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抱抱”与婵娟的月光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女儿有一项假期作业,背诵一首诗,而且开学后还要当堂检查。女儿兴致勃勃,说要背前几天她学会的《雨同我》。我想了下,上次有一个类似的活动,讲成语故事,我本来教她的是田忌赛马,可后来老师觉得这个故事太难,怕小朋友们理解不了,临时换成了守株待兔——于是,全班有二十几个小朋友讲狐假虎威,另有十多个小朋友讲守株待兔和叶公好龙——这些故事的来源很可能就是他们班图书角里某本成语故事书。《雨同我》固然可爱,但不是小朋友们熟悉的文本,为了避免上次的尴尬,加上这些天我在读宋词,于是,决定教她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种经典古诗词,别人即便不懂,也仿佛不好多说什么。

越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越难以阐释,一是它们的好真是“空中之音,相中之色”,让人难以把握,而且“言有尽而意无穷”,好像一切都被作品本身说尽了,他人很难置喙。二是它们经过长时间的吟诵、歌唱,成了“熟悉的陌生人”,这些名篇名句,往往是顺嘴就往下溜,难的东西反而视而不见了。

就比如这首千古名词,当我准备讲给女儿时,却忽然发现,我被第一句“明月几时有”给难住了。最泛泛的解释应该是:明月什么时候有?就像我们一直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某时忽然记起,再过不久,就要过年了。那晚东坡先生酒喝了不老少,或许一时糊涂,忘了,故有此问。女儿就是这样理解的,但我想怕是没这么简单。以苏轼的文学素养,他不可能没读过屈原的《天问》、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及李白的《把酒问月》这一类“问月”名篇,这一问应该是:“天上的明月在什么时候,第一次出现在这世上?”这样一问,就把当下的月光和最初的月光给联系起来了,今天的月光就和最初的月光一样纯洁、美丽,纵然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月光却始终这般澄澈、美好。

我让女儿想想2015年中秋节时的情景——那晚,我们一家三口去附近的大观楼赏月,人可真不少,女儿拎着刚买的小灯笼在幢幢人影里穿来跑去。好不容易,我们才在滇池边找到一处人少的地方。天上孤悬明月一轮,湖边的桉树被大风刮得哗啦啦响,湖水拍岸的声音却没有平日里响亮,而是像我们聊着的家长里短一样,有一搭没一搭。我们一边吃着带来的月饼、零食,一边赏月观湖——“如果记忆有颜色,那我想它一定是像被月光笼罩着的样子。”“对了,那天你还和爸爸说,你觉得天上的月亮一点都没皱。”我尝试着让女儿去回忆和想象那晚的月光,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帮助她理解这首诗。

接下来我让她想象和我们世界“平行”的另外一个天上的世界:这个世界,有漂亮的房子、街市,可能也有树,比如桂花树之类的,还有一条叫银河的大河,云雾这些更不用说啦,到处都是……但是,这里特别安静,因为这里没有人,只有神仙。神仙长生不老,他们的数量就不能太多,太多了,这个世界里的居民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总有一天它会被挤爆掉。

“你一定还记得嫦娥奔月的故事吧,你们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讲过的。她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的长生不老药,因为吃了双份儿的,药性太猛,所以‘嗖’的一声,像火箭一样飞到了月亮上——月亮上的居民就更少了,你说说有几个啊,都是谁?”女儿想了下,说有两个,一个是嫦娥,一个是她的兔子。我提醒她,还有一个天天砍树的吴刚,她摇摇头——看来已经和月饼一起吃到肚子里,完全忘记了。

我说:“你看,这首诗里的人就像嫦娥一样,可以乘着风,飞到天上的世界去,但他想了想,天上的世界太冷清,也太无聊。‘高处不胜寒’这里的‘寒’除了冷,更多是一种孤独的感觉。你想想看,嫦娥是不是特别孤独?”女儿说:“是的,只有小兔子做她的宠物。”

“所以诗人决定还是不去那个世界了,就算是可以长生不老,但也太孤独,太无聊,所以他决定留下来,留在我们的世界上。

“可这时月亮不干了,开始捉弄他——先是绕着他住的房子转圈圈,还故意在窗子上探头探脑,就是不让他睡觉。你一定还记得我们晚上出去散步,无论你跑多快,跑多远,月亮总像是追着你,和你保持着一样的距离,是不是?”

女儿想了想,笑着说:“对!”

“诗人写的就是这种感觉,只是把它给拟人化了。——可是这月亮太淘气了,就像一个小朋友,明明知道今天我没法和亲人团聚,它却变得更圆,像是在故意气我一样。这是这节诗字面上的意思,好像是月亮和我两个人在做游戏。实际上呢?你想想,是不是其实只是他自己在那里一个人郁闷着?”

女儿眼睛往上挑了下,回过神来说:“是的!”

“所以,这节诗实际上挺伤感,但诗人写得不伤感,反而挺好玩,这是他特别厉害的地方。

“只有这么厉害的人,才会有下面的感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和天上那个世界相比,人间总会有缺憾,没办法长生不老,也没办法心想事成。但它有天上那个沉闷孤寂的世界所不具备的美好,诗人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远隔千里,但我们在同一时刻,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除了这层意思,爸爸再问你,在这首诗的开头,诗人说‘明月几时有’,把今天的月光和从月亮出现那一刻的月光联系起来,在这首诗里,他是不是把时间都给‘压缩’成了一天、一晚?而在结尾,他又把距离给‘压缩’成了一处、一地?”

女儿说是的,好像全都发生在一个地方的一个晚上。我说是,这也是文学的魅力之一,也是写作的魅力,你可以暂时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把本来被时间和空间隔离开的,都暂时聚拢在一个“瞬间”。

最后,我给她讲了,这其实是一封信,是用诗歌的方式写给诗人弟弟的一封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一个祝福语——我问了她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诗人只是祝福他弟弟与他同享这月光,而不是其他的,比如祝身体健康、幸福美满、走运发财一类的?如果爸爸写一封类似的信给你,你最希望得到什么祝福?”本来,我想她会希望快快长大,或是更多的玩具、更棒的成绩等,但女儿想了一下,说最想要的,是我抱抱她——对,她已经懂得了那个“瞬间”美好的秘密。我有些激动,克制了下自己,抱了抱女儿,对她说:“这抱抱,就是那婵娟的月光。” FMiWRktbWLyP9+P6DwDom9d7GxF+vlfFw78HHy6kPUsQoLzroN6jlTVW3wbZe01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