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弟子谢靖告诉我,他花了很多的时间,将自己学棋的经历和从小参赛的对局加以评注,打算结集出版个人的第一本棋书,并希望我为其作序。我认为适时地写一本书,对自己下过的棋再做一次回顾、剖析与总结,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一种过程。更何况我与谢靖18年朝夕相处,情义绵长,自当慨然应允。
初见谢靖,当追溯到我赴江苏泰州参加亚洲象棋锦标赛时。在此期间,常有一个眉清目秀的小朋友来赛场看棋。我发现他观棋时神情专注,有超出同龄人的那种稳重和安静。有棋迷告诉我,他叫谢靖,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小棋王”。不出所料,此后三年的全国少儿比赛上,谢靖连连折桂,展现出过人的棋才。再遇谢靖,是在新千年全国象棋团体赛,他代表上海浦东队打第四台。回沪途中,我们碰巧坐在同一节车厢中,他迎面走来,怯生生地叫了我一声“胡爷爷”。我蓦然想试一下他的功力,便让林宏敏与他对弈几盘。只见他下棋时全然没有了之前腼腆的模样,全神贯注,落子有板有眼,面对特级大师也丝毫不见紧张;再观行子,布局工整,中局弈来颇有生机,已经不能用一个11岁棋童的水准去衡量。当时我怦然心动,自己已年近花甲,终将退出江湖,不禁萌生了收他为徒,传道授业的念头。但谢靖是江苏人,我一时不忍夺爱。
此后不久,谢靖父母来到棋院,表达了希望来沪求学的愿望,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谢靖12岁那年,我与他父母在其舅公、文汇报资深体育记者季安之的见证下,签署了拜师协议,正式收他为“关门弟子”,那时我56岁。从此我便带着他征战大小赛事。每逢出差,他都与我同居一室,一老一小,形影不离,成为当年赛场的一道风景。小谢靖天资聪颖,屡屡建功,但毕竟年幼,难免贪玩,为此我是“木鱼常敲”,希望他始终将聪明与勤奋糅合在一起,真正立于不败之地。除教棋外,我还不失时机地向他灌输做人的道理,棋艺重要,棋德、棋品更不可或缺。随着谢靖棋艺日臻提升,2008年,19岁的他在全国象棋排位赛上后来居上,夺得冠军并晋升特级大师。
如今18年过去,往事依然历历在目。回想谢靖初来棋院,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孩童,我亲眼看着他从少年步入而立,现在已经为人父,不禁由衷感慨。儿时的谢靖棋风凶悍,布局遵循正规体系,基本功相当扎实,同龄棋手难出其右。惜乎过早地与成人对弈,棋风收得较早,渐渐转向稳中带攻的风格,棋风绵密,极少出现疏漏,这样的棋风虽不易输棋,但赢棋也难。这和谢靖的性格有关,他平时为人谦虚,脸上总挂着笑容,在棋界人缘极佳。处事也是稳字当头,不轻易犯险,但这对于一个棋手而言,未必是长处,所以我常嘱咐他,要想夺得全国个人赛冠军,在稳的基础上,还需拼字当头,勇于放手一搏。谢靖悟性好,很有慧根,终于在24岁如愿摘得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桂冠,完成了作为棋手的最高梦想。作为师父,我倍感欣慰。
棋无止境。谢靖是一个立志终生以象棋为伴的职业棋手,《我与象棋》这本书,既记载了他的成长经历与艰辛,也表明了他对更高境界的追求与信心。相信各位读者与象棋爱好者会从中获得启迪和裨益。
胡荣华
2018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