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给孩子力量
——在给他金钱之前

一天,我的同班同学里奇邀请我去他家的海滨别墅度周末,我兴奋不已。里奇是学校里最酷的男孩,每个人都想和他交朋友。现在我很荣幸地被邀请去他家的海滨别墅,这栋别墅坐落在离我家约48千米远的一个幽静的住宅区。

妈妈帮我把行李收拾停当,里奇的爸妈来接我时,妈妈又向他们表示了感谢。我简直不敢相信,里奇有自己的游艇,他还有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从早玩到晚,乐此不疲。当他父母把我送回家的时候,我晒得黝黑,精疲力竭,而且异常兴奋。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我挂在嘴边的全是在海滨别墅度假的事情。我不厌其烦地讲述着趣事、游艇、精美的食物,还有美丽的海滨别墅。到了星期三,全家人都厌倦了听我谈论我的海滨周末。星期四的晚上,当我问爸妈我们是否也能买一栋与里奇家的海滨别墅相邻的别墅时,爸爸终于爆发了,显然他已经听够了。

“整整4天了,全家人的耳朵里全是你在里奇家的海滨别墅过的那个周末,我已经听够了。现在你居然还想让我们也买一栋海滨别墅,你知道吗,这是在挑战我的忍耐极限。你以为我会造钱吗?我们不买奢华的海滨别墅是因为我们买不起,我还付不清账单、买不起桌子上的食物呢。我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地工作,都还摆不平那些账单,现在你竟然还要我买海滨别墅、买游艇。好了,我现在告诉你我买不起。我不如里奇父母那么有钱,我只能勉强供你吃穿。如果你想过里奇那样的生活,就搬去和他们一起住好了。”

夜深了,妈妈来到我的房间,轻轻关上了房门。她的手里,拿着一摞信封。她坐到我的床边说:“你爸爸的经济压力很大。”

我躺在黑暗的房间里,仰望着母亲,心中波涛汹涌。当时只有9岁的我,无比悲哀、震惊、气愤和失望。我并不是故意要让爸爸心烦,我也知道家里的经济状况十分拮据,我只是想跟家人一起分享一些快乐和美好的生活——一种金钱能够买到的生活,一种我们渴望已久的生活。

妈妈让我翻看账单,很多账单上都有红色的数字。“我们的银行账户已经透支了,可还有这么多账单要付,其中有些账单已经超期两个月了。”

“妈妈,我知道了。”我说,“我不想烦爸爸,我只是想给你们讲一些有趣的、快乐的事,我只想和家人一起分享有钱人的生活。”

妈妈轻轻用手抚摸着我的前额,将我的头发慢慢向后梳理:“我知道你是好心,我也知道这件事使家里人最近的心情不太好,但我们现在确实经济紧张,我们不是富人而且可能永远也做不了富人。”

“为什么呢?”我问,希望得到一些解释。

“我们的账单太多了,你爸爸挣不到那么多钱,另外,你奶奶也来信问我们能不能寄些钱帮衬一下他们。你爸爸今天刚收到她的信,他很担心,你奶奶家的日子也过得很紧张。我们买不起里奇父母买的那些东西。”

“可是为什么呢?”我问。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妈妈说,“我只知道我们买不起,我们不是他们那样的有钱人。现在闭上眼睛睡觉吧,明天一早你还得去上学。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人生成功,你就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你也许就能像里奇的父母一样富有了。”

“可爸爸就受过良好的教育,你也是。”我反驳道,“可我们为什么不富有?为什么我们只有这么一大堆账单,我真的不明白。”

“别担心,儿子,别担心钱。我和你爸爸会处理好的。你明早还要上学,好好睡吧。”

20世纪50年代末,我爸爸不得不放弃他在夏威夷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计划,因为他有太多的账单要付。他原计划待在学校里再拿一个教育学博士学位,可他有妻子和4个儿女要养活,账单总是堆得老高。接着妈妈病了,我和两个妹妹也病了,弟弟从高处摔了下来需要住院治疗。唯一不用住院治疗的人就只剩下爸爸了。于是他放弃了自己的学业,举家迁到了另一个岛上,并担任了夏威夷教育厅厅长助理,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后来,他接任了厅长一职并搬回了火奴鲁鲁

这就是我们家有那么多账单的原因。我们要花很多年来付清一批账单,可刚付清一批账单,就会发现又欠了别的什么钱,这又重新把我们拉回了债务堆里。

当9岁的我遇到里奇这样的同学以后,才知道我的家庭和许多同学的家庭有很大的区别。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我讲过因为我家住在几乎都是富人的街道这一侧,所以我意外地进入了富人家的孩子上的小学,而不是中下阶层家庭的孩子上的小学。一方面家里的债务堆积如山,一方面又结交着富家子弟,这对只有9岁的我来说,无疑是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

要挣钱一定先花钱吗

我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不是要用钱才能挣到钱吗?”

“不是的。”我回答,“金钱来自你的观念,因为金钱本身就是一种观念。”

我常被问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假如我没钱投资,该怎么办?我的账单还没付清呢,怎么去投资?”

我的回答是:“我建议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别再说‘我买不起’这样的话。”

我知道很多人不满意我这个答案,因为人们都在寻找能够快速挣到钱的答案,这样他们就能投资,就能过上好日子了。而我希望他们了解的是,他们具备那种能力和力量来获得他们想要的金钱——如果他们真的想有钱的话。但这种力量在金钱本身当中找不到,也无法从外界获得,它只存在于每个人的观念当中,与钱无关。好在获得这种力量不需要花钱,只需要主动改变一些观念。改变观念,你就能获得控制金钱的力量,而不是任由金钱来控制你。

富爸爸常说:“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固守穷人的观念。”他还说:“大多数穷人都从他们的父辈那里继承有关金钱和生活的观念,因为学校根本不教有关金钱的知识。于是这种关于金钱的错误观念世代相传。”

我曾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写到,富爸爸给我上的第一课就是“富人不为钱工作”,他告诉我要让钱为我工作。在我9岁的时候,我还弄不明白为什么里奇家比我们家富裕。几年后我才明白,里奇的父母知道应该怎样让钱为他们工作,而且他们向孩子传授了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今天,里奇仍是个富人而且越来越富有。无论何时见面,我们都是最好的朋友,我们的友谊和40年前一样深厚。也许我们每5年才能见上一面,可每次见面都仿佛昨天还在一起一样。我现在知道为什么他家比我家富有了,我也看到了他如何向他的孩子们传授这些知识。我看到他传授的不仅仅是“如何”挣钱,更是一种控制金钱的力量。正是控制金钱的能力——而不是金钱——使人们富了起来。我想通过本书向你传授控制金钱的力量,让你也能将这种力量传授给你的孩子。

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富爸爸拿走我每小时10美分的工钱的故事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就是说,富爸爸让我无偿为他工作。一位医生朋友在读完此书后给我打电话说:“当我看到富爸爸让你无偿地为他的商店码放罐头盒时,我全身的血液都沸腾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我不同意,这太残忍了。你必须付钱给别人,你不能要求别人无偿地为你工作,尤其是在别人需要挣钱的时候。”

富人不需要钱

富爸爸拿走我每小时10美分的工资,是为了让我找到控制金钱的力量。他想让我知道我没钱也能挣到钱,他想让我发现创造金钱的力量,而不是一味地去为钱工作。富爸爸说:“如果你不需要钱,你就会挣到很多钱。需要钱的人永远不会变得富有,正是这种需要削弱了你的力量。你必须努力工作并学会不需要钱。”

他给其他孩子零花钱,却从不给他的儿子迈克零花钱,他也不因为我们为他工作而付钱给我们。他说:“给孩子零花钱就是在教孩子为钱工作而不是去创造钱。”

我并不是说你应该让你的孩子白干活,也不是阻止你给孩子零花钱。我不会不自量力地教你去对孩子说些什么,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具体情况也各不相同。我要说的是,金钱来自观念。如果你真的想培养孩子的财务头脑,就要警觉你和你的孩子所持的观念。有句尽人皆知的俗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千里之行,始于去行的想法”。可是在钱的问题上,很多人却固守穷人的观念——限制自己人生发展的观念来开始生活旅程。

什么时候该教孩子认识金钱

经常有人问我:“我该在孩子几岁时教他有关金钱的知识?”

我的回答是:“当孩子对钱感兴趣的时候。我有一个朋友,他有一个5岁大的儿子。假如我拿一张5美元的钞票和一张20美元的钞票问他想要哪张,你们猜他会要哪张?”问我问题的人总会毫不犹豫地回答:“20美元那张。”我说:“没错儿,看来即使是5岁的孩子也知道5美元与20美元的差别。”

富爸爸拿走我每小时10美分的工资是因为我让他教我如何致富,他并不是只教给我和金钱有关的东西。而我只想学习如何致富,并不想学关于金钱的知识。而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假如一个孩子并不想学习如何致富,很显然课程就不同了。富爸爸给他其他的几个孩子零花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对致富不感兴趣,所以他给他们上的有关金钱的课也就不同。虽然课程不同,富爸爸仍要教给他们控制金钱的力量,免得他们把一生都浪费在对金钱的需求上。正如富爸爸所说的:“你对金钱的需求越多,你的力量就越弱。”

9~15岁之间

很多教育心理学家都告诉我,9~15岁这一年龄段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心理学并不是一门很精确的自然科学,所以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说法。我不是儿童教育专家,所以把我说的话作为一个普通的指导意见就可以了,不要把它当成专家的建议。一位儿童教育专家曾和我交流过,大约从9岁起,孩子们开始与父母观点不一致并寻求自己的观点。我知道我自己就是这样的,因为我正是在9岁那年开始跟随富爸爸工作的,那时我想脱离父母的世界,所以我需要一种新的身份。

另一位专家说,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会发展出各自的被这位专家称为“赢配方”的东西。这位专家把赢配方描述为孩子们在社会中生存和取得成功的最好方法。我知道在我9岁时,学校不是我的赢配方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当我的朋友安迪而不是我被宣布为天才时。我认为我最有可能成为体育明星或者富人,而不是像安迪和我爸爸那样在学术上很成功的人。换句话说,假如一个孩子认为他在学校里的成绩很棒,他的赢配方很可能就是待在学校并拿到很高的学位;假如他在学校里成绩不太好,或者不喜欢学校,他就会去寻找其他的配方。

这位专家在赢配方这一问题上,还发表了一些著名的观点。他说,当孩子实现成功的赢配方与父母不一致时,他们之间的矛盾就会产生。当父母们想把自己的赢配方强加给孩子而不是首先尊重孩子的想法时,家庭问题也就出现了。因此,父母需要密切关注并用心倾听孩子的赢配方。

在本书的后面部分,还会更多地谈到孩子的赢配方的重要性。但在我们继续谈给孩子控制金钱的力量之前,我想还有必要提醒父母们注意一些事情。

这位专家还说,当许多成年人意识到,他们在孩提时代获得的赢配方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成功,这让他们陷入了很深的痛苦之中。许多成年人会另找一份工作或者另换一种职业,还有一些人试图继续运用这个配方,即使他们已经认识到它的确不管用。另外还有一些人感到非常沮丧,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而没有认识到是他们的赢配方阻碍了他们的成功。换句话说,对自己的赢配方满意的人,一般都很快乐;当人们厌倦了自己的赢配方,或者他们的赢配方不再带给他们成功,又或者当他们意识到这个配方无法达到目标的时候,就会变得很不开心。

爱尔·邦迪的赢配方

有一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有些人在生活中还在使用已经不再起作用的赢配方。那是一部名叫《奉子成婚》的电视喜剧。刚开始我很讨厌这部电视剧,不愿意看它,但现在我认识到我讨厌它是因为它太贴近生活。对那些不太熟悉这部电视剧的人,我想简要介绍一下它的剧情:男主角爱尔·邦迪上高中时是橄榄球明星,他在一场关键的比赛中为波尔克高中连续4次触地得分,因而名声大噪。他妻子是当时的校花,漂亮、性感构成了她的赢配方的很大一部分。因为邦迪是橄榄球明星,于是她从众多的追求者中选中了他。不久她怀孕了,于是他们结婚了,这部剧也因此得名。20年后,邦迪在一家鞋店当售货员,他依旧沉浸在4次触地得分的回忆中,仍然按照一个橄榄球明星的方式来思考、行动和说话。他的妻子则仍然打扮成高中时代年轻性感的样子,待在家里看电视。他们的两个孩子又分别效仿了他们的父母。我觉得这部电视剧很滑稽,同时它也使我认识到我身体里也有一个“爱尔·邦迪”。我发现我就一直生活在橄榄球场和海军陆战队的辉煌经历中。在我为自己和邦迪感到好笑的同时,也看到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爱尔·邦迪和他的妻子。这部喜剧实际上是一个阻碍人们成功的赢配方的实例。

有力的赢配方

在金钱方面,许多人使用的是一个毫无力量可言的赢配方。换句话说,人们经常给自己开出有关金钱的“输配方”,之所以称之为输配方,是因为它没有什么力量。看起来似乎很奇怪,但有的人的确开出了一个让自己赔钱的输配方,因为这是他们知道的唯一的金钱配方。

例如,最近我碰到一个人,他对自己现在所从事的职业深恶痛绝。他替他父亲经营一家汽车专营店,收入可观,但他并不快乐。他讨厌成为父亲的雇员,不愿让别人知道他是老板的儿子,可他仍然待在那里。当我问他为什么不选择离开时,他唯一的回答是:“我觉得我没有能力自己开一家福特汽车专营店,所以我想我最好还是坚持到老头子退休吧。况且我现在挣的钱也不少了。”他的赢配方是挣钱,但他不敢去证实,如果他能打破这种安稳去自主创业的话,将会多么有力量。

另一个遗失赢配方的人是我一位朋友的妻子,她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收入并不理想。对此,她不是去通过学习新技能来提升配方,而是在周末去打零工并没完没了地抱怨自己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显然,她的配方是:“在我喜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并忍耐一切。”

找到创造赢配方的力量

父母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帮助孩子创造真正能赢的赢配方,而且父母还应该注意,在做这一切时,不要干涉孩子的自我发展。

最近,我们这个城市很有名的一位牧师打电话给我,问我能不能去他的教堂演讲。我去教堂的次数时多时少,很不规律。我的家人常去卫理公会教堂,但我从10岁开始就常常去别的教堂。这样做是因为我当时正在学习美国宪法,对其中政教分离和宗教自由的提法很感兴趣。于是在学校里,我会问我的同学们会去哪所教堂,然后独自去那里。这使我妈妈不太高兴,于是我告诉她宪法没有限制我的宗教自由。几年中,我去过了我所有的同学去过的不同的教堂。我去过装饰华丽的教堂、简单朴素的教堂、设在人们家里的教堂,甚至还去过一个只有4根柱子、一个锡制房顶、没有墙壁的教堂。坐在教堂里被倾盆大雨淋得浑身湿透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那一刻我确实领悟到了某种精神。

我甚至还去过许多其他宗教派别的教堂或庙宇,如路德教、浸信会、佛教、犹太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我还想去更多的教堂,但我所在的城市太小了,我很快就逛遍了那里所有的教堂。这真是一段令人愉快的时光。但到了15岁,我对教堂的兴趣开始减退,也就去得越来越少了。

所以当汤姆·安德森牧师邀请我到他的教堂作特邀演讲时,我为我去教堂的记录感到既高兴又脸红。当我告诉他有很多人比我更适合去教堂演讲时,他说:“我不是让你去讲宗教知识,我想让你谈一下你在金钱方面的经验。”

听到这里,我靠在摇椅里忍不住咧开嘴大笑了起来,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说:“你想让我去你的教堂谈金钱?”

“是的,”他有点不解地笑着回答,“我的请求让你感到奇怪吗?”

我又呵呵地笑了起来,并重复了我的问题:“你想让我去你的教堂,站在你常站的圣坛上,对你的教徒们讲金钱?”

这位牧师又一次答道:“是的,有什么奇怪的吗?”

我笑着坐在那里,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有名的牧师,这个拥有1.2万名教徒的牧师到底想让我干什么。“因为我在教堂里了解到,喜欢金钱是罪恶的,我还知道穷人比富人更容易上天堂。在教堂里有关于骆驼、富人和针眼的训示 ,可我从来都不理解这些训示,而且我也不喜欢它们,因为我打算成为一个富人。这就是我对你让我去教堂宣讲如何致富感到奇怪的原因。”

这时牧师在电话线的那头也笑了。“嗯,我不知道你都去过哪些教堂,”他说,“但那些地方一定没有我在我的教堂里传授的内容。”

“难道还真有一些宗教组织不向人们宣讲金钱就是罪恶这一观念?”我问,“难道有不认为穷人比富人更容易上天堂的牧师吗?”

“是的,的确是这样。”牧师答道,“不过不同的教堂教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在我的教堂里我从不教人们认为‘金钱是罪恶的’,我所知道的是,上帝对富人和穷人一视同仁。”

汤姆·安德森牧师阐明他思想的同时,我想起了我自己去教堂的经历,以及我因为想变富而经常背负的罪恶感。也许是我诠释教义不准确,也许是由于我对金钱的热爱而导致的负罪感使我接受的信息失真,换句话说,因为我有犯罪感,所以我只听到了让我产生犯罪感的信息。当我询问汤姆牧师我的理解是否正确时,他说的一句话又使我陷入了沉思。他说:“有时,1盎司 的感性认识要用1吨的教育去改变。”

这句充满智慧的话一直回荡在我耳边,他说的这些话让我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3个月后,我向他的教徒们作了一次演讲。这一次有幸站在教堂的圣坛演讲的经历,帮助我改变了自己那1盎司感性认识。

1盎司和1吨哪个更重

富爸爸常说:“别指望教穷人致富,你只能教一个富人致富。”

穷爸爸常说:“我永远都不可能富起来,我对金钱不感兴趣。”他还喜欢说:“我买不起。”也许是因为他有很多医药费账单要付,也许是因为他成年以后的生活几乎都是在财务窘境中挣扎着度过,他才会这么说。可我不这么认为,我知道他关于金钱的那1盎司感性认识是导致他的财务问题的根源。

当我的合著者莎伦·莱希特问我有没有想过给父母们写本书时,我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与汤姆·安德森牧师的谈话更让我对这本书的写作充满了热情,因为父母是最能影响孩子这1盎司感性认识的人。

我在前面说过,我和妻子没有孩子,所以我没有资格告诉父母们如何才能更加称职。我写的只是如何塑造孩子对金钱的1盎司感性认识。关于金钱,父母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影响孩子的感性认识。我希望家长能给孩子正确的感性认识,着力培养孩子控制金钱的力量,而不是教他们如何去做金钱的奴隶。就像富爸爸说的那样:“你越需要钱,你控制金钱的力量就越弱。”

今天,年轻人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办信用卡。或许你会想起《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曾经提到了莎伦,她与我合作正是因为她刚上大学的儿子被信用卡债务困住了,尽管她自己就是一名资深的注册会计师,也把她认为有用的理财技能都教给了孩子。可是,即使学习了正统的理财技能,她的儿子仍然被信用卡“先刷卡,后还款”带来的兴奋感诱惑了,并最终屈服。莎伦认识到,如果她的孩子有这样的麻烦,那么其他成千上万的孩子也同样会早早地出现财务方面的问题。

你不能带着穷人的观念去致富

许多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从小在家学到的就是如何做一名穷人。当然即使他们来自富裕的或中产阶级的家庭,也可能会自发地形成一种穷人的感性认识。在他们的生活道路上发生了一些事情,使他们产生了会让自己一直贫穷下去的观念。我相信这也是我的穷爸爸的经历。正如汤姆·安德森牧师所说,这是一种需要用1吨的教育才能改变的认识。拿穷爸爸来说,他努力工作,挣很多的钱,但即使有了1吨的钱(就好比是1吨的教育),也很难改变他那1盎司错误的感性认识。

当我破产并失去第一家公司时,我尽了最大的努力来保住我的感性认识。如果没有富爸爸教我的关于自我认知的课程,我真不知道我能否重新站起来并变得更强大。

今天,我的一些朋友破产了,尽管他们中的一些人后来在经济上又翻了身,但他们的这种经历却削弱了他们的自我认知。这就是我一开始就提醒家长注意保护孩子自我认知能力的原因。

这本书的许多内容是关于教育你的孩子如何拥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以便他们能经受住生活的磨砺——来自财务、学业、人际关系、职业,以及其他方面的挑战。这本书将帮助你教导孩子在经历挫折后恢复或形成较强的财务自我认知能力。如何保护自我认知能力是两个爸爸给我上的最重要的一课。当我遭受挫折时,一个爸爸教我如何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另一个爸爸则教我如何在财务方面变得更强大。

许多人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不曾获得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我可以从他们说的类似的话中听出来,例如:

“我欠了太多债,所以我不能停止工作。”

“我承担不起辞职的损失。”

“如果我能再多挣点钱……”

“如果我没孩子,生活就会更轻松。”

“我永远都不会富有。”

“要是赔了钱,我可受不了。”

“我很想建立自己的事业,但我需要稳定的工资。”

“我的账单还付不清呢,哪会有钱投资?”

“我将用房屋净值贷款来还清信用卡。”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人。”

“我不在乎钱,钱对我来说并不重要。”

“如果上帝想让我富有,他会给我钱的。”

正如富爸爸所说:“你需要的钱越多,你的力量就越弱。”许多人在学校里成绩很好,还找到了高薪的工作,但是因为没人教他们如何让钱为自己工作,他们就会为钱辛勤工作并陷入长期债务。他们需要的钱越多,需要钱的时间越长,自我认知能力就越差。

我的一些朋友就是职业学生。他们终生待在学校里,不去找工作。我有个朋友已经拥有两个硕士学位和一个博士学位,他拥有的不止是1吨的教育,简直就是10吨的教育,可他仍在职业和财务方面苦苦挣扎。我猜测这就是因为那1盎司感性认识在作怪。

有钱不能使你真正变得富有

许多人期望能通过攒钱变富,还有些人期望能通过攒学位和好成绩变聪明。而我自身的斗争则是克服贫乏的财务感性认识,以及我不如别的孩子聪明的感觉——那是一种与别的孩子比较后才有的感觉。也就是说,直到与有钱人家的孩子比较后,我才知道我穷;直到与成绩好的孩子比较后,我才知道我不聪明。

这就是本书名为《富爸爸你的孩子天生就富有》的原因。我真诚地相信,所有的孩子身上都有与生俱来的富有和聪明的潜质——只要加强属于他们自己的正确的感性认识,并且不受来自学校、教堂、公司、媒体以及这个世界的1吨教育的侵扰。生活本身已经够艰辛了,如果你还自认为不够聪明或永远不会富有,那么你的生活将更加艰辛。因此父母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塑造、培养和保护孩子那种与生俱来的自我认知能力。

教成年人忘掉他们学过的东西

作为成年人的老师,我发现教一个富人更富和教一个聪明人更聪明是非常容易的。但当你听到下面这些话时,去教一个人致富就很困难了。

“如果我赔钱了,该怎么办呢?”

“但我已经有了一份安稳又有保障的工作。”

“无偿工作!你什么意思?你必须付我工钱!”

“不要借债。”

“做个勤奋工作的人并存些钱。”

“谨慎行事,不要冒险。”

“假如我成了富人,我就会变得贪婪而傲慢。”

“富人都贪得无厌。”

“不要在餐桌上谈钱。”

“我对钱不感兴趣。”

“我买不起。”

“这太贵了。”

诸如以上的问题和言论源于个人内心深处的感性认识,我发现只有当我把学费涨到几百甚至几千美元时,这些评论才会消失,我才能从容地讲授我的课程。

永远不要说“我买不起”

富爸爸不是一个受过训练的心理治疗专家,但他聪明地知道金钱只是一种观念。他不许我和他的儿子说“我买不起”之类的话,这类话语会使我们改变对自己的感性认识。他希望我们说“我怎样才能买得起”。我意识到如果我不停地说“我买不起”,就是在强化我成为一个穷人的感性认识;而说“我怎样才能买得起”则强化了我成为一个富人的感性认识。我同样建议你不要在你的孩子面前说“我买不起”。当孩子向你要钱时,你应该说:“在一张表上列出你能做的合理合法的10件事,那样你不用向我要钱就能买得起你想要的东西。”

如果你分析这两句话,你会发现“我怎样才能买得起”使你敞开心扉审视致富的可能性,而“我买不起”则关闭了你的心扉,使你丧失了实现愿望的可能性。

正如我在本书开头所阐述的,“教育”(Educ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意为“取出、抽出”。只需稍微留意一下我们常说的话,就可以了解自己的认知水平。改变常说的话,就是在开始改变自我认知能力,假如我们想改变的话。所以只要提醒自己去说“我怎样才能买得起”,你就已经开始在心中植入富人的观念了。而说“我买不起”,则强化了已有的穷人的观念。

生活从感性认识开始

几天前,一位记者采访我时问道:“你是怎样成为百万富翁的?”

我答道:“创办公司和购买房地产。”

记者说:“不是每个人都能这么做,我知道我就不行。请告诉我该做些什么才能成为百万富翁。”

我说:“继续工作,并购买房地产。”

可记者又说:“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太高了,我买不起,而且我也不想经营房地产,除此之外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我接着说:“目前股市很火,为什么不买一些股票呢?”

“股票市场风险太大,每天都有可能崩溃。我有妻子和孩子要养活,还有账单要付,所以我无法像你那样承担赔钱的损失。”

终于,我认识到我在做富爸爸叫我不要做的事,我正在向那些首先需要转变感性认识的人提供答案。于是我停止回答并开始提问题:“告诉我你认为怎样才能变成百万富翁。”

他说:“我可以写本书,而后像你那样卖掉几百万本。”

“很好!”我大声地说,“你是个很好的作家,我认为这是个好主意。”

“但是如果我找不到一个代理商来代理我的书,那该怎么办?如果这个代理商坑了我,我又该怎么办?你知道,我以前写过一本书,可没有人愿意读它。”这位记者回答。他现在在写一个新的题目,但他的自我认知水平仍然没什么变化。

父母首先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发展和保护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我们对别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有时正确有时错误。例如,你可能认为某个人古怪、蠢笨、聪明或富有。我记得上高中时,我认为一个女孩子既自大又傲慢,所以即使我被她深深吸引,我对她的那些不好的看法仍然阻止了我约她出去。然而有一天,在我跟她聊上几句之后,我却发现她既善良,又热情,而且非常友好。在改变了对她的认识后,我终于开口约她出去了。可她回答:“你要能早点约我就好了,现在我刚开始与杰瑞约会,我们相处得很好。”这个故事说明,正如我们对别人有成见一样,我们对自己也有认识——正如我们对别人的成见能够改变一样,我们的自我认识也能改变。

富有和聪明只是感觉

身为教育官员的爸爸告诉我,几年前在芝加哥学校系统内进行过一项著名的研究。教育学研究人员抽取一组教师协助研究,这些教师被告知他们因为教学能力出类拔萃而被选取,他们还被告知只有天才儿童才能在他们的课堂里听讲,而且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都不知道这是个试验,因为研究者想了解如果孩子们不知道自己是天才时,会有怎样的表现。

正如研究人员期望的一样,教师们汇报说孩子们表现得非常好,他们还说与孩子们待在一起非常愉快,并表示希望能一直教这些孩子。

这个调查其实有一个环节是不为人知的,那就是老师们不知道自己实际上并没有什么非凡的教学能力,他们只是被随机选取的。当然,孩子们也是随机选取的,而不是因为他们有某种天赋。因为期望值很高,表现也就不俗。也就是说,孩子和老师都被认为是既聪明又优秀的,所以他们就会表现得非常优秀。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你对孩子的看法能极大地影响他们的生活。换句话说,如果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天赋,就能帮助他们变得更聪明;如果你认为孩子会富有,就能帮他们变得更富有。假如你能让孩子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他们就更有可能让全世界都认识到他们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出色地发挥出来。

对我而言,这正是你首先要对孩子进行的教育,也是我说“给孩子力量——在给他金钱之前”的原因。帮助他们发展强有力的自我认知,就是在帮助他们成为富孩子和聪明孩子。假如他们没有这份自我认知能力,那么世界上所有的教育和金钱都帮不了他们。拥有了自我认知能力,变得更聪明和更富有将会非常容易。

两位爸爸给我的礼物

我从两位爸爸那里得到最好的礼物,都是他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我的。当我在高中想退学时,我的教育家爸爸提醒我意识到自己有多么聪明。当我在财务上遭受挫折时,富爸爸则告诉我真正的富人会赔掉不止一家公司。他还说穷人赔的钱是最少的,却总是生活在赔掉这一点点钱的极大恐惧中。

所以一个爸爸鼓励我直面学业上的失败并把它转化成力量,另一个爸爸则鼓励我直面财务上的损失并把它转化为经济利益。虽然两个爸爸教我的科目不同,但在许多方面讲述的都是同样的东西。

当孩子觉得自己很失败的时候,父母的职责就是发现孩子最好的一面。你会意识到这不仅适用于小孩子,而且适用于成年人。

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大麻烦时,父母也遇到了最大的机会——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和朋友的机会。 vz4W/WY+o3pxtwGMF88jJH1RQDY8iR2z8xUa8geFr2p4cIe0vI+ptIkWbFuukUM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