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情定航天 学有所成

1950年正月十五,正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班读书的孙家栋,本打算晚上回姐姐家改善伙食,后来听说学校食堂晚饭加餐,吃红烧肉。

“吃完肉,再回去……”孙家栋索性就留下了。那个年月,没有几户人家过年能吃上肉的。令孙家栋没有想到的是,这顿红烧肉竟然改变了他人生的事业方向。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招募精英!有意愿的同学,可以马上报名。”学校相关负责人在食堂宣读通知。

当时,中央军委作出决定,建立6所航空学校,第一航校在哈尔滨、第二航校在长春、第三航校在锦州、第四航校在沈阳、第五航校在济南、第六航校在北京南苑。

孙家栋擦拭一下嘴巴,起身找到相关负责人说“我要报名”。他从小在战争烽火中长大,目睹祖国山河沦陷、同胞遭到惨绝人寰的杀戮……那时候,当兵保家卫国的种子,早就埋在了他的心底。

如今机会就在眼前,孙家栋不假思索,就作出了参军的决定。来不及与家里商量,孙家栋毅然决然地填报了从军申请,当天报名、当天批准,当晚他便怀着对祖国、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登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去报到。

一身蓝军装、一顶制式帽、一双制式皮鞋,一脸青涩的孙家栋,一夜之间成了一名军人。

这顿红烧肉,改变了孙家栋原有的“建高楼、筑水坝、修大桥”的理想和事业。

这时的孙家栋还不满21岁。

当时几个空军航校都急需俄语翻译人才,俄文成绩优秀的孙家栋又一次被派上了用场。他报到后,被分配到第四航校给苏联航空教官当授课翻译。孙家栋在后来回忆时说:“我国空军第一批优秀飞行员,如赵宝桐、张积慧、王海、刘玉堤等都是从这所学校学成后参加战斗的,这些出色的飞行员充分发挥了个人的聪明才智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为国家和人民争得了荣誉,成为震惊世界的战斗英雄。”

出于对新中国空军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孙家栋各项工作都做得很出色,平时的勤奋与努力,迎来了机遇的召唤。

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急需技术人才。那个年代的人,个个都想多学一些科学技术,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版图上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

1951年7月,孙家栋“过五关、斩六将”,在全军300多名优秀人才中脱颖而出,同另外29名战友一起,被选送到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读书。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批公派留学人员。

那年他22岁。历经七天七夜的日夜兼程,孙家栋这一批年轻人到了当时的莫斯科后,感觉苏联是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他们对市政设施、房屋建筑、公路交通、工厂生产规模都是那么的好奇。来苏联前对于地下铁路大家只是听说过,却从来没有见过,来到很深的地下后,首先就被那庞大的地下工程所折服,尤其是莫斯科红场下面上下三层的地铁站像迷宫一样纵横交错,这些所见所闻让他们感到了苏联科学技术的先进。对于乘坐地铁,当时还有一个笑话。初到莫斯科,孙家栋他们几人一起坐着长长的滚梯随着轰隆隆的声响,瞬间就从阳光明媚的地面下到了地下十几米的站台,虽然是地下,但灯火辉煌,站台上那些光彩夺目的彩色壁画令人
目不暇接,正在这时,地下火车风驰电掣地驶入站台,车厢的门在他们面前“哧”的一声打开了,他们几个同学绅士般地互相谦让“你先上、你先上”。没想到还没等他们谦让完,车厢的门却“咔”的一声关上了,在他们还没回过神的瞬间,地下火车在“唰”的声响中已经离开了他们的视线,孙家栋和同学们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面面相觑、茫然不解,后来才知道,车厢的门是自动开关的。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使用自动开关车门了,那个年代,这种技术的应用绝对可以称之为现代“高科技”,这些怎能不使初来乍到的他们大开眼界呢!

孙家栋他们心里暗暗想,决不能浪费光阴,要刻苦学习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

孙家栋学的是飞机发动机专业。留学期间,他舍不得浪费一分一秒,除了出色完成学院规定的学习内容,还不断给自己加码,白天听课、晚上预习,每天都要到凌晨一两点钟才睡觉。

孙家栋凭着良好的记忆力,每门功课的内容都能在短时间内背得滚瓜烂熟、理解透彻,基本上每次都有把握应对考试。每次大的考试,学院都会组成考试委员会,因为孙家栋胸有成竹,每次都能沉着应对。孙家栋面对诸多考官提问报上自己的姓名后,冷静地说:“请允许我回答……”于是流利地一个个回答了考官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一次,三年级的航空发动机理论考试,担任主考官的涅卡耶夫是苏联科学院院士,也是苏联赫赫有名的大学者。涅卡耶夫采取逐个进行的考试方法,轮到孙家栋上场时,恰好涅卡耶夫拿错了考卷,将从未学过的《航空发动机静态下主要性能的推导》问题提给了孙家栋。孙家栋平常好学、好奇、好动脑的习惯在此时派上了用场,他镇定自如地作了正确的回答。正当陪考官们惊诧不解的时候,涅卡耶夫突然醒悟到考卷拿错了,他也正奇怪孙家栋怎么对没有学过的课程能作出正确的回答呢。也因此涅卡耶夫院士和众多陪考官纷纷对孙家栋投去赞赏的目光。他们为孙家栋这样的学生而高兴,为中国学生的勤奋学习精神而赞赏,为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拥有这样的学生而自豪。

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有个传统,就是把每年年终考试获得全优的学生照片放入“明星榜”。如果年年都能连续保持,他的照片便会一年往上挪一次,并且照片一年比一年大。但是,随着照片越来越大,能在“明星榜”上出现的照片数量也将越来越少,照片到了顶头,也意味着此学生该毕业了。此时,顶头照片的获得者将会获得一枚纯金质的“斯大林奖章”。孙家栋凭借刻苦好学和聪明才智,年年全优、年年榜上有他的照片。他的照片一直稳步地升到顶头。

就在他学成回国的前一年,毛泽东主席访问了苏联。

1957年11月17日,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恰是莫斯科的初冬,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当时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主席与中国在苏联的留学生会面。参加会见的学生有3000多人,当时莫斯科大学的大礼堂没有那么多的座位,坐不下的同学就挤在座椅的过道上,而孙家栋他们一行军官学员被安排在礼堂离主席台最前方的位置,大家都在焦急而兴奋地等待着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下午6时许,毛泽东主席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了礼堂。这一刻,孙家栋在最近距离见到了祖国的亲人,见到了敬仰已久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

孙家栋回忆,“我当时28岁,能见到毛主席心情非常激动。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番话让我大受鼓舞”。

毛泽东主席的讲话不仅鼓舞着孙家栋这批留苏学生,而且一直鼓舞着中国的青年们。

1958年4月,孙家栋结束了在苏联6年8个月的苦读,带着“斯大林奖章”的殊荣,坐上了回国的列车。 30QtElGy7QsNTDHvg2+uhhtRcYI891kfnZrwj/dTxBZf++BsfOIJDm8+VKJLz+y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