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忍耐是一种境界

境界,是指人在某件事物上所处的水平。人生在世,为人、做事、做官,都有一个境界的问题,而且境界还有高有低。

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忍耐是宽容的体现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说的其实就是宽容。

宽容不是无原则的迁就,不是胆小怕事,不是软弱的逃避,而是站在较高层面上驾驭整个事件,积极主动地去处理解决问题。

明朝末年,有位进士出身的大官僚,权势炙手可热。一次,他家与邻居为一点房地基发生纠纷。据说,他写信指示家里,“祖宗遗业,寸土不让”,不打赢这场官司,有辱自家门庭。他一面串通当地官府,仗势压人;一面唆使恶奴家丁,大打出手,还将邻居家的妇女,上至七八十岁的老婆婆,下至二三十岁的少妇、姑娘,全都肆意侮辱。结果引起公愤,群起而攻之,并被抄了家,名曰“民抄”。

然而,清朝康熙年间的大学士张英,其品格和风度却与他恰恰相反。一次,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房基地,与邻居几乎大动干戈,要他运用职权,疏通关节,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阅完家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回信,并附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到张英的信之后,让出了房地基,邻家看了,也要让房地基,结果各让三尺,成了六尺巷道,取名为“仁义胡同”。化干戈为玉帛。

同样是为宅基地纠纷写信,为什么有人能够写“让他三尺又何妨”,而有人却咬牙切齿,“祖宗遗业,寸土不让”?这就是境界问题。而这境界就体现在宽容与不宽容上。

宽容是伟大的,它能使两个水火不容的人重归于好,能使志趣不同的人殊途同归。

唐代施肩吾撰、李竦编的《西山群仙会真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放宽心胸,就能容纳天下事物;谦虚谨慎,就能接受天下仁善;平心静气,就能分析纵论天下之事;潜心研究,就能纵观天下事理;坚定信念,就能应对天下的变化莫测。

放宽心胸,就是通常所说的“度量大”和“肚量大”“宰相肚里能撑船”。“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寺庙里弥勒佛前的这副对联说的也是如此。

笔者在网络上看到过一篇文章,虽然没有记住作者是谁,包括文章名,但我记住了文章中的三段话。

“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看淡世间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心小了,心态就不好;心大了,心态就好。心态的‘态’字,拆解开来,就是心大一点。心若每天大一点,心态怎么会不好呢?”

“大其心者,胸中有丘壑,肚里藏乾坤,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看透而不看破,出世而不厌世,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不碍白云飞!”

我深以为然。

(二)忍耐是豁达的表现

豁达,是指心胸开阔,能容人也能容事。豁达之人胸怀博大、态度潇洒;豁达之人胸无芥蒂、吐纳百川;豁达之人宠辱不惊、知进知退。

享年100岁的北京大学老校长马寅初,1957年7月5日,他因发表《新人口论》而遭遇厄运,1960年1月4日,他被迫辞去北京大学校长之职,赋闲在家。

当他得知让他辞去北京大学校长之职时,他只是漫不经心地“噢”了一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马寅初得到平反,当他儿子告诉他平反的喜讯时,他也只是轻轻地“噢”了一声。真是辱荣不惊,超然豁达。

其实,超然豁达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忍耐的力量。忍诱惑、忍功名、忍利禄、忍挫折、忍困难,忍一切该忍之事。

前面介绍的白居易谈到的“娄公之忍侮”中那个娄师德就是以忍出名。娄师德是唐朝宰相。他曾经与李昭德一起走路,娄师德因为身体肥胖,不能快走。李昭德嫌他走得慢,骂他说:“你这个乡巴佬!”娄师德听了,笑着说:“师德不是乡巴佬,那谁是乡巴佬。”

说到娄师德的忍耐,还有个“唾面自干”的故事。据史书记载,娄师德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临上任之时,他来到娄师德的府上,向兄长辞行。

娄师德问他:“我位居宰相,你又为代州刺史,荣宠过盛,这会为人所嫉妒,你怎样才能保全自身呢?”

他弟弟回答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朝我脸上吐口水,我擦干就是了,兄长不必担忧。”

娄师德说:“人家朝你脸上吐口水,是恼怒于你;你把口水擦了,说明你不满。不满而擦掉,使人家更加愤怒。你要让唾沫不擦自干,要笑着接受。”

这是娄师德教他弟弟怎样以忍耐的态度处世,以保全自身。

“唾面自干”真乃忍耐的至高境界了。也正因为如此,娄师德才能在武则天执政时,始终得到武则天的信任。

(三)忍耐是上乘的策略

忍耐,不是倒下,更不是甘愿自毙。它是为人处世上乘的谋略。“小不忍则乱大谋”,更何况“大不忍”了。

有道是:“富者能忍保家,贫者能忍免辱,父子能忍慈孝,兄弟能忍义笃,朋友能忍情长,夫妇能忍和睦,仕者能忍通达。”

明朝名相张居正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23岁时考中了进士。他才华横溢,很有政治抱负。张居正在翰林院学习的时候,内阁大学士夏言和严嵩为争夺首辅职位正在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夏言夺得首辅之后被严嵩进谗而遭诛杀,严嵩成为内阁首辅。

明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废丞相,设内阁,其职能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厅。首席内阁学士称首辅。首辅,就是首席大学士,主持内阁大政。

严嵩主持内阁大政时,陷害同僚,必置之死地而后快;同时他结党营私,贪赃纳贿,而他的党羽和子孙更是跋扈骄奢,横行朝廷。

在政治风浪中,张居正模仿他在翰林院的老师徐阶所秉持的“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的忍耐之术,读书调研。他曾经利用生病休假的三年多时间,走访各地名山大川,了解百姓疾苦。他在《荆州府题名记》中说:“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他通过走访名山大川,了解百姓疾苦,为后来进入内阁,参与朝政积蓄能量。

所谓“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就是内心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抱负和才能,但却并不特立独行,而是主动地顺应环境,积极地融入芸芸众生之中,不断地锤炼自我,准备相机而动。

隆庆元年(1567),87岁的严嵩在举国一片唾骂声中死去。张居正以裕王旧臣的身份,被提拔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他终于在暗暗的较量中“直上尽头竿”了。张居正在内阁混斗中,保全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张居正被朝廷重用后,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进行了重要的改革,成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梁启超语)。

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受委屈、蒙冤枉。有的人受到委屈,会怨天尤人、心灰意冷,于是,萎靡不振;有的人蒙受冤枉,会呼天抢地、哭爹喊娘,于是,怨气冲天。但真正的强者面对委屈冤枉,是会等待忍耐的。他们相信时间能证明一切;他们认为,忍耐,是一种锻炼、一种修身、一种心性的修炼。他们在遭遇委屈冤枉时,用等待忍耐来静心蓄志。

1944年4月9日,毛泽东给在“黄花塘事件”中遭受委屈冤枉的陈毅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照顾大局,只要不妨大的原则,多多原谅人家。忍耐最难,但作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

中国古代著名寿星张公艺有个《百忍歌》值得一读。

张公艺于北齐承光元年(577)出生,历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享年99岁。他家族九代同居,合家900余人,相处和睦。

唐麟德二年(665)冬十月,唐高宗偕皇后武则天,带领文武百官离京去泰山封禅,归来途经寿张县访贤,当时张公艺已是88岁高龄。唐高宗向他询问治家之法,他写下“百忍”来回答。这里抄录几句张公艺的《百忍歌》:

忍是大人之气量,
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

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

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

不忍小事变大事,
不忍善事终成恨;

……

刘伶败了名,只为酒不忍;

陈灵灭了国,只为色不忍;

石崇破了家,只为财不忍;

项羽送了命,只为气不忍;

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

古来创业人,谁个不是忍。

……

这其实就是人生经验的总结。请看被张公艺点名的那几位,皆是“不忍”而身败名裂。

刘伶,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他自称“惟酒是务,焉知其余”,绝对是嗜酒如命。他还常常坐着鹿车,带着一壶酒,让人扛着铁锹跟着。他告诉跟随者:“如果我醉死了就把我埋了。”

陈灵,是陈灵公,为春秋时期陈国第19任国君,公元前613年至前599年在位。陈灵公荒淫无道,竟和大夫孔宁、仪行父三人同与司马夏徵舒之母夏姬通奸,三人甚至在朝堂上穿着夏姬的汗衫炫耀嬉戏。

公元前599年的一天,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在夏徵舒家喝酒。三个人喝得兴起,陈灵公跟仪行父互开玩笑,互说夏徵舒长得像对方。他们的行为激怒了夏徵舒。

等陈灵公喝完酒出来,夏徵舒在马棚边埋伏的弓箭手把陈灵公给射杀了。

石崇,是西晋时期的大臣,也是富豪。且不说他的庭院如何奢华,就是他家的厕所,都修建得华美绝伦。厕所里有十多个穿着绫罗绸缎,打扮得艳丽夺目的女仆恭立侍候。

客人上过了厕所,这些女仆要客人把身上原来穿的衣服脱下,侍候他们换上了新衣才让他们出去。凡上过厕所,衣服就不能再穿了,以致客人大多不好意思上厕所。

石崇曾与贵戚晋武帝的舅父王恺比奢靡。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石崇便用花椒。

晋武帝赐给王恺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王恺把这棵珊瑚树拿来给石崇看,石崇很不以为然地用铁制的如意把那棵珊瑚树给敲碎了。随后,石崇命令仆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部拿出来让王恺挑选,把王恺看得目瞪口呆。那些珊瑚树,有的高达三四尺,树干枝条举世无双而且光耀夺目,至于像王恺那样二尺来高的珊瑚树就更多了。

西晋永康元年(300),赵王 司马伦 政变后,石崇不肯将他的宠妾绿珠献给司马伦的党羽 孙秀 ,遭到诛杀,夷灭三族,全家老少共15人被杀害,石崇遇害时52岁。

当时石崇正在楼上宴饮, 孙秀 派来捉拿他的人到了门口。石崇对绿珠说:“今天我是为了你而惹祸上身。”绿珠哭着说:“我应该以死来报答您。”说完,绿珠就跳楼身亡了。石崇原以为自己就是被流放而已,直到被装在囚车上拉到东市斩首时,他才叹息道:“这些奴才是想图我的家产啊!”押解他去刑场的人说:“知道是家财害了你,为何不早点把它散发掉!”石崇沉默了。

至于项羽,前面已经说过,这里就不再啰唆了。

不管是刘伶、陈灵公、石崇还是项羽,他们的悲惨结局都是不忍的结果。

张公艺在《百忍歌》的最后说:

人生不怕百个忍,

人生只怕一不忍;

不忍百福皆雪消,

一忍万祸皆灰烬。 32y8P6zLR4H2qbEZofhUMsIvvERq8Gs6NuMyeIdPsRef+S5KBB7RBNwIpe541Fd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