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长沙

当我们在前台庆幸我们得到了房间,正准备去客房时,经理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吃晚饭的话,最好抓紧时间,因为餐厅会在晚上8点停止服务,而这时已经7点了。通常我们不在宾馆里吃饭,而是首选在夜市或哪个面条摊上解决晚餐。但因为经理想方设法地为我们找到了最后一个房间,我们不好拒绝他的善意,于是随他来到了餐厅。我们胡乱地点了几个菜,他就离开了,剩下我们三人等着上菜。

一个小时后我们还在回味这顿美味——我们在中国还没有吃过比这更好的饭菜。芝麻酥鸡的香味久久不能从我的味蕾中消失。这里的厨子就像是来自天堂。价格?足量的饭菜加上啤酒还不到五十元!他们上的啤酒甚至是来自省外的。

但是饭食和啤酒还不是我们待在枫叶宾馆的唯一理由。它位于湘江西岸,东北角就是岳麓山。几天前我们游历了衡阳市的回雁峰,它被认为是衡山七十二座山峰中最靠南的,而岳麓山则是衡山山峰中最靠北的。像衡阳一样,这里是儒学府的另一个家,但却不是任何一个普通的儒学府。这里的儒学府是岳麓书院,中国最有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这也是我们第二天一早要直奔那里的原因。

这家宾馆除了提供房间和一顿美味外,还带给我们另一个好运:一个公交总站就在宾馆旁边。我们收拾好行李,登上了5路公交车。二十分钟后,我们下了车,车上的学生也全都下了车,原来这里是湖南大学。书院紧挨着这所大学,位于一座毛主席塑像的后面。

自从一千多年前建成起,岳麓书院就是湖南全省治学的主要中心。也是精英子弟们趋之若鹜的学习府第。这种情况在湖南大学建成后改变了。在中国,有不少大学都是建在过去学习儒教的场所。以湖南大学为例,它是1926年在曾经的岳麓书院所在地建起来的。随着现代中国中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人们对知识的渴求远远超越了儒学的道德领域,书院这种形式也无法容纳更多的学生或者大学的各个科系。于是,现代的湖南大学就顺理成章地建在了这里。

岳麓书院重建了多次,最近的一次修建是在1981年,但是它不再具有教学的功能了,而是变成了一个博物馆,记录了盛行于过去的高等教育的体系。作为博物馆它条件太好了。走近岳麓书院的入口,我们就看到了大门两边分列着的两行字: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楚”是一个古老诸侯国的国名,包括了湖南和湖北以及相邻的一些地区。

院里的一堵墙上有十八条书院学生必须服从的守则,意思是:永远想着父母;避免任何无节制行为;穿衣朴素,饭食简单;行为端正……在主厅大门外有新儒家的哲学家朱熹手书的几个大字。书院建成后的二百年,他曾在这里讲学。他告诫学生的四个字是:忠、孝、廉、洁。这是学校的校训。

当穿过训导厅和儒家圣人纪念厅时,我们三人都认为,如果我们成为这里的学生,在这样严格的规范下,我们是没法熬出来的。毕竟,中国在三千年前就产生了官僚政治。类似这样的书院就是为官僚队伍培养年轻的后备人才的。工作于这样的官僚队伍,需要有我们完全不具备的才能和接受我们忍耐不了的训练。我们是方形世界里的圆钉或圆形世界里的方钉,总之,会格格不入。书院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但是它不适合我们。我们把注意力转向了书院名字的来源——岳麓山。

因为时间还早,我们想顺着书院左边延伸出去的一条小路走走。这是一条很长的石梯路,而且很宽,我们可以并排行走。几分钟后,我们走到爱晚亭,歇了下来。因为我们不想走得太急,而且爱晚亭是个停下来休息的好地方。亭子四周古树参天,枝叶繁茂,还有长满了百合的池塘,似乎是让我们在这里歇歇脚,而我们也正有此意。这里也是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爱来的地方,他和他的同学们常在这里谈论国家大事,指点江山。当时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而他正在长沙读书。一场革命平息了,另一场革命又兴起了。这个地方也是他的纪念地,事实上,亭子上“爱晚亭”三个字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从爱晚亭沿着小路继续往上走,我们路过香火依然的佛教寺庙麓山寺时又停下了脚步,这里有黄兴和蔡锷的坟墓。黄兴和蔡锷都是长沙人,都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国的革命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当“中华民国”于1912年建立时,黄兴成为南京临时政府的陆军总长。但此后不久,共和国被袁世凯所颠覆,袁把自己变成了新皇帝。黄兴跑到美国募集资金,想建立军队反对袁世凯。蔡锷领导了黄兴建立的一支军队。蔡锷的军事成功很快促成了袁世凯的帝国寿终正寝。共和国得以在1916年重新建立。但是就在推翻袁世凯的复辟帝国、重新恢复共和国之际,他俩相隔不久先后去世,遗体被葬于此地,并举行了一场有数百位高官显贵和数千哀悼者参加的国葬。所以湖南并非只有毛泽东、刘少奇和彭德怀这几位革命者。我一直很好奇,湖南产生这么多革命者是不是因为这里的人爱吃辣椒?在湖南境内无论哪里,我们都看到成堆的辣椒摆放得到处都是。革命的辣椒!

我们对着坟墓表达了我们的敬仰后,继续往前走了一段,似乎到了小路的尽头。这里视野开阔,可以看到远处的湘江朝北边的长江流去。湘江东边,长沙城尽收眼底。好像这座城市正在呼唤我们,我们不应该让其失望。于是不再踟蹰徘徊,我们重新踏上小路,走回毛主席塑像处,登上5路公交车回到了宾馆前的公交总站,然后又换乘3路公交车跨过湘江,进入了市中心。我们在湖南烈士公园下了车,湖南省其他革命者的英灵在这里得到纪念。但是我们到这里不是为了逛公园。我们继续往北行走,走到了湖南省博物馆。这里汇集了很多在中国发掘出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古代手工艺品。

我听到不少人说湖南博物馆现在非常值得参观,但是我们到那里是1991年,那时还没有很多东西可看。我们走进了主陈列馆的大厅,在那里没有待上三十分钟。此外,我们到那里的原因也不是为了参观发掘出的别的古代工艺品,而是想看看隔壁一栋楼里从长沙郊区西汉古墓3号坑里发掘出的物品。

这座陵墓位于博物馆以东四公里远的马王堆,是被当地村民发现的。墓主是二千二百年前当地的一个贵族侯爵,这里除他之外还葬着他的夫人、儿子。地震和渗水破坏了包裹着侯爵和他儿子陵墓的黏土层,但是葬着他夫人的陵墓却幸运地未受破坏。古代中国人完美地运用了一种方法保存遗体,足以使埃及人艳羡。首先,他们以一种特殊的黏土封闭陵墓,以防止空气进入。但在封闭陵墓以前,他们将某种物质置入陵墓。这种物质在腐烂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气体来保护死者的遗体,使其看起来像刚去世不久。当然,当陵墓被打开,气体也就跑掉了,所以考古学家到现在为止对这种神秘气体的性质仍然一无所知。

村民们发现马王堆汉墓时,他们注意到地下有小孔正在泄露气体。省博物馆的专家们一听到这个发现,立即赶到这个地方,对现场实施保护,以避免其遭到进一步的破坏。其中有个专家叫高至喜,当他看到气体正在泄露,就想把孔堵上。他骑上自行车飞快地赶回市里。他第二天骑着车跑遍了全城,寻找控制气体的设备。但此时正是“文革”中期,人们的心思都花在运动中如何自保上,对帮助解决保留中国封建社会的秘密没什么兴趣。所以他花了两天时间才找到所需要的设备。等到他骑着自行车返回现场准备提取气体样本时,发现气体已经漏光了。所以这种气体至今仍是个秘密。

尽管气体跑光了,但遗体保存下来了。不幸的是,遗体一接触空气,立即就开始变坏了。失去了发现气体秘密的机会,高至喜不想再失掉遗体。但他的想法再次在长沙有关方面遭到冷遇。最后,上海市博物馆馆长支持了他,安排建造了一个密闭的房间,使侯爵夫人的皮肤直到今天都保持着新鲜感,虽然看起来确实有些惨白。我们和别的参观者一起往下看,透过密室看到了保存完好的遗体。是什么致她死亡的呢?研究者的结论是她死于心脏病,因为她吃甜瓜时被瓜子噎住导致了窒息。多么不可思议,瓜子!致人死命的瓜子!

在地下躺了二千二百年,她的身体状况真的叫人吃惊。但是在马王堆墓室出土的物品里有更多让人吃惊的东西。第一,那里有丝绸。除了包裹侯爵夫人的丝织品,那里有六十三匹丝绸保存状况很好,上面编织着最复杂的图案。其中有一件丝袍一称只有四十九克,或者说不到两盎司,比蝉翼重不了多少。

墓室里还有书,书复制在丝绸上。这可不是别的什么书。这些书陪伴着侯爵和他的家进入来世。简而言之,这是些他们生前最喜欢的书。首先,是两册最受尊崇的道家书籍《道德经》。这是最早的老子著名著作的两册完整版本,成书离侯爵下葬不过才三百年。其次,一册用四个章节写成的,失传的《黄帝内经》的前言部分。这本书是中国最早的闻名于世的医学专著。一批别的失传书籍也在墓室里找到了,包括最早的关于天文学的书。这本书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是推算出了星球的运行周期,同现代计算的结果只有1%的差距。

湖南省博物馆前馆长高至喜

除了哲学、医学和天文学的著作外,墓室里还发现了地图。其中有一幅是非常精确的中国南方地图,从长沙一直到我们此行的出发地广州。还有一幅关于身体系统锻炼的丝质画,是用于保健的,类似于太极拳中后来发展起来的某些部分。最后,有一组画描绘了整个中国的神话,从天堂到人间再到精神的世界。奇迹中的奇迹是:这个展览有给我们这样的人看的英文标签。观看展览的人群中有一个人告诉我,这是他第五次参观了。这里有太多的东西可看,可能得花上一整天。但是两个小时后,我们出来了,因为我们的眼睛都已经呆滞了。

我们在外面走了走,找到一家面馆吃午饭。一边吃一边想,下一步该去哪儿?因为我们还有一个下午未安排。但考虑的结果是我们不再去什么地方参观了,而是要找个地方发呆。我们打算去橘子洲。橘子洲是湘江上的一个岛,到达那里唯一的方式是乘坐公交车经由我们来的那座桥。于是我们去了。但是过了一半的桥,公交车就下了桥开始环岛行驶。这个岛是一个非常长的沙洲,有五公里长,大约一百米宽。就像它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样,它以橘子树闻名。当我们往南行驶向岛的南端时,一路上看到了成千上万的橘子树。

岛上还有一些小村庄。我们来回都看到车上坐了很多来往于市里和岛上的村民,所以车开得很慢。终于,我们到了岛的边缘。司机告诉我们,公交车每一小时有一趟,这对我们来说正合适。我们不着急。在一个小公园和沙滩那里,我们下了车。我们听说这里在夏天人满为患,但此时已是10月上旬,游客稀少。实际上只有我们和几个渔民以及他们的舢板。

我们在沙滩上一坐两个小时,什么都没做。当然,我们补上了日记,不过这不算什么事。当看到一个船老大驾着小船过来时,我们提出让他载着我们在河里逛逛。他说我们可以在河里打鱼。但是我们没有兴趣做渔夫,而是愿意什么都不做,只盯着湘江水流向远处的衡山七十二峰,或者是写我们的日记。我们并不是唯一那样做的人。唐代的时候有一个诗人做过和我们同样的事,他的名字叫杜甫(712—770)。他当时病卧在一条小舟上,并把它看作自己的家。公元770年,他在长沙度过第二个春天的时候,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标题是《燕子来舟中作》:

橘子洲的舢板

湖南为客动经春,

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

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

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

穿花帖水益沾巾。

小船在我们刚才上船的地方靠了岸。他们叫小船为舢板,因为它们是由三块木板做成的。一块板做底部,两块板做两侧。我猜想杜甫的那条船会大些,可能是五块板做成的,还有一根桅杆。终于,春天结束,到了夏天,杜甫也弃舟登岸,不过他没离开得太远。他的病情加重了,六个月后,还是死在了自己的小船上。我们回到枫林宾馆享用了另一顿难忘的晚餐,并计划去探访杜甫的陵墓。

我们安排了一天给曾经生活在这里的最伟大的诗人。我们说的是杜甫。杜甫生活在公元8世纪,在那个黄金时代,中国的诗歌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杜甫出生于靠近东都洛阳的一个丘陵地区,但是他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靠近首都长安的地方。尽管他的名气是因为他的诗歌,但他也担任了不那么重要的官职,不过在后来的安史之乱(755—759)期间失宠。彼时两个首都均已陷落,兵匪横行于整个国家。全家在四川和三峡地区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乘小船来到了长江,最后在湘江上游地区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两年的光阴。他经过了长沙、湘潭甚至衡阳,在驶向下游地区时,恰好在江南地区的岳阳 ,死在了他的小船上,年仅五十九岁,那一年是公元770年,在一个初霜的日子里。下面是杜甫写下的最后一首诗

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

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叹。

故国莽丘墟,邻里各分散。

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

很难想象,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和他的妻子儿女驾着一叶小舟,漂泊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从一个码头漂向另一个码头。前一天在博物馆的时候,我曾向那里的工作人员打听过杜甫坟墓的位置,还问过我们所在宾馆里的旅行社的职员,但是他们都一脸茫然。其他我问过的人也都不知道。我们没法自己找到,但是我有一张这个省的老地图,上面有个小点标出了杜甫坟墓的位置,位于长沙东北方向一百多公里。看起来是在远离城镇的某个地方。但是,远离城镇从来没有挡住过我们的脚步。 p5Z68Xwd2U22eHjR73a4PR8Ezbjreyc+NZKVcLgRX/Iq9OND9eSK0LVvICNny4Z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