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美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历程

美国拥有相对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为了生存和发展,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不断扩大规模来与竞争者相抗衡,部分有实力的小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它们拥有更强的实力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通过横向并购或纵向并购抢占市场。经过不断发展,部分企业最终发展成为多层次、跨行业乃至跨国的大型企业集团。因此,美国企业集团的产生和发展史,也就是美国企业兼并和重组的历史。归纳起来,美国从19世纪末至今,共经历了五次兼并浪潮。

1.第一次兼并浪潮(1896~1904年)

1896~1904年间,美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企业兼并浪潮,此次兼并浪潮的特点是以“横向兼并”为主,在企业兼并总量中,有5家以上同类企业的兼并案约占75%,10家以上的占26%。此次兼并浪潮出现的原因包括以下两点。

①社会发展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需求。工业发展和资本积累首先要求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只有在较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基础之上,才能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加速生产发展。19世纪末,美国国内市场的迅速发展对铁路运输系统及邮电网络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营交通及通讯系统的公司通过采用新技术、加强管理等方式,确保这些基础设施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其他行业扩大生产规模及销售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不同地区企业的合作成为可能。

工业化的发展通常以交通运输业为先导,没有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生产、分配、交换及消费各环节都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规模,小型的、分散的运输网络根本无法支撑庞大的工业体系。19世纪末,美国的铁路事业开始迅速发展,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与此同时,铁路公司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家们为了生存与发展,纷纷凭借各自的经济实力开展大规模的兼并活动。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期间,美国6家大型铁路集团先后进行了790起铁路兼并活动,兼并资本额高达90.2亿美元,占美国铁路资本总额的96%,兼并铁路线里程达16.4万英里,占美国铁路线总里程的86.3%。铁路行业的兼并重组将大量短距离的铁路线连接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铁路网络,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通信作为另一项基础设施,对于集中管理跨区域的生产经营、促进生产发展、形成全国性统一市场具有重大作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先后兼并了36家公司,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电话电报业务以及遍布全国的电话电报网络集中到自己手上,这一举措有助于构建畅通的全国通讯网络,促进经济发展。

②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美国证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第一次兼并浪潮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相继成立的纽约股票交易所、波士顿股票交易所以及费城股票交易所对规范工业股票上市发挥了重大作用,而工业股票上市进一步为企业兼并提供了金融资源。此外,投资银行在企业的兼并重组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不仅为企业兼并提供巨额资金,还积极充当兼并企业与被兼并企业的中介人。据统计,在第一次兼并浪潮期间,美国有将近60%的兼并案是在股票交易所完成的,近1/4的兼并活动是由投资银行协调完成的。

2.第二次兼并浪潮(1922~1929年)

第二次兼并浪潮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除第一次兼并浪潮中较为集中的行业外,汽车制造业、石油工业、冶金业等行业也加快了集中的过程。

此次兼并浪潮主要以纵向兼并为主,纵向兼并的企业大约占此阶段全部兼并案的75%。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1914年通过的《克莱顿法》已经开始限制形成和积聚垄断力量,明确规定:导致垄断的公司间兼并违法,由此导致横向兼并行为受限。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第一次兼并浪潮中取得垄断地位的企业为巩固其市场地位,更有效地组织生产,需要将生产上下游的各环节打通和联系起来,以上原因导致纵向兼并在此次兼并浪潮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没有给美国经济造成破坏,还为其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战时和战后初期企业的生产能力没有及时扩充,以及战时延长的消费需求,战后国内市场快速扩张,有力地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随着战后经济复苏,一战期间经济受到创伤的欧洲各国都需要大量购进生产原料,更新生产设备,这些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都需要由美国供给,从而为美国企业创造了大量的需求,强力推进美国企业快速发展。

除了市场需求增加以外,美国大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为企业兼并进程的加快奠定了基础。在第一次兼并浪潮以及“一战”期间,美国大企业为巩固其市场地位,逐步完善管理方法和管理程序,优化生产和分销过程,这类企业以及这类企业所在的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结构,都已具备了管理现代化的雏形。

在此次兼并浪潮中,金融资本的集中和垄断比工业资本更加迅速,资本的集中程度迅速提高。随着金融资本的集中,工业企业对其依赖也在迅速增加,大型企业集团在组建和扩张中所需要的资金大部分是通过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发行公司债券或直接贷款的形式获得,企业兼并经纪人,尤其是投资银行家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一次兼并浪潮相比,此次兼并浪潮具有以下几点显著区别。

①兼并形式不同。第一次兼并浪潮主要以形成各行业的垄断企业为目的,以同一行业内的横向兼并为主要形式;第二次兼并浪潮主要是将某一行业的各生产环节兼并于同一企业集团内,形成统一运行的联合体,以纵向兼并为主要形式。

②兼并规模不同。第一次兼并浪潮是在没有形成垄断前提条件下的兼并,所兼并的企业规模比较小,数量比较多,实力有限;第二次兼并浪潮则是在国民经济主要部门已形成垄断的背景下进行的,兼并规模更大。

③兼并对象不同。第一次兼并浪潮主要是将大量中小型企业合并成少数大型企业,成为各行业占据统治地位的垄断公司;第二次兼并浪潮主要是已形成的垄断公司通过兼并其他企业,加强自身实力,扩展势力范围。

3.第三次兼并浪潮(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在美国出现了第三次企业集团兼并浪潮,出于迎合战后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及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混合型兼并成为此次兼并浪潮的主要兼并形式。这种兼并方式帮助企业有效缓解或分散了经济波动对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促进了企业集团的平稳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期间,美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实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科学技术有了新的突破,诸如电子计算机、激光、核能、合成材料等新兴工业部门相继产生,此类部门的兴起必然要求强大的资金实力作为支撑——只有大型企业才能大量集中生产材料、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进行大规模集中生产,只有大规模生产才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从事科学研究、引进新装备、探索新领域。

就大型企业自身而言,也有通过混合兼并的方式进入新兴行业的内在需要,原因在于:战后的美国经济在新科技的推动下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物质生产部门的专业化和协作化程度快速提高,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避免市场需求波动对公司的不利影响,很多企业采取混合兼并的形式进入其他行业,实施多元化经营。企业实行混合型并购战略,不仅能比专业化发展更易获得投资资金,且能够有效增强兼并后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明显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

4.第四次兼并浪潮(1975~1992年)

美国的第四次兼并浪潮发生在1975~1992年,其中1985年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此次浪潮持续时间较长,且比以往任何一次兼并浪潮的规模更大,方式更多。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在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陷入“滞涨”阶段,在日本及复兴后的欧洲等国际竞争力量面前,美国的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明显力不从心,国际竞争力的削弱迫使美国经济政策、产业结构及企业组织结构面临重大调整。在此期间,以微电子、半导体、生物工程、激光技术、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部门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经济热点。此外,金融业的管制有所放松,新出现的金融工具及各类衍生工具也为企业间的资本运作提供了便利。

20世纪80年代,世界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工艺不断产生,新产品不断涌现,新部门、新行业不断形成,各行业企业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各部门企业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一些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促使企业通过兼并调整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因。

此次兼并浪潮出现了大量原本无关联的企业相互结合而成的混合型联合企业,很多企业采用混合兼并主要是受短期利润驱使,虽然在成立初期获得了一定利润,但也有不少兼并而成的企业集团由于内部弊端而难以为继。因此,此次兼并浪潮对调整多元化经营集团的内部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产与资本国际化成为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以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的货币资本国际化逐渐取代商品资本国际化,在资本输出基础上形成的生产资本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逐渐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兼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第四次兼并浪潮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①范围广泛、形式多样。此次企业集团兼并浪潮发生在食品、烟草、化学、医药、石油、钢铁、通信等多个产业领域内,横向、纵向和混合兼并三种兼并形式并存,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力发展为目标。

②新型兼并方式出现。在此次兼并浪潮中,除了存在大企业之间相互兼并的现象外,还出现了多起小企业兼并大企业的“小鱼吃大鱼”现象。

③投资银行发挥重大作用。投资银行在此次兼并浪潮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它们不仅提供兼并所需的资金,还充当兼并促办人的角色,将近1/4的兼并案是由投行促成。

5.第五次兼并浪潮(1994年至今)

第五次兼并浪潮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兼并浪潮,以“强强联合”为主要特征。推动此次兼并浪潮的主要力量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的重大革新、美国政府管制的放松等。其中,以信息技术进步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是最重要的主导因素,也是其他因素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在此背景下,大企业纷纷扩大规模,联合行动,以此来增强整体竞争实力。

与以往四次兼并浪潮相比,第五次企业兼并浪潮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

①企业兼并规模巨大。从数量上看,美国1994和1995年每年都发生5000起以上的兼并案,而前四次兼并浪潮在高峰期企业兼并的数量分别为530、916、1650和3000起。从交易额上看,第三次兼并浪潮中,年均交易额仅为300亿美元,80年代后期升至近3000亿美元,而1994年美国企业并购交易额达3419亿美元,1995年达5190亿美元,1996年达6588亿美元,1997年收购兼并总额为9260亿美元,1998年并购额已达1.6万亿美元,企业兼并的规模快速增长。

②兼并重心转向第三产业。本轮企业兼并浪潮的行业特点尤为明显,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如1997年兼并金额最高的是通信业,兼并总额963亿美元;商业银行和银行控股公司排在第二位,兼并总额842亿美元;居于第三位的是自来水、电力等公共事业公司,兼并总额804亿美元。

③以横向兼并为主。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企业经营的重点已由过去注重全面发展逐渐转向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企业逐渐由多元化经营转变为一体化经营,通过集中精力发展自身的强项业务来谋求长远发展,横向兼并已成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经营成本,争夺国际市场和世界垄断地位的主要手段。

④强强联合的兼并方式产生。强强联合成为此次兼并浪潮的主要兼并方式,从参与并购的企业实力来看,很多参加兼并的企业本身都是实力很强的大公司,这些大企业为了追求长期的战略优势,纷纷与以往的战略对手合作,结成战略联盟,通过优势互补共同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增强市场控制力,形成规模效益,这也是许多行业和产业垄断程度越来越高的原因。著名的“强强联合”并购案包括:1995年迪斯尼公司以190亿美元收购美国广播公司,1996年波音公司以133亿美元收购麦道公司,1998年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以770亿美元兼并美孚石油公司,等等。

⑤政府在兼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第五次兼并浪潮中,很多大规模的兼并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和默许。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大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制定垄断价格的能力被极大削弱,各国政府纷纷从全球战略出发,从企业经营效率的角度对兼并计划进行审查,有意允许或支持本国跨国公司的战略扩张。因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谁能占有更大的国际市场,谁就能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由政府引领大型企业抢占并垄断国际市场,已成为全球化进程中大国竞争的新态势。

美国企业集团的五次兼并浪潮充分展现了美国企业集团产生和发展的轨迹,以及企业集团由初级到高级、由松散联合到规范化集团的发展趋势。 I/o/fhExdzYp9QiEnLuUcBLxkFz7+FS6VdX6rYz3mLBno+JE6O9J1vGpWB5Gvbr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