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我价值感冲突:我付出那么多,可家人还是小看我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对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却没有感动过。”这首歌唱出了一种心酸、卑微和不值得的感觉。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感觉,觉得自己特别卑微,甚至感觉自己被嫌弃了。贡献了自己的价值,却得不到足够的认同,也没有得到感激。这种低自我价值的感觉,让人非常难过。

自我价值感是个人对自身价值的整体主观评价,当中包含了对自己信仰的评价,比如“我有能力”“我值得被很好地对待”,也包含了对自我情感状态的评价,比如绝望、骄傲或羞耻。

我们小时候,必须依赖父母的照顾才能活下来,因此父母的认同和喜爱是幼时自我价值感的唯一来源。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别的家长夸奖自己孩子的时候,你的父母却在一旁说,“你们家孩子真厉害,我家孩子什么都不行”。

看起来好像你的父母很谦虚,但这却伤害了你的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最初来自别人的认同,因为价值本身来源于评价,也可以说,自我价值一开始是别人给予我们的。

我们会发现,当别人说“你是个能力强的人”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如果有人对我们说“因为有你,所以我很开心”,那么在那一刻,我们的自我价值感会非常高。

当然,自我价值感与你的生存发展状况紧密相关。如果你对生存充满危机感,感觉自己可能被边缘化、被抛弃,甚至觉得自己是别人的累赘时,你的自我价值感就会很低。

但是,如果你的出生和成长特别受父母和家庭的欢迎和期待,那么即使你是一个婴儿,你也会获得一种核心价值。这个核心价值就是——我是一个受欢迎的人,我是有价值的,我能给别人带来良好体验。

有一部分人很容易陷入一种模式里,就是无论做什么,都没办法得到父母的认同,从而导致自己的价值感几乎为零。为了不体验这种低价值感带来的糟糕感觉,他们会主动为家庭做更多的贡献,或者满足父母的要求,以此来获得家人对自己的认同和肯定。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还是没有办法得到别人的认可,那么他们就会呈现出自我价值感的冲突。

这种自我价值感的冲突可能会以两种方式呈现。

第一种是以被动模式为主:他们经常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不重要的。

第二种是以主动的模式为主:他们给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自信的,但他们内心潜藏着很大的不安全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假性自信”。当他们正面的、完美的形象被质疑,或者被否定时,他们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愤怒感,有点像恼羞成怒的感觉。

电视剧《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就是一个自我价值感冲突的人。她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会用各种假名牌来武装自己,希望别人看得起自己。但是,她内在的自我价值感并不高,因为无论她为家里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即便自己没钱买衣服,还不断地给家里寄钱,她的哥哥和父母也并不会因此而特别感谢她、心疼她。家里一旦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父母都会理所当然地让她去解决。

樊胜美之所以会这样,正是她的家庭氛围决定的。她的父母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从性别期待上来说,樊胜美的出生并没有被自己的父母期待,所以她的核心价值就没有了,自我价值感也就不会很高。

重男轻女的父母非但不会期待女儿的出生,严重一点的,还会认为女孩子是“赔钱货”。这就等同于这些女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已经给父母带来了所谓的麻烦,被贴上了“累赘”的标签。当这种被嫌弃的感觉传递给樊胜美时,她为了能被父母看见,就会不断地用牺牲自己的方式去满足父母的需要。

可是,无论她怎样付出,都没有得到家人对她的认可。

她很生气,可是没有办法。在外人看来,她是高冷自信的白领,但每当接到家里电话时,她是崩溃的。这种崩溃,是自我价值得不到认可的崩溃。

所以,当你去过分讨好或者取悦家人的时候,等于变相地承认了自己的价值低。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高老头》里的高老头,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付出者。

他把所有的东西都交给自己的两个女儿,为了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从小给她们最好的教育,帮助女儿们嫁入了豪门。可是,他的两个女儿生活放荡,挥金如土,不仅榨干了他的一分一毫,甚至在他临死前也没有来探望。

高老头很令人同情。他的两个女儿应该被批判,不过,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我们从高老头身上看到的,是他内心的恐惧。他没有存在感,价值感很低。他害怕,一旦自己停止了拼命付出,就会被女儿抛弃。

从高老头身上,其实我们可以去反思一下,作为子女的我们,是不是真的读懂了自己的父母。

有没有某些时候,父母过度付出,并且念叨他们对我们的付出时,我们会很不耐烦?甚至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粗暴地拒绝他们的付出。

其实,这是爸爸妈妈对我们深深的爱,也是他们自我价值不够高的一种表现。他们在担心自己不是好父母,害怕我们嫌弃或者离开他们。当我们了解了这一点时,我们慢慢就可以做到,对父母有更多的耐心、更多的心疼和更积极的回应。

还有一些家庭,父母常常会有一些自己都觉察不到的言行,伤害了子女的自我价值。

网络上有一个帖子是这样写的:我的父母很少会肯定我,所以我经常很自卑,也很容易自我怀疑,性格甚至变得很奇怪,后来只能自己调整。

父母只会一味地责备我不够自信,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健谈。可是从小就认为连父母都不喜欢自己的人,怎敢奢求得到别人的喜欢?

有个贴吧里的帖子这样写道:我在外面读大学,自己兼职赚钱买了一双品牌运动鞋,跟我妈说的时候她还不开心,好像她觉得我不配享受名牌。回家乡的时候有人无意问起,我妈抢在我面前说:“这是女儿花150块钱买的地摊货。”引起他人的嘲笑。那一瞬间,我独自在外慢慢建立起来的一点自信,又被打回原形。

你看,这个帖子反映的就是,伤害我们最深的人,往往是我们最亲的人。

在这样的家庭中,如果想要通过改变父母来得到自我价值的提升,可能会缘木求鱼,是比较难实现的。父母的思维和深层的心理结构往往已经固化。我们能做的是自我拯救,不伤害家人和下一代的自我价值。

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第一,看见自己,重视自己。这对每个人都特别重要。

对一个孩子来说,家人的重视可以让他提高生存的信心。如果家人不重视他了,那么这种被忽略的感觉就像是对死亡的恐惧一样让人难受。

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不被别人重视的话,我们感觉到更多的是一种羞耻。很多时候,我们怕的是重要的人对自己不接纳。

但其实最可怕的是自己对自己的不接纳。就像樊胜美,她无意中认同了自己是个女孩所以价值低的这个观念。所以我们必须要看见自己的价值。我们说,“存在就是一种价值”,你要先重视自己,才能被别人重视。

第二,重新做自我心理建设,提升自我价值。

性别不能改变,出身不能改变,但是未来是可以改变的,所以给自己更多一些接纳吧。即使我们不是特别完美的人,但是我们有自己值得被爱或者值得拥有的东西。

我们不能用拼命付出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或者让别人来肯定我们的价值。如果付出意味着讨好,当我们陷入这种讨好的状态中时,就等于把对方看成是索取和需要讨好的对象,对方其实会很不舒服。在很不舒服的情况下,对方是很难肯定我们的价值的。

第三,请记住我们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

如果成年后的你再陷入樊胜美式的为原生家庭无条件付出的那种状态里,那么原生家庭就会像一个无底深渊,不断地攫取你的生命力。最终,你将找不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G5J/Xo0SLizMoMjRxxQ1rWK0meFWn4yWMNqfgXCS4KTc+Sp+Acoub14coxV4Nd+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