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科技兴油的“大庆新铁人”

石油,工业的血液,黑色的金子,国家的经济命脉。大庆科技工作者在拥有了一系列的数据后,满怀信心地喊出:5000万吨,我们大庆要稳产10年!

这个指标,令世人吃惊。当时,世界同类油田,稳产期最长12年,短的只有3至5年,大庆油田与世界同类油田相比,地质情况要复杂得多,没有太多的技术借鉴,科技人员也十分有限,开发任务自然十分困难。可如果真的实现5000万吨稳产10年,将使大庆油田跨入世界领先油田行列,也将会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强劲翅膀!

由贫油,到领先,这对石油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事儿!可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相信科学,依靠一整套的油田开发方法及配套的工艺技术。

“人就得自己给自己立下目标,要说辛苦,那些钻井工人苦不苦?我们还能坐在帐篷里拿着笔捧着石头工作,他们长年累月在外面作业施工,浑身上下都是油,不龇牙都找不到嘴!他们说啥了,不也在干吗?”

时至今日,王启民对钻井工人仍然充满敬意,虽然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文化程度不高,但王启民和他试验组的工作人员,一直叫他们统一的称谓——师傅。

“特殊时期,工人师傅的地位比知识分子高。他们身体受的苦,也确实多。杠杠服上的油,糊了一层又一层,划根火柴放在上面,都能点着。棉裤梆梆硬,干一天活后脱下来,立那儿,能一直站着。”王启民说起这些时,满眼肃敬。

1977年年终总结时,油田总地质师闵豫,一不看材料,二不听研究院汇报,他对王启民说,你就一口井、一口井地给我讲试验区的情况。

87口井,油井60%,水井40%,每口水井要讲清层段数,层段划分的依据,怎样注水,注水量多少,注水过程中有哪些异常现象;每口油井、每个油层的水淹状况,包括是否见到水,是高含水、中含水还是低含水;哪个层位进行了堵水,为什么堵水,堵水后有什么反应……

王启民除了吃饭、睡觉时间,整整讲了3天,闵豫认认真真地听了3天。

作为总地质师,闵豫是真着急啊,守着个世界特大型油田,汩汩一个劲儿出油,那得多过瘾?可打着打着,井不是出现这个问题,就是出现那个问题,一切都在探索中,他能不急吗?

听完报告,闵豫兴奋地对王启民说:“你是个实践家,大庆10年稳产,我看是没问题了。路子你们已经蹚出来了,我向上级部门汇报时,心里有底了!咱们大庆油田,成了!”

王启民见领导这么说,也深受鼓舞,随后又弯着腰,一溜小跑地去工作了。

王启民说,大庆油田第一个稳产10年的前5年,靠的是地下主力厚层,后5年靠的是非主力的低渗透层。后者,单独看起来很瘦,但一定就是未来的开采阵地。

“肉没了,就啃骨头,骨头没了,就得吸骨髓。油田开采,越往后越难。”

随后的日子,按照油田开发油水运动从高渗透到低渗透的规律,油田主力厚油层的高含水、地下厚层中的水,已经挤到了很薄的表外层,这个时期,王启民又提出了“高注低采,厚注薄采”的理论。

1979年,42岁的王启民已经成长为专家型人才。他和试验区的同事们一起,通过细分压裂、细分堵水、细分注水、细分补孔、细分挖潜的方法,对厚油层进行了层内挖潜,加强对平面上渗透率低、含油饱和度高的地区注水,使试验区好油层日产量由500多吨增加到700多吨,延长了主力油层的稳产期,实现了两类油层以增长2%的采油速度同时稳产。

从来没有想过名和利的王启民,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他们的试验项目“中区西部综合措施接替稳产开发”,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这是全国科技奖项的最高荣誉,也是在这一年,王启民因为对大庆油田作出的突出贡献,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哪一项至高奖项和荣誉背后,都有汗水、泪水,甚至生命的付出!

1979年,在一口高含水井做分层开采试验时,水窜层了,接连堵了几个油层,采出的液体仍然含水量很高。王启民和他的试验组反复试验了12次,干了2个月,工人们身心俱疲,不理解这几个“有文化的人”在搞些什么。

“这不是瞎折腾人吗?一遍遍地堵水,反反复复地,他们整天拿着本子研究来研究去,瞎倒腾。我看怎么整,都一个样!”个别工人看不出门道,累得疲惫不堪,不愿再折腾了。

王启民却一点也不灰心,终于在第13次堵水的时候找到了规律,试验获得成功,出油量从每天6吨变成108吨,翻了十几倍!

水井变成了油井,废井变成了活井!

“这些文化人,人家真不是瞎忙活啊,确实有两下子!”这下,工人们彻底服了,干起活更来劲儿了!直喊:“王师傅,从今往后,你让我们咋干就咋干,为咱国家多出油,谁不乐啊!”

那一次,王启民被工人师傅们的话感动得直淌眼泪,也更坚信“实践出真知”这个道理。

中区西部试验区的10年,是王启民展现大将风采的最初战场;这10年,是大庆油田飞速发展的10年;这10年,他们所做的一切,为油田27年持续稳产5000万吨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1985年,大庆第一个稳产10年的目标胜利实现以后,大庆又提出了第二个稳产10年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更艰难、更富有挑战性的10年。突出的矛盾是,经过多年开采,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期。如果没有足够的接替资源,储采将严重失衡,原油产量势必很快递减。所以必须做好具有战略目标的先导试验,搞好技术储备。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要想做好储采平衡,继续高产稳产,就必须挖掘潜力。那么,这个潜力在哪里呢?

在油田开发的实践中,王启民逐渐认识到大庆油田表外储层中的潜力是很大的。所谓表外储层,是指厚度在0.5米以下的薄差油层,就像做衣服剩下的边角废料、针头线脑,没有利用价值。按国际惯例,这些特差油层不计算在储量表内。可大庆油田的表外储层每口井都有,每个油层都有。单独看这些油层很“瘦”,含油性极差,但大庆油田有上千平方公里,加起来不是很“肥”吗?如果这类油层开采成功,就可以变废为宝,就可以增加几亿吨的地质储量,就等于为国家又找到了一个大油田!当局领导问王启民能不能做到再稳产10年,他的回答是有信心!

在领导的支持下,王启民和同事开始攻克表外储层的试验。这种试验在国内外是没有先例的。特别是对于含钙表外储层,油层更薄、更致密、更坚硬。从地下取出的岩心看,就像磨刀石一样。如果扔在大街上,谁能相信这里面能采出石油来呢?为了减少浪费,王启民选择了一种新的布井方法,但井打完射孔投产后,根本没有产量,只有油管壁上沾了一点点原油。不少人感到前途渺茫。有的说:“含油性这么差,能有工业开采价值吗?”有人劝王启民:“表外储层是客观存在,但还不具备工业开采价值,作为稳产对象放在规划中风险太大了,万一落空,影响了第二个10年稳产,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

妻子陈宝玲也关心地对王启民说:“老王啊,螃蟹壳里的肉好吃,螃蟹腿里的肉也好吃,螃蟹的尖尖爪可不好吃啊,万一卡到嗓子眼里,嚼不烂、咽不下,到时候多难受啊。”王启民知道,妻子说的不是没有道理,这的确是一个困难大、风险大的试验。这时候王启民想起来周总理的两句诗:“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多年来,王启民经常勉励自己,人生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只有坚韧不拔,才能找到新路,才能获得成功。搞石油的人,思想里首先要有油,只有思想不断解放,依靠科技进步,勇于探索,地下的油才能不断被挖掘出来。

根据油管上沾的一点点油迹,王启民又守在现场,用放大镜长时间仔细观察表外储层岩心,思路越来越亮堂了。这些“废料层”中的油实际上是运动着的,是鲜活的,是可以采出来的。地下的厚油层和薄油层就像一棵大树的主根和须根一样,从断面上看,这些油斑斑点点,是孤立的,但地下的油层是立体的,所有薄差层都像大树的须根,根根与厚油层紧密相连。所以,王启民得出的结论是:油既然能够运移储藏进去,那么,只要掌握相应的开发技术,就可以把它开采出来。许多石油开发的“禁区”既然是人设定的,那么,人也可以打破它。

王启民认准这个理儿,一干就是7年。在这7年时间里,他和他的同事经过反复实践,得出了一系列科学依据,经过反复测算,表外储层的地质储量可达7亿吨,为大庆油田继续高产稳产,进一步提供了资源保证。拿出表外储层及其周围的油,可以为国家创造2000多亿元的财富。

1986年,王启民被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一份荣誉,一份鞭策。王启民始终把自己定位在石油地质开发的坐标系上,那成千上万的数据,都紧连着他的每一根神经;地下油水的每一个微小变化,也足以让他牵肠挂肚。他已经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病痛也好,烦恼也好,只要一接触那些跳跃着油田生命的数据、资料和图表,他就会感到其乐无穷。

20世纪90年代,大庆油田全面进入高含水后期,如果继续沿用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提液稳油”办法,年产液量将大幅度增加。投入资金加大了,经济效益自然大大降低。

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战略出发,国家要求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中石油总公司领导要求“东部要硬稳定”,大庆油田务必要为东部稳定“雪中送炭”。当时,我国东部绝大多数油田已处于高含水后期,西部尚在勘探。东部油田稳不住,全国石油产量就会有大的波动。差不多占据全国陆上石油产量半壁江山的大庆油田,如何保持高产稳产,让国家有缓冲时间去勘探开发新的石油资源,这确属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任务。

1991年初,在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上,来自全油田的科技工作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献计献策。经过集思广益,局领导决定在全油田实施“稳油控水”战略。

“稳油控水”涉及以沉积相为重点的精细地质描述和可采储量预测等九大配套技术及上百个攻关项目,全油田几万名科技人员和广大职工都要投身这一巨大的系统工程中,是新时期的一场科技大会战。

经过群策群力和科学论证,为实施“稳油控水”工程,王启民提出了“三分一优”结构调整的具体做法和调整原则。这个方案,改变了油田开发各个阶段都要提液的传统做法,很快在全油田推广应用。它使大庆油田实现了3年含水上升率不超过1%,有效控制了产液量剧增的局面。“八五”期间,累计多生产原油610多万吨,少产液24749万吨,累计增收节支150多亿元。

1996年,“稳油控水”系统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一凝聚着以王启民为代表的油田广大科技人员和职工心血的成果,向世人宣告,大庆又攀上了世界油田开发的新高峰!

“5600.91万吨!”看到1997年原油产量的年终统计结果,王启民心里有些激动。这是大庆油田投入开发以来的最好成绩。

历经37年,中国原油总产量从419.6万吨跃至1.56亿吨,位居世界第五。大庆油田横空出世,创造了世界石油开发史上的奇迹。

这是王启民梦寐以求的。从刚20岁冒头的年轻小伙,到花甲之年。40多项课题的研究、8项重大科研项目和试验任务、38项科研成果……从纸上、表上到井上、地下,王启民和无数石油工作者注入心血,一站一站,推动着石油巨轮不断前行。科学技术造就了大庆油田今天的辉煌。一路走来,王启民坚定如“铁”的意志,破冰斩浪。

1997年,王启民又迎来了忙碌的一年,也是最为荣耀的一年!

1997年1月15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授予王启民“新时期铁人”荣誉称号。几个月前,大庆石油管理局就已经发出向“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学习的号召。

一场学习宣传活动在石油系统如火如荼地展开。

1997年1月1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暖意融融。王启民特意收拾打扮一番,大红绶带斜披胸前,“新时期铁人”5个大字金光闪闪,整个人容光焕发。他的心情有些激动,有些紧张,又满怀期待。下午3点,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胡锦涛来了!他们一一与他握手,那些问候,那些鼓励,暖遍周身。江泽民深情地对他说:“你是科技战线上的铁人,新时期的铁人!”这让他彻夜难眠,热血沸腾。 aMaA19ywKchwMTmNfP0E+R/n0uhyfGMoQWqqedpjbW3uMvXZbko/JsgSMhM1qoM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