常让人感到恐惧,应给予心理支持,减轻患者恐惧、忧郁的情绪。

(3)明确引起眩晕的疾病,针对疾病进行治疗。

154 什么是耳鸣?

耳鸣为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上在耳内或者颅内有声音的感觉。耳鸣是一组症状(如:机械轰鸣声、鸟叫声等)而非一种疾病,耳鸣常为许多疾病的伴发症状,也是一些严重疾病(听神经瘤)的首发症状,常与听觉疾病同时存在,如耳聋及眩晕,且表现为首发症状,故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155 耳鸣给人带来哪些影响?

家庭、婚姻、职业、意外事件等方面的精神压力可导致耳鸣发生,而耳鸣可使人过分忧虑,出现烦躁、情绪波动、忧郁等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又加重耳鸣,从而互相影响,出现恶性循环。疲劳时耳鸣加重,心情愉快可使耳鸣减轻,大部分人卧位时耳鸣会加重,女性经期可使耳鸣加重,奶酪类、巧克力、含咖啡因的饮料、酒精、烟草也可加重耳鸣,噪声的暴露可致原有的耳鸣加重,但也可使耳鸣减轻或缓解(故可采用掩蔽声治疗耳鸣)。

156 出现耳鸣怎么办?

(1)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睡眠。

(2)通过听音乐、散步、看报等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调整心态,从而缓解耳鸣症状。

(3)了解耳鸣的发生原因、性质及持续时间、规律、有无伴随症状等,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157 什么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OSAHS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症。呼吸暂停是指睡眠过程中口鼻气流停止≥10秒,在7小时的夜间睡眠期内,至少有5次以上呼吸暂停发作。低通气(通气不足)是指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4%。打鼾是OSAHS突出的症状。

158 OSAHS的病因有哪些?

(1)鼻腔阻塞: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腔鼻窦肿瘤及鼻腔异物等。

(2)鼻咽部病变:腺样体肥大、鼻咽纤维血管瘤等。

(3)咽部病变:扁桃体肥大、咽部畸形、咽部肿瘤及咽淋巴组织弥漫性肿大等。

(4)舌部因素:舌肿瘤、巨舌症及舌根后坠等。

(5)其他:喉部病变、某些先天性颌面部发育畸形、全身性疾病、女性绝经期后的内分泌紊乱以及肥胖等。

159 为什么肥胖者易发生OSAHS?

(1)肥胖者舌体肥厚,且软腭、悬雍垂和咽壁有过多的脂肪沉积,易致气道阻塞。

(2)腹腔脂肪增多导致其容量增加,使横膈升高,腹式呼吸减弱,又因脂肪沉积在膈肌和肋间肌,降低了呼吸动作的力度。

(3)咽腔开放程度与肺的体积变化有关,肥胖者能明显减少肺体积,从而产生肥胖性肺换气不足综合征。

160 OSAHS对人有哪些影响?

(1)白天症状有头痛、困倦、容易疲劳、嗜睡(吃饭、看书、看电视、开汽车时常打瞌睡),情绪紊乱、性格怪僻、行为怪异,思想不易集中、记忆力衰退、分析判断能力下降及工作效率减退等。

(2)夜间症状有大声打鼾、呼吸暂停、张口呼吸、不能安静入睡、容易从噩梦惊醒。为了拮抗呼吸暂停,患者可有时乱动、挣扎,甚至坐起或站立,使患者和家属有恐惧感。

(3)OSAHS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引起“腺样体面容”。 T4DbiVfeE8a502UmyygNw4UhNIu2wNL/xetrNThXhGW980tEcSlIDZZsG17OLeA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