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心说

心,是张栻本体论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张栻正是由心的范畴从客观唯心主义走向了主观唯心主义,从而形成了介乎程朱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王主观唯心主义的另一哲学派别。心,在张栻的思想中是有变化的。最初,他同胡宏的观点是一致的,都认为“性体心用”。如胡宏说:“道之所以名也,非圣人能名道也。有是道则有是名也。圣人指明其体曰性,指明其用曰心。性不能不动,动则心矣。”但后来张栻对此观点进行了修正,由“性体心用”变成了“心主乎性”。原来,胡宏在《知言》中曾说:“心也者,知天地,宰万物,以成性者也。”朱熹对此颇有怀疑,认为“成性者也”是为“统性情也”。张栻亦疑师说,并把朱熹的“统”字改为“主”字。他说:“统字亦恐未妥,欲作‘主性情’如何?”朱熹对张栻改动之处极为同意,并说“所改‘主’字极有功”。心主性情,即是指心对性情的主宰作用。由此可见,张栻是主张心为体的,心与太极、性、理等范畴一样,具有宇宙本体的意义。他说:“理之自然谓之天,命于人为性,主于性为心。天也,性也,心也,所取则异而体则同。”(《孟子说·尽心上》)这说明天是理的自然状态的表现,即“所谓天者,理而已”,理即天,天即理,都是一种客观精神性的实体。但当理改变自己的自然状态,被人们所禀受时,则此理便变成了性,即谓“命于人为性”。张栻说:“天下之言性,言天下之性也,故者本然之理……有是理则有是事、有是物,夫其有是理者,性也。顺其理而不违,则天下之性得矣。”(《孟子说·离娄上》)可见,性是非自然状态的理,虽所取不同,但同为宇宙本体。“主于性为心”,即是说当理被人禀受并变为性时,也就表现为心了。理与心的关系是:理是心的内容,心是理的存在形式。“天理之存于人心者也,人皆有之”,且“理义素具于人心”。可见,心和理相通,故心具有宇宙本原的意义,心乃是宇宙的主宰。他对此着重解释说:“万事具万理,万理在万物,而其妙著于人心。一物不体则一理息,一理息则一事废。一理之息,万理之紊也;一事之废,万理之堕也。心也者,贯万事,统万理,而为万物之主宰者也。”(《敬斋记》)既然理由心统,心主宰理,因此心无疑便是最高的范畴了,是世界的本体了。但心是什么?张栻有多种的解释,说心为实然之理有之,即谓“实然之理自得于心也”;说心为仁者亦有之,即谓“盖仁义本于天而著于人心”。还有一种解释,心亦即思想,心理活动的机制和能力,它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感通”之功能。张栻释格为“言感通至到也”,而心是格,离开了心就不能了解天时人事,所以“孰知其本在于吾心,而又孰知格君之本乃在吾身”。从心的感通性而言,似乎心并不是一个实体,即不是宇宙的本体,但是对心的所有解释中,张栻所指的“虚灵知觉之心”最能反映心的本质属性。他认为“知觉”即“仁”。虚灵知觉者,即是指人“得二气之正”“五行之秀”,“不失天地之全”。虚灵知觉之心从本质上说,便是人所独具的一种道德心理、道德观念和思维能力。人之所以为人,便在于此虚灵知觉之心。所以张栻说:“人为万物之灵,其虚灵知觉之心,可以通乎天地之理。”说到底,此虚灵知觉之心便是善,亦即普遍道德精神的主观化,由客观的、绝对的普遍道德精神变成了一种主观的道德心理状态,主体和客体由心而结合在一起了。因为心本身是格,具有“感通”之功能,因此,心便能为天人关系联系的结合点。如果说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还只是天人感应关系,天和人还是两码事,那么,张栻就已将其统一起来了,心性相通,天和人已是一码事了。张栻正是由此从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靠近,而使张栻的理学思想具有调和朱学客观唯心主义与陆学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

张栻哲学又具有调和朱学与陆学的倾向。他坚持理,又不等于朱学之理;坚持心,又不等于陆学之心。陆象山的心学是种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近乎禅学,其主旨是“心外无物”。张栻对此是坚决反对的。他说:“若释氏之见,则以为万法皆吾心所造,皆自吾心生者,是昧夫太极本然之全体,而反为自利自私,天命不流通也。故其所谓心者,是亦人心而已,而非识道心者也。”(《答胡季立》)张栻认为心是人心与道心的结合,而“万法皆吾心所造”则是离开了道心而言人心,故为之悖谬,不可苟同。“道心”是什么?即“太极本然之全体”,因此,不离道心即是人心必须与太极本然之全体相结合。张栻在此虽强调了心的地位与作用,但他并没有把心放置在太极之外,而始终把“太极—性—理—心”联成一体。因此张栻的心说与陆学虽有相似之处,但他并没有走到“万法皆吾心所造”的地步,与陆学的“心外无物”是有区别的。由此可见,张栻的心既是仁之道,又是人之道,既是人心,又是天理,广阔无垠,高深莫测。由心进入天人一体、人物一体,社会和自然达到了和谐的状态,一方面要求人还本自然,“无所为而然者”,另一方面则要求人发挥其能动精神,二者不能偏废,最终在哲学上导致对朱学客观唯心主义和陆学主观唯心主义的一种调和与折衷。张栻以心纳入宇宙本体论体系,反映了对人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重视,对人的能动精神的一种推崇。正是这种精神的支配和作用,使张栻产生了对正宗程朱理学的离异。张栻的本体论逻辑结构体系,确实表明了他在理学中的特殊地位和贡献。 tnjbmkvI/sQRqWudwysz+je020tOt/mf0/NAaoyBhNQ6NOtu4PDaQ8lSehGZpS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