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千年古村浮出水面

丁冬遗址位于东嘎村的西南面坡地上,北面对着东嘎河,东、西两面有一条深深的沟壑将这片坡地分割成舌形。向当地老乡打听“丁冬”这个名称有何来历,被告之在藏语中“丁冬”的意思是“大猩猩”,说是这块坡地的形状像只大猩猩,可我怎么看也没看出两者有何相似之处。不过,站在这片高高的坡地上四下极目眺望,倒是可以将方圆几十公里的景色尽收眼底。

坡地的前缘有一条陡直的断崖,佛塔遗迹就紧靠在断崖的北面。这些佛塔年代已经相当久远,外表涂抹的泥面都因雨水冲刷剥落,但还隐约可见原先的风采。佛塔的塔基和塔体都用大小均匀的石块砌建,大部已经倒塌破损,不过还能窥见其大体的形状。

考古队员们选定了两处倒塌后的佛塔,将数以千计堆积成小山的原来用以砌建佛塔的石块一块块移动开来,清理暴露出原先的地面。这项工作的劳动强度极大,在海拔近5000米的高原,别说搬东西,就连走路都喘得上气不接下气,每搬动一块石头,小伙子们都得猛喘上几口粗气。马克和荷里不肯袖手旁观,自发加入搬石头的行列中。

可能因为高原上空气极为纯净,使得声音的传播显得格外清晰,每天从早到晚,从丁冬山坡上都会传来“轰隆隆——”的石头滚动声,像一声声秋天里的闷雷。随之展开的发掘工作其艰苦程度常人难以想象。一阵狂风吹过,扬起的尘土让人都快窒息;一场大雨忽来,无处躲避的队员们只能任凭风吹雨打。在高原的烈日炙烤之下,仅仅几天工夫,面皮白净的吕红亮便被晒成了一截“黑炭”。而马克和荷里也每天坚持跟大伙儿到工地,从不间断,同样被烈日晒得通红黑亮。他们表现出的工作热情和认真的劲头,赢得了全队的尊敬。

十多天以后,当一块块石头被移走,坡地原来的地表显露,奇迹也随之出现:在佛塔遗址的下面,竟然叠压着一座座房屋建筑的基址!初步数了数,这样的建筑基址有二十来座,一半在地表,另一半则埋在土里。房屋和房屋之间间隔有序,显然事先有一定的规划,每座房屋之间似乎原先还有小路相接,完全是一个小村落的布局。直到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砌建佛塔的石头,都是取材于这个石头砌建的小村庄,这里可能先后生活过两批不同的居民,前一批用石头建房,后一批则利用废弃后的房基石料修建起了一座座佛塔。

丁冬遗址全景

当考古队员手中的手铲一铲一铲地将浮土除去,房屋建筑的内部结构越来越清楚地显现在眼前:

原来,这些房屋的建筑形式是采用半地穴式,先在地下挖出一个半人深左右的长方形或方形的地穴,然后沿着地穴的四壁用经过挑选的石块砌壁,地穴的上半部分用何种式样来加以封盖已无法考证。

丁冬遗址居址绘制图之一

随着手铲的上下翻动,我们眼前出现了残存的石砌门道和台阶,出现了复杂的房屋布局和各种生活设施的遗迹。如一座编号为F1的房基,呈多室套间结构,外面是一间面积较小的房间,有门道和台阶通向里间,向外似乎原来还有一个小间,但因倒塌过甚而无法复原。里间在西南角上有一个人工砌建堆筑的土台,长约3米,宽约1米,形状很像北方地区的土炕。因为这间房屋基址的结构在清理出的4座房屋基址中最显复杂,所以调皮的考古队员们给它取了个有趣的名字——“丁冬总统套房”。

在其他几座房屋遗址中,相继发掘清理出土了用三块石头支起的“锅庄”,一般位于房间内的一角,下面通常有一层厚厚的白色灰烬,中间含杂有少量的碳粒,显然是当时的炊事之所。细心的吕红亮还在房屋遗址内清理出了已经碳化的谷物颗粒,出土时已经完全碳化成黑色。后来经川大生物系专家初步鉴定,确认其种属为青稞。

丁冬遗址居址绘制图之二

丁冬遗址中的“总统套房”

房屋遗址内的出土器物虽然不多,但却很值得一提:其中一座房屋内出土了一件长条形的石磨盘,磨盘用红褐色的粗砂石制成,两头凸起,中间因长期使用被磨出深深的凹槽而断成了两半。类似的器形曾经在印度河流域以及拉萨市附近的曲贡、昌果沟等地的史前遗址中有过发现,与其伴出的通常有石球或磨石,推测其用途可能为一种粮食加工工具。另一间房屋内则出土了一件哑铃状物,用灰白色的石质磨制而成,两个大小相当的石球紧连在一起,它的用途还暂时无解。

出土器物中最具有时代标志的,是一批破碎的陶器残片,虽然它们已经破碎到无法修复成器的程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批出土的陶片,我们才发现它们和此前发掘出土的墓葬里的陶器在烧制火候、质地、造型等方面都极其相似,并由此初步判断这批房屋遗址的年代大体应当与墓葬同时。

根据上述种种线索,这座被历史尘封已久的史前村落终于一点点地被剥离出来,它和一沟之隔的墓地中所埋葬的死者分别属于生与死的两个世界:人们生前居住在一起,从事农业定居的生活,种植青稞等作物,同时伴以畜牧和游牧。面对着波涛向前的东嘎河,这个宁静的小村庄也曾牧歌飘荡、炊烟袅袅。当不得不面对死后的世界时,人们则选定距离村子不远的地方营建墓地,将死去的同伴和先祖埋藏在一起,让死者的灵魂在圣洁的蓝天白云之间随风荡漾……

在丁冬这个重要的居住遗址的考古发现,使我们对东嘎·皮央遗址的认识又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zxX/VXykswByWsEPs9NrBPR2UUCvJfGSRB4UMUosSOeODZctRZDgdunFO8e47pi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