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发展”是二十五中人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二十五中人的共同愿景。二十五中建校五十多年来,从“艰苦奋斗”的20世纪70年代到“发愤图强”的80年代,到“投身改革”的90年代,再到“和谐校园”的世纪之交,一代代师生坚守精神、不畏困难、砥砺前行,终于迎来了新时代的光风霁月和七彩暖阳,日臻成熟的“阳光发展”办学理念是历史的积淀,是时代的呼唤,更是几代人的孜孜追求。
21世纪初,学校已在各项主题活动中响亮地喊出了“做一个让他人放心的阳光型二十五中人”的口号,这句口号被师生反复运用,朗朗上口,此为缘由一;2014年,我校学生丁峙昊被评为“上海市十佳阳光少年”,且是上海市获评“全国阳光少年”(银奖)唯一代表。有阳光学生必有阳光教师,有阳光师生必有阳光校园,此为缘由二。因此“阳光发展”办学理念涌上了校长的心头,摆上了校长的案头。后经全体教职工的智慧集聚、思想凝练,最终在教代会上达成了共识。办学理念确立之后,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注入了更多主动构建的成分,致力于探究与践行将硬件物质文化和人文精神文化均镌刻着“阳光”的标识,用“阳光”来定位学校的文化特色,用“阳光”来昭示学校的发展前景。
“阳光”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但是我们提出的“阳光”,是基于自身的禀赋和教育的本质,是借阳光的寓意,让我们的教育具有公平公正、温馨关爱、乐于奉献、团结拼搏、和谐共进的特征。阳光把光明公平地传递给每一个人,教育要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公平;阳光给人温暖,教育就是要给人关爱,让人觉得温暖幸福;阳光充满活力,代表着向上的力量,教育就不能暮气沉沉,要引领学生走向乐观向上的人生;阳光的光明磊落,更要求学校的一切管理行为公正亮堂。
“阳光发展”分为六大板块:阳光规划的制订、阳光教师的塑造、阳光少年的培养、阳光课堂的打造、阳光管理的实施、阳光校园的建设。“阳光发展”应体现“以师生为本”的教育思想,通过人性化的情感关怀和人文化的教育措施,引导师生建立起阳光的生活态度和生命态度,打造以“阳光”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精神,促进师生身心健康、主动发展。“阳光发展”的六个板块需兼顾特性、统筹推进,即将“阳光设计”做实做精,将“阳光教师”做特做专,将“阳光少年”做优做灵,将“阳光课堂”做真做新,将“阳光管理”做正做简,将“阳光校园”做美做活。
“阳光发展”办学理念,希望每个学生都能生活在和煦的阳光里,行为接受检视,人格获得尊重,个性受到重视,懂得自我约束,学会自我管理,知识不断丰富,素养不断提升,成为品德优良、身心健康、个性鲜明、学有所长的人。践行“阳光发展”办学理念,需制订高格局的“阳光规划”、塑造高水平的“阳光教师”、培养高素质的“阳光少年”、打造高质量的“阳光课堂”、实施高效能的“阳光管理”、建设高标准的“阳光校园”,并进行统筹兼顾、反馈协调、全面把握与持续推进。在“阳光发展”理念的践行中,培育高素质的“阳光少年”是学校的核心指向与终极目标。
“阳光少年”的目标定位是:品德优良、身心健康、个性鲜明、学有所长、热爱生活。
“阳光教师”的目标定位是:为人有格、为师有德、为学有道、为事有能、热爱教育。
“阳光校园”的目标定位是:活力校园、文化基地、创智天地、成长乐园、热爱探索。
学校的发展愿景需要师生的认同与支持,只有学校的价值追求成为师生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后,学校才能形成特有的“文化力”,学校文化才能支撑学校现在及未来的发展。我们通过构建学校“阳光发展”文化,关注师生校园生活质量,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构筑学生的阳光人生,培养具有“品德优良、身心健康、个性鲜明、学有所长”的高素质阳光少年。
“阳光发展”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体现了学校的生命关怀和独有的文化,是为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而提出的学校教育价值主张,也是学校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和指引。
在“阳光发展”办学理念中,有一条主线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这条主线就是“阳光—阳光发展—阳光师生·阳光校园—阳光规划、阳光教师、阳光少年、阳光课堂、阳光管理、阳光校园”,它是我们的思考之路,更是我们的实践之径。“阳光”是身心标识,“阳光发展”是价值定位,“阳光师生·阳光校园”是发展主体,“阳光规划、阳光教师、阳光学生、阳光课堂、阳光管理、阳光校园”是发展载体,我们一路与阳光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