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关村软件园)是一家面向大信息产业的科技园区服务商,是中关村发展集团推动园区发展、实施产业投资和科技金融创新的重要平台,提供从专业化科技园区的开发建设到园区运营管理、产业服务等全环节的优质服务。
中关村软件园位于北京市海淀东北旺,两期面积2.6平方公里,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专业化园区,是北京建设世界级软件名城核心区,是我国创新驱动战略体系成果的展示窗口、国际合作与技术转移的关键节点、科技惠及民生的重要源头。历经20余年建设发展,中关村软件园已形成了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品牌化和创新性的园区服务体系,致力于推动国家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专业化发展,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集聚区。
产学研合作是中关村软件园的重要工作组成部分,也是软件园得以成长为大信息产业高端园区的重要推动因素。经过20年的发展,中关村软件园与全国近百所高校开展专业共建、院校共建等合作,从创新源头解决园区企业的发展需求。2019年8月,与教育部合作共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展示交流中心,为高校、企业和政府搭建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通道。2018年,中关村软件园承办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大会,广泛汇聚了高校和产业资源,促进了产教融合、协同创新。
2019年,中关村软件园与教育部“互联网+”大赛组委会达成合作,共同建设成立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展示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大赛中心)。依托在高校合作、人才服务、科技金融、产业服务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和服务体系,以大赛中心平台汇聚全国高校最顶尖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创新创业成果,实现产学研深化运营,全方位构建产学研创新生态。
六届大赛产生了百万量级的优质项目和优秀人才,中关村软件园积极整合大赛项目及人才资源,结合中关村软件园在产业服务、人才服务和投融资方面服务体系,筛选符合北京产业方向的优质项目,开展孵化培育、投融资对接、人才对接、产业对接等形式丰富的活动,促进符合北京产业方向的大赛优质项目落地北京。
为进一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大赛中心联合中关村软件园人力资源联盟,面向全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与吉林大学、宁波大学、平顶山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组织高校创业项目团队走进中关村,与中关村企业开展产业对接和项目合作对接,一方面帮助优质项目获得发展资源,另一方面也帮助了中关村企业获得全国高校优质项目资源和技术合作资源,实现以全国产学研资源助力中关村、助力北京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性双创赛事,大赛涌现出了大量优质创业项目和科技转化成果,基于本地项目孵化培育需求,中关村软件园与全国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大赛分中心、大赛成果转化基地,构建了“本地项目、本地孵化”的项目落地和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通过创新要素集聚,既帮助大赛优质项目落地发展和快速成长,也推动了区域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
2020年,中关村软件园与江苏溧阳合作,策划“溧阳青年创业者峰会”,帮助大赛项目获得溧阳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了大赛项目的快速成长、实现产业化落地。与山西省教育厅共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山西成果转化基地,通过持续不断运营,促进山西本地项目加速成长,帮助16支山西省大赛获奖项目落地山西成果转化基地,实现了本地项目的孵化培育。2020年山西省双创周期间,山西省领导同志视察“互联网+”大赛山西成果转化基地,给予高度评价。
2020年,“稳就业”是六稳之首,中关村软件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双创带动就业”系列活动。通过搭建大赛创新创业人才交互平台,构建了创新创业人才交流通道,带动了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顺利就业。第六届大赛总决赛期间,中关村软件园承接了大赛同期活动“双创带动就业”展区,以精彩纷呈的形式,展示中关村软件园在“双创带动就业”方面的丰硕成果。
2020年11月1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以及国务院、教育部等有关领导同志视察了中关村软件园“双创带动就业”展区,在听取中关村软件园董事长杨楠的汇报后,对园区“双创带动就业”工作成果以及服务生态予以高度赞赏。
基于大赛同期活动的成果,中关村软件园将继续围绕“互联网+”大赛,深化产学研合作和创新服务,继续提升产学研创新服务水平,实现创新引领发展。
除了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工作,中关村软件园致力于面向范围更广、规模更大的社会创业者和创业项目进行培育,搭建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政策支持体系,打造独具中关村特色的产学研加速营。
2020年11月,在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指导下,在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中关村创业生态发展促进会鼎力支持下,中关村软件园正式启动了“中关村创新领航者计划”,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产学研合作等全方位支持服务体系。中关村软件园从1596家中关村金种子企业中遴选优秀创业项目产学研优秀人才,围绕学员真实需求量身定制独具中关村特色的产学研加速营。
中关村软件园园区一角
本期实训营的40多位学员创业背景丰富、创业领域多元,有海外留学生、归国科学家、多次获奖的大学生创业者、从高校走出来的研究员、拥有丰富实业背景的企业高管和获得红点设计大奖的设计师,他们的企业涉及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科学及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为积极响应北京市教委提出的“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经过5年的建设,实现北京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的目标任务,2015年,中关村软件园与北京市教委合作,运营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经过五年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以“一街三园”集聚引领,分园多点支撑联动,布局合理、政策协同、市校两级互动互补的创业园孵化体系。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软件园)建筑面积3000平米,位于北京市中关村软件园核心区域,于2016年8月正式启用,主要孵化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通信等IT行业和“互联网+”类的创业项目,目前在园团队24支,团队成员406人。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理工园)建筑面积13500平米,主要孵化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类型项目,目前在园创业团队208支,团队成员1648人。
中关村软件园运营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是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推动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育的重要举措。通过空间运营和中关村软件园科技服务体系,为产学研合作项目和人才提供优良的孵化空间和服务,从而有效推动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的快速落地转化。
中关村软件园以建设在IT和信息服务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为目标,以高端聚集、创新引领、带动辐射为使命,依托园区人才基地培训中心,紧密把握产业发展脉搏,加快构建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促进高技术人才集聚,为园区企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随着我国软件行业的飞速迅速,中关村软件园作为高新产业集聚区,园区企业有着大量的IT人才需求。但多数企业在人才培训体系和内训导师队伍方面比较薄弱,如何招到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成为各企业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症结和痛点。2018年由中关村软件园发起成立中关村智酷,以“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为使命,打造专业化的双创人才服务平台。
中关村智酷积极帮助高校打造专业共建、产业学院、双创教育等领域的课程资源和实践体系。在课程资源方面,帮助高校构建中关村特色化的理论主体与创新案例;在实践体系方面,帮助高校解决双创师资及实施紧张、时效滞后等问题;在双创教育方面,积极推动高校教师来中关村及体系企业开展双创培训,增强高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迈进。截至目前,中关村智酷与安顺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全国多所院校开展大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合作,累计在校生达6000余名。与东北财经大学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等一批高水平院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了“政产学研用”为特色的中关村人才培养新模式。
中关村软件园联合园区企业,加速推进科创人才培养,引导并协助企业融入北京科技创新战略布局。通过系统整合产学研协同创新资源,着力打造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等多个人才培养平台。
2021年3月,中关村软件园联合百度正式启动“中关村软件园×百度飞桨AI人才培养计划”,致力于为企业创造AI产业技术交流平台、搭建AI应用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培育一批具备AI技术能力并能将其应用于行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产业实现智能化升级。
此次活动计划2021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各类培训和活动,包括面向一线算法工程师解析行业典型案例与实用技术方案,指导企业快速开发的“AI快车道”;面向已经建立算法工程师团队的企业,提供AI落地深度问题交流分享机会的“AI私享会”等。
一直以来,中关村软件园在科技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方面积极布局,通过广泛联动高校与企业,形成了长短结合的人才培养输送模式,并高度整合产学研资源,建立起针对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工业互联网方向的集训体系。
面向未来,中关村软件园将一如既往地提供更高质量科技创新服务,积极参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互联网+大赛”,通过产学合作资源对接,促进中关村各类创新资源要素与高校展开全方位合作,特别是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创新等方面发挥积极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