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2 设备OEE及七大损失调查
备注:基准C.T(sec/pcs)即设计的速度。
时间稼动率的概念:假设某机台上班时间为24小时,由于业务等其他原因导致计划停机(无法避免的停机,比如:保养。所以不存在所谓的计划换线的概念,因为换线的时间是根据工厂内部的技术能力不同而可以改变的,换线能力的高低取决于生产技术的高低。比如:有些工厂SMT换线一次需要1小时,但某工厂则仅需要2.5分钟),假设计划停机4小时,则生产时间为20小时。SD:Shor Down即计划保养时间也需要扣除,实际上工厂赋予设备工作的时间有多久?停机时间(换模、换料、换线等)+刀具更换时间(刀子损耗须更换并重新架刀,比如车床)+暖机+故障。可算出时间稼动率,通过时间稼动率可以观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性能稼动率=(基准C.T×生产量)/(应生产时间-停机时间=实际稼动时间)×100%=基准C.T/实际C.T。意思是指:在原始设计上可以生产的产量,实际上达不到。比如,我们以冲压为例来做观察,设计时会告知工厂冲压的冲程和速度是多少,这样就会知道生产1pcs需要多少时间(即基准C.T是个定值)。假设设计是4秒1pcs,实际要5秒,所以是80%。性能稼动率是与产品有关的,时间稼动率与产品无关。生产量会影响性能稼动率,意思是在稼动时间内生产的pcs多少。理论上性能稼动率的影响因素只有速度低下,可实务上会有两个:①速度低下:比如:实操时冲压的冲程冲太快会导致变形等不良,所以不能冲太快,要放慢速度。②小停机:若没有用电脑来抓数据,基本上小停机无法算时间,算时间也没有意义,那就只能算次数。因为只算次数,所以不能用时间稼动率去反映,所以不得已才归纳其为性能稼动率的内容。
良品率=(良品量/生产量)×100%
以人为主的装配作业为观察对象(可能是装配作业或人机配合的产线作业),我们先确认示范线与主要产品对象为调查主线观察,以下是示范线为改善对象的调查分析,我们以OPE(产线总合效率)为整体分析的方向。
图3-3 产线OPE及九大损失调查
产线性能稼动率就作业性能而言可分为能率及平衡率,而能率的损失为作业变异的问题,也就是动作损失、暂停损失及测定损失。能率=平均C.T/最大C.T,OPE是衡量一条装配线效率的指标。
一般平衡率的损失分为三种。第一种:设备的损失。自动化作业设备连线时,设备的C.T不一致的损失,造成等待的时间和问题,我们称之为设备平衡率的损失。比如:3个工序C.T为50、50、20,共120秒,平均值为40秒,而真正的产出是50秒,所以平衡率为:平均C.T(40)/最大的C.T(50)=80%,故平衡率损失是20%;第二种:人机的平衡率;第三种:纯手工的平衡率。
表3-2 个别改善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