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开章案例
100分的输家
——诺基亚手机帝国的没落

诺基亚(Nokia),这个来自芬兰的手机品牌,自1996年以来一直占据着全球手机市场的领导者地位。曾一度凭借超过40%的市场份额笑傲全球,在21世纪初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取得了家喻户晓的业绩。然而,2007年以来,在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手机和采用谷歌(Google)公司安卓(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Smart Phone)的双重夹击下,诺基亚连续14年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1年第二季度被苹果公司及三星公司双双超越。

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诺基亚逐渐失去了全球霸主地位,开始走向没落。短短数年间,这个庞大的手机帝国分崩离析。2012年2月,诺基亚放弃经营多年的塞班(Symbian)系统,转而投向微软(Microsoft)的Windows Phone系统,但为时已晚。2014年11月,诺基亚被微软公司收购,并更名为“Microsoft Lumia”,这标志着在移动通信史上曾经无比辉煌的诺基亚手机帝国至此终结。

1.时代变更,需求变化

在传统功能手机(Feature Phone)时代,诺基亚以简单易用的产品纵横天下。在1994年,IBM开发的智能手机样品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其后,由RIM在1999年推出的黑莓智能手机风靡全球,将移动通信带入智能时代。尽管如此,诺基亚的领袖地位仍然不可撼动,它无视智能手机的威胁,继续大力开发传统手机。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2008年谷歌公司推出了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真正敲响了诺基亚帝国的丧钟。作为技术先锋的这两家公司,并肩完成了移动通信史上的时代变革,传统手机从此成为明日黄花。当全球用户如潮水般放弃传统手机而投入智能手机的怀抱时,诺基亚还在手机的硬件工业设计上止步不前。

在传统手机时代,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是研发支持下的高质量硬件制造和物流管理,而这恰好是工程师文化根深蒂固的诺基亚所擅长的。然而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竞争的游戏规则已完全改变,用户需要的不再是精益求精的多种硬件,而是不断更新的软件和服务。硬件质量、种类和成本不再是竞争的基础,应用软件和服务的质量以及种类转而成为取胜的关键。智能手机时代用户的差异性、个性化需求远非依靠若干硬件产品就能满足的。这需要企业构建一套完整的、活跃的、生生不息的新生态系统。而诺基亚在时代变更、用户需求变化面前,并没有全力培养企业新生态系统的能力,无法为第三方合作伙伴提供必要的支持,以至于围绕智能手机的生态系统迟迟无法建立,导致其与苹果iOS系统和谷歌安卓系统的差距越拉越大。

2.硬件文化转型乏力

早在1992年,诺基亚总裁约玛·奥里拉就看出了传统手机在未来可能遭遇的瓶颈,并致力于推动下一代产品的研发。后来诺基亚在1996年成功率先推出第一款具有电邮、传真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诺基亚9000,而在2000年也开发出了类似iPhone的触屏式智能手机,并于2004年上市。可惜,虽然转型方向正确,但其智能手机的可用性和稳定性不佳,没有获得预期的市场成功,这也导致其继任者克拉斯沃将诺基亚手机的智能和传统手机部门合并,将其盈利重心重新调整为传统手机,不幸地为诺基亚埋下了日后没落的祸根。

究其深层原因,诺基亚以工业制造为主的硬件制度和文化,决定了公司最关注的是效率、成本和生产制造的确定性。多年的成功也让诺基亚对自身的营运模式和方法过度自信,低估了智能手机对自身的威胁,导致整个企业缺乏深度变革的意愿。与此同时,诺基亚实现全球化之后,围绕制造手机硬件形成了规模庞大、遍布世界各地的组织机构和复杂的生产管理流程,这样一个庞大的企业,要实现打造企业生态系统的转型,无异于涅槃重生,难度极大。因此诺基亚对深度转型一直犹豫不决、行动缓慢。

3.研发混乱缺乏协同

在高科技行业,绝大多数企业的失败是因为不再创新,而诺基亚却并非如此,其在产品的研发创新上的资金投入一直名列前茅。2000—2010年共投入研发费用400亿美元,是苹果公司的4倍,即便在危机显现的2010年,诺基亚的研发费用仍高达5亿欧元,占移动电话行业总投入的30%。尽管如此,诺基亚研发过度强调硬件的性能多样性,同时开发太多产品,既使研发精力太过分散,也使产品差异化较弱,没有研发和创新的重点,长期以来都无法推出一款拳头产品,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始终处于劣势。虽然诺基亚很早就开始了智能设备的研发,但初期市场效果不好,这使其轻易放弃而转向其他方向,丧失了成为市场领导者的可能。同时研发的混乱也导致了研究团队间相互竞争资源,在争取研发经费上花费大量时间,甚至完全偏离公司目标也在所不惜,部门上下缺乏配合协同和有效沟通,导致研发工作混乱无序、丧失方向。此外,研发部门和市场销售部门也严重脱节,诸多良好的样品无法转化为产品。最终的结果是,诺基亚专利数目不断增加,而业绩却不断下滑。正是由于缺乏战略上的协同,导致了诺基亚的研发混乱无效,其创新迟迟不能转化为企业的利润点和赢利能力,技术无法转化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诺基亚后来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变革,但已回天无力。其产品更新速度与内部变革速度和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相比都太慢了。业绩严重亏损,再加上退市消息,令诺基亚雪上加霜、步履维艰,以至于诺基亚最终被微软收购了手机业务。

正如《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指出的:“就算经营最好的公司,尽管他们十分注意顾客需求和不断投资开发新技术,但都可能被破坏性创新所影响而导致失败,而覆灭的种子恰好是企业全盛时埋下的。”诺基亚犯的错就是把自己的优点极大化后,没留余地让自己冒险,在遇到破坏性技术变革和市场结构变化时,成为100分的输家。

资料来源:100分的输家:手机巨人诺基亚为何倒下?[J].台湾商业周刊,2012(33). sY1+Tgkd1aVw5/fTJAtuQW95J915hbtDHDyD/sMynIQ6FRv4Y51wzVuu/7w3Y2Y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