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用兴趣引导法(如激发兴趣、由情入理、由情促理、情理互见),内外交互促进法(如外部激荡、内部唤醒、内外互促),切问近思法(如“四进”体察、调研实验、宣讲推介),将“四自教育”与思想教育相合、与主题教育相促、与学科教育相融、与教师教育相映。学校所有管理部门协同参与到学校德育课程的设计、实施和管理之中,校本德育课程的建设以统一的步调且有差别的方式覆盖到全体教师。
(1)准确定位原则。通过对学生“四自”行为和认知的问卷调查来确定研究的起点。在研究内容与方法上力求与各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匹配,切忌简单重复、内容空洞、目标倒挂、方式脱节,做到准确定位、内容不泛化、形式不虚化。
(2)分级与简明原则。分年级、分项目地提出“四自教育”的实施目标,设计简明且可操作的“四自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手册,让学生乐于接受教育,让教师精于组织教育。
(3)系列化与实践性原则。通过系列的“四自教育”主题活动、各级各类“四自教育”展示活动、“四自”格言征集、“阳光少年”评选、“阳光故事”汇编、“四自教育”案例及特殊学生“四自”行为矫正案例的征集,让学生在参与中成长,让成效在过程中彰显。
(1)修订完善《上海市二十五中学学生手册》。
(2)对学生的“四自”认知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3)设立行规示范员和文明监督岗,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示范和督查。
(4)组织国旗下“四自”主题宣讲活动和各级各类展示活动,如行规示范校成果展示、诚信考场、“四进四亮”活动、“四自”格言征评、“四自”论坛等。
(5)编写《上海市二十五中学学生“四自教育”实施手册》。
(6)制订“‘四自教育’校本课程实施保障方案”。
(7)年级、学校评出“四自之星”和“阳光少年”。
(8)拍摄微视频“阳光少年的一天”。
(9)汇编“四自”格言录。
(10)汇编“四自教育”案例集之“自理篇”“自律篇”“自强篇”“自信篇”“学科篇”。
(11)完成“以‘四自教育’校本德育课程为载体培育阳光少年的实践探究”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