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儿时梦想,航天报国

1962年,高凤林出生于一个工人家庭。他的父亲在学生时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27年被国民党追捕,从学校翻墙逃往深山时从马上摔下来,落下病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父母亲同在一家食品厂当工人。

高凤林出生时,我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仅靠父母微薄的工资,一家六口的生活很是拮据。高凤林排行最小,上面有3个哥哥。父母忙于工作,出生才40天的他就被送进幼儿园。他是整个幼儿园唯一没钱入幼儿园伙食的孩子,往往是看到其他小朋友都吃完饭上床睡午觉了,他才等来家人送来的窝头夹咸菜……由于严重缺乏营养,高凤林三四岁的时候,走路还东摇西晃,非常不稳。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父亲病情复发,卧床三四年后不幸去世。

那一年,高凤林才5岁。

高凤林常说:“是党和国家培养了他。”父亲撒手人寰,剩下体弱的母亲与四个孩子相依为命,日子更是雪上加霜。10岁之前,高凤林没有穿过新衣服,都是哥哥们传下来的补丁摞补丁的衣服。由于家境窘迫,高凤林小学和中学的学费都是母亲的单位开证明,学校给减免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是这样异常困苦的环境,铸就了高凤林忠厚、朴实、勤劳、善良、勇敢、坚毅的品格。母亲常说的三句话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一是人穷志不短,从小立大志;二是做人不要让人戳脊梁骨;三是做事要让人竖大拇指。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有一天,母亲下班刚到家,就兴高采烈地带着孩子们来到外面看天上那颗飞动的星星,她跟孩子们说:“看,快看呢!那就是我们国家放上去的卫星。”街上喇叭传来东方红的乐曲声,仿佛是人们跟星星的对话,更像是星星替人们向太空带去的心声。7岁半的高凤林疑惑不解地问:“妈妈,卫星是怎么放上去的?”母亲摸着他的脑袋说:“我也不知道,你长大有知识了就懂了。”这一刻,高凤林幼小的心灵中就埋下了一颗航天报国的种子。后来,母亲又带他看到过几次发射上去的卫星,小凤林发现每次母亲都显得十分兴奋。直到长大后,高凤林才明白,母亲的兴奋,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的流露。

尽管生活艰辛,高凤林对待学习却非常认真、努力。中学时期,他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名列前茅。1978年,高凤林中学毕业,当时全年级600多人,他的成绩是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二。高凤林初中毕业的时候,一个哥哥参了军,两个哥哥下了乡,母亲由于长期操劳,身体也不太好。为了尽早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照顾多病的母亲,高凤林毅然决定,放弃升入高中考大学的道路,选择上技校。其实,在那个时期,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大多都选择了技校之路。在征求母亲意见时,母亲说:“凤林,报考首都机械厂技校吧,那里能解你小时候的迷惑,实现你的梦想。”为实现儿时的梦想,也为了能多照顾母亲,高凤林报考了离家不远的首都机械厂技校。从此,他与航天结下不解之缘。 saOp8/NZOIZHdrRbgxVX2w2QskoKXyWrVdJZEPjXbuGSZdxfN4pEoyhfj/fqbKn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