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克服困难直到成功的信念。人与人的差别真的很小,但就是那很小的差别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我听过非常多成功人士的演讲,他们的表达各有不同,也各有侧重点,但有一样东西是差不多的,就是他们对成功的无比渴望,他们真正做到了信念不倒,就有希望。
在一次采访中,有人问乔布斯是否想过放弃,乔布斯回答,最早几年还是挺痛苦的,但他觉得最重要的事情是,如果你要创建一项新事物,你必须充满热情,因为这真的很难。创建一家新公司是件很难的事情,你必须很努力,如果你没有热情,你肯定会放弃。成功的人和没有成功的人的最大区别就是,那些成功的人不放弃,失败的人都很快放弃。
2016年有一部电影叫《血战钢锯岭》,1942年的太平洋战场上,军医戴斯蒙德·道斯不愿意举枪射杀任何一个人,他因为自己的和平理想在部队里遭受其他战士的排挤和嘲笑。尽管如此,他仍坚守信仰及原则,孤身上阵,无惧枪林弹雨,誓死拯救仅有一息尚存的战友。数以百计的同袍伤亡惨重,他一人冲入战场,不停地祈祷,乞求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再救一人,再救一人,再救一人……最后75名受伤战友被他一人奇迹般地运送至安全之地,得以生还。
这部电影的海报上写着:12月8日,不催信念。我在电影院看了异常感动,戴斯蒙德·道斯坚持不拿枪杀人的信念和再救一个战友的信念,为人简单又坚韧。平时我们喝茶聊天,朝九晚五上下班,也许不会觉得信念有多么重要。然而在战场上面对枪炮的时候,想成就事业的时候,所有的聪明才智用尽的时候,能够继续支撑你前行的唯有信念。我们这些木偶人,一定要与那个提线人步调一致,也就是要坚定信念,这样,我们才能一往无前,才能超越智商和情商,获得逆境商。
正向的信念是我们都推崇的,可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信念支持我们的同时,也会束缚我们,这正是信念的一体二面。成功人士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成功人士能够突破信念的束缚,享受信念带来的支持,普通人却被信念束缚多,支持少。我们常能听到有人说“我不行”,正是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它严严实实地束缚和限制着我们。
我经常会听到有些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说“你不行”“你还小”“你不懂”“你真是个笨蛋”,父母随意的话,会在孩子的心里种下否定自我的种子,给孩子贴上自我否定的标签,这颗种子会一直伴随着孩子长大。也许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一道非常简单的数学题,他的爸妈就说他是笨蛋,真是不行。那么也许,这颗“我不行”的种子,不仅在做数学题的时候会跑出来束缚他,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会跑出来否定他,甚至在他长大后工作、恋爱时都会跑出来否定他,让他产生自卑的心理。
有副对联,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是“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所以,如果你要培养一个人,就要多肯定他,告诉他要加油、要相信自己。过多的否定和打击会毁掉一个人,让他变得自卑和懦弱。
也许你会反驳我说:只能接受鼓励,不能接受否定和打击的人怎么能够成功呢?我承认,这个反驳很有道理,但我们要明白,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人心理强大到可以接受挑战和突破“幻术”。更多的人就像树苗一样,需要阳光和雨露,在这个阶段不是不能被否定,而是承受不起狂风暴雨,只有等到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才具备承受否定和打击的条件。所以,我们说话要小心谨慎,要呵护好身边人的内心,因为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束缚别人。对越信任你的人应越谨慎,因为他们会更重视你的话。正所谓:你说的每句漫不经心的话,全在我心上,开成了漫山遍野的花。
一个小和尚抬头看着天空说:“天好大啊!无边无际!如果要把天遮住的话,得要多大的布啊!”
老和尚走过去,用手挡住了小和尚的眼睛问道:“天遮住了吗?”
小和尚说:“嗯,天黑了。”
遮住小和尚眼睛的手就是束缚性信念,这种信念有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先入为主。就像那个小和尚一样,认为遮住天必须用很大的布,他没有想到,只要遮住眼睛就遮住了天。小和尚用布遮天的信念束缚和限制了用手遮住眼睛的可能性。人确立了某个信念以后,想要再改就很困难。如果你经常告诉你的员工“你不行”,这名员工就会慢慢陷入自卑的泥沼,别人再告诉他“你行的”“你一定可以的”,他心里马上就会有一个声音出来对抗说“我是不行的”,这两股力量会反反复复在他心里斗争,往往“我不行”这个信念会占上风。
第二个特点是公式化。一名销售员销售业绩不好,他的领导经常说“你不行”,说多了以后他就真形成了“我不行”的信念。于是他不仅在面对客户时受这个信念的影响,也会把这个信念公式套用在其他方面,比如恋爱、面试、运动比赛……
第三个特点是排他性。排他性也就是自我保护性,我们既有的信念会主动地排除和消灭任何企图否定和站在它对立面的“声音”,也会主动出击那些它认为对它可能有威胁的“声音”。比如,两个人在争吵,你旁听发现两个人都挺有道理。那么,为什么两个人都有道理还要争吵呢?旁观者听到的往往是内容,而两个人争吵是因为双方都感觉对方的想法威胁到了自己的信念。所以,我们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可以先谈论对方关心和喜欢听的内容,满足了这个前提,才能有效推进后面的讨论。如果一开始就说对方不想听的、与对方信念不相符的内容,那么再有道理都是白费,对方总会绞尽脑汁找到你话中的破绽来反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往往带着良好沟通的心态,最后却变成了辩论的原因。
第四个特点是延续性。信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被调整的,只是在没有自我觉察前,我们认为自己所树立的信念就等同于“真理”,它不可撼动、不容否定。
动物园着火了,所有动物都逃跑了,为什么大象被烧死了?
看过视频《黑象》的人很容易萌生终生不骑大象的想法。100年前,泰国有大约30万头野生大象,10万头人工驯养的大象。而现在,泰国只有不到1500头野生大象和3500头人工驯养的大象。被驯养的这些大象大多被用于旅游业,而训练它们的过程非常残忍。
驯象师们采用一种传统驯象手法,大象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驯象师带走,被迫与母亲分离,它们被关在非常小的笼子里,只能站立,无法自由活动。然后,驯象师会不断用矛去刺小象,给它们很少量的食物和水。长时间肉体和精神的折磨后,驯象师会开始喂小象食物,骑在它们的背上,训练它们做指定的动作。对于倔强不听从指令的小象,驯象师不断地增加体罚,更有甚者,还会给大象的脚上钉钉子。钉子取出来之后伤口会痊愈,当大象不听话时,只要用力戳刺那个伤口,大象就会顺从。在经历不断摧残后,大象们放弃了反抗,无比服从。于是,动物园着火时,大象都无法挣脱一根草绳,最终只能葬身火海。在大象的信念中,挣脱绳子的“痛”,远远大于被活活烧死的痛,所以它宁愿被火烧死也不去挣脱绳子。
在体验式的训练课程中,我经常会问女学员一个问题:“认同天下‘乌鸦一般黑’‘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的请举手。”不管班上的学员是多是少,都会有人举手。
我继续问道:“你们举手的人,曾经发生了什么?”接着大家都笑了。
然后我会拿一张A4纸,在上面写上“不是好东西”,邀请一位举手的女学员起身,走到另外一位男学员面前,我把A4纸贴在那个男学员的脸上,然后问女学员:“他是谁?”
她看到那张纸,会说:“不是好东西。”
然后再带那个女学员到另外的男学员面前,重复之前的动作。不管走到哪位男学员的面前,那个女学员看到的都只是那五个字“不是好东西”,所以只要是男的,就等于不是好东西,和那个男的是谁无关。可能过往经历使这名女学员不信任男人,这和她后来遇到的男人是否有问题无关。她的这个信念对我们来说就是挡在小和尚面前的手,让小和尚只看到手掌,看不到整片天。
手掌真实存在吗?当然真实存在。天真实存在吗?当然也存在。如果只看手掌,那么“手掌”就是“天”,也就是“手掌=天”。这个等号就很好地说明了信念的特点,一旦两件事画上等号,比如“A=3”,那么我们就会否定3以外的任何数字是A,这就是限制性信念。拴住大象的并不是那根绳子,而是它脑袋里的信念,这个信念就像老和尚的手一样,遮住我们的眼睛,让我们感觉“安全”和“正确”地活在“牢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