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思维之一
从直线、局部到发散、系统

一、从直线型的管理职能流程图到发散与开放的管理系统图

继亨利·法约尔在其名著《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给出管理概念之后,它产生的影响持续了整整一个世纪,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法约尔对管理的看法颇受后人的肯定与推崇,后来发展形成了管理过程学派。20世纪50年代,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采用了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种管理职能,这两位管理学者的工作使该学派风行全球。过程学派认为,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如今,学界大多以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讨论管理的职能,如图2-6所示。

图2-6 管理的四大职能

计划(Planning):对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它是整个管理活动的前提。计划活动包括确定组织的目标和制订整体的战略及实现战略的具体措施。

组织(Organizing):确定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要做哪些事情,由谁去完成这些任务及这些任务的分类与组合,以及组织内人员、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职权分配等活动。

领导(Leading):每个组织都是由人构成的,人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因素。影响他人的行为与引导员工朝着组织目标努力的活动被称为领导职能。它包括管理者激励下属,指导他们的活动,选择有效的沟通渠道与方式,解决组织内成员间的冲突等活动。

控制(Controlling):为了保证组织的一切活动按照计划朝着实现组织目标运行,管理者必须监控组织活动的绩效,必须将实际工作与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一旦出现偏差,应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使组织活动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种监控、比较和纠偏的活动就是控制职能。

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管理学教科书,基本都是按“过程”编写的。商学院里也是按“部件”的管理职能领域,诸如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分专业的。这体现了典型的牛顿式的线性思维,假定组织基本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是组织的外部环境处于不变状态,组织的管理可以按照计划目标有序实施。

当笔者从大学的管理学院出来,面向各类管理者们做了三年管理培训工作后,就无法接受自己基本背得滚瓜烂熟的教科书中的管理学了,才体会到真正的、现实中的管理活动远比课本上的要复杂得多。我认为无论怎么称呼管理,把近百年来各种时尚流行的管理概念、术语从表面掠去后,管理剩下两个不变的核心精髓:系统性和权变性(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在管理培训中,我会针对“什么是管理”这一问题设计大家都能参与其中的商业游戏体验活动,然后根据现场情境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帮助大家理解管理的系统性和权变性。在金色秋天吃螃蟹的季节,有一天,我顺手在白板上画出一个管理螃蟹图,开玩笑说:给每位学员送一只螃蟹。目的是引导管理者们结合自己组织的具体环境,获得系统全面、条理清晰、相互关联的认识。经过十多次的修改和完善,我终于绘出了合自己心意的“管理螃蟹图”(如图2-7所示),希望这个模型能令其他人信服,直到他们找到更好的模型。

图2-7 管理系统

管理通常涉及六个关键词:目标、效率、环境、规则、流程和人。管理指的是在组织中进行的,有效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活动。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环境变了,就会要求组织及时调整自身的目标;在大多环境里,依“规则”行事是最简单有效的实现目标的方式;一个组织长期形成的做事的“过程”决定其绩效,而组织中“人”的能力和意愿最终是组织绩效的决定性因素。

每个人都在从事管理活动,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管理者,但今天的管理理论和实务研究的对象是组织。任何一个组织都有自身的目标,一旦“目标”确定,它就成了组织的“彼岸”,是我们最终想要去的地方。从“此岸”到“彼岸”的路径很多,通过系统、有效的管理,我们能保证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式是有“效率”的。效率是个相对的概念,它追求的是最优的投入产出比。传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往往看重的是达到目标,看重的是“结果”本身,而不太在乎“过程”。这样极易导致低效率和路径、方法、行为的不透明、不诚信。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超过9.5%,我们每获得一个GDP的产出,投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76倍,也就说我们把几代人的资源都提前预支了。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变了,组织的目标也应相应地做出调整,组织的资源配置也要同步调整,我们做事的规则也要相应地调整。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必须遵守全球通行的商业规则。

决定一个组织绩效的要素,还有“流程”与“人”。流程是指组织长期以来形成的做事的习惯性过程,流程是否科学、简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组织活动的效率。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也正是从“时间和动作”研究入手来提升车间一级的生产率和降低工人的疲劳的。“人”包括从最高管理者到基层操作者的员工队伍,一支既有能力又有积极性的员工队伍是决定组织绩效的最根本力量。

长期以来,商学院以职能为主的教学和研究,基本可以归在我们的管理系统图之中:

目标——企业的使命、目标、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涉及的是企业经营哲学层面的东西。商学院的核心课程之一“市场营销”属于“目标”领域。市场营销说的是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而非简单地卖产品。在中国,大家一直把营销管理(市场营销,Marketing)等同于销售管理(卖产品,Selling),在今天这样的消费者主权时代,唯有为顾客创造价值才能实现企业的使命。

环境——分析企业内部、外部环境,为企业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商学院里的一门核心课程——“战略管理”属于这个领域。

效率——传统衡量效率的是财务体系(财务管理),新环境下衡量效率的标准还应加上“创新”。效率只能保证组织的现有竞争力,而创新却能带来未来的竞争力。

流程——企业的运作过程与习惯,包括生产运营、供应链等。

人——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必须长期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员工队伍,这就会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

越来越重要的“企业文化”和“商业伦理”涉及“目标”“人”和“规则”三个方面,企业文化落脚于“人”,商业伦理则落脚于“规则”。

这个“管理螃蟹图”体现了量子思维。由于组织处于一个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管理者们必须以系统性和权变性思维来管理,在整个管理系统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的人会带来不同的组织绩效。 KeKYc9d+N+FUcaWqHLiAaYP72UXdlRuZaDEw7lcxtD3nT++gAWB/V4LowoUzQdF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