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中小学图书馆(室)

1.2.1 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定义

中小学图书馆(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Library)包括中学图书馆和小学图书馆,又名“学校图书馆”“(学校)媒体中心”(School Media Center)、“(学校)学习资源中心”(School/Learning Resource Center)、“学生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电教中心”等。它们是图书馆各系统中,除公共图书馆系统外最大的未成年人服务机构,在国内也被视为图书馆主要的六大类型之一。迄今为止,公立学校图书馆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图书馆类型,在美国,学校图书馆的概念为后来产生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奠定了基础。在实施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图书资料是最基本的教育装备和必备条件,无此条件势必会影响教育教学与学习行为的质量。在世界各地,相对于高等学校,图书馆对中小学校来讲更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办学条件。《学校图书馆指南》(第2版)指出,学校图书馆是公立或私立小学和中学内的实体及数字学习空间,用于满足学校学生的信息需求,以及教师和工作人员的课程教学需求。除了上述名称,该实体和数字场所还有多种名称,包括“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共享学习空间”“图书馆资源中心”和“中(小)学图书室”等。下文一律用中小学图书馆指代一系列名称。

本书认为现阶段适合我国的中小学图书馆是指设在特定中学或小学,保障校内师生信息查询与获取的图书馆。

1.2.2 中小学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

中小学图书馆是儿童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教学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师资、实验室一起构成学校的三大支柱,它们也是衡量各学校办学质量的三种要素。苏联图书馆管理局认为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很有意义,因为它在自主学习与学校学习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使孩子们从小学会独立阅读,以丰富自身知识和素养。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精神生活的中心,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基地之一。学校里可能什么都很充裕,但如果没有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或如果不喜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缺乏许多东西,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书籍是学校“精神生活”和“智力生活”的基础……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信念的真谛之一……对学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书籍。国内有学者也认为,中小学图书馆以其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和大量的书籍资源而成为创设学校阅读环境的“着力点”之一。总之,中小学图书馆可谓各国健全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初中等教育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小学图书馆的办馆优势在于行政隶属与地理位置划归学校,其在学校受到重视且拥有资源时既能保证所需资金投入、人力资源与读者群体等,又能从根本上方便师生借阅。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小学图书馆的缺点可能也在于此:资源投入渠道相对单一、封闭,事实上中小学图书馆事业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基本上是单一化的,属于教育系统,由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少数民办或私立中小学虽然不直属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但在业务上仍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相应地,包括社区图书馆在内的公共图书馆的设置则是为形成与学历教育相对应的社会教育网络,在大中小学之外为自主学习、课余自修服务,它们可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未成年人停留时间最长的校园中,中小学图书馆为每位中小学生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教育机会,其发展与管理也应成为行政人员、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参与及推动的一项事业。

中小学图书馆应成为学校的信息中心、资源中心、科研中心,而非养老中心和娱乐中心。作为学校的信息中心,能推动和促进图书馆与网络(信息)中心的整合重组,组合后的二级机构共同影响着学校决策。教育性是中小学图书馆最主要的属性,服务性其次,现阶段中小学图书馆应成为中小学的文献信息资源高地,以便通过有效的教育与服务属性支撑中小学的教学科研事业。作为资源中心,可使中小学图书馆长期采集、整理、分析、交流和推广可靠且专业化的信息资源,使学校真正成为读书、求知和成长的乐园。作为科研中心,意味着中小学图书馆如果可以充分地满足师生解决问题、探究新知、讨论交流和职业发展等需求,就能够体现其学术特征。苏联杰出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指出,科学工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组织得很好的科学图书馆,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件事,首先要做好物质上的准备……需要有对科学工作各部门的特殊性有一般了解并善于倾听科学工作者呼声的人。由此中小学图书馆就能如《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所提出和指向的,真正成为智慧中心、成长中心和活动中心。在当代,作为教育装备基本条件,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开发利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中小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有关中小学图书馆的任务等内容,详见附录B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2018年修订)》全文。

1.2.3 中小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

中小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读者,其专指利用图书馆藏书,并从中吸收文化科学知识的阅读者,根据社会身份可将其分为两大阵营:学生读者与其他读者。

1.2.3.1 学生读者

中小学图书馆的学生读者可分为普通的和有特殊需求的中小学生。普通中小学生的特征分析和分类一般按年龄阶层划分,而对于有特殊需求的中小学生,要根据他们在心理、生理上的特定缺陷或超常状况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服务。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借助规定的教科书在教室封闭环境中的信息传递缺乏针对性,中小学图书馆进化为媒体中心有助于实现学校的个性化教育,因此媒体中心与教室的整合也成为实现差异化目标的必选项,这种整合后的异质课堂能为智力超常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这不仅可以发现他们潜在的特殊兴趣和能力,还可以展示他们的真正才能,特别能提升学生的批判能力、创造性和自主性。

中小学生年龄小,其生理、心理发育还未成熟,缺乏鉴别和判断能力,更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和影响,因此需要社会特别的关爱和保护。在进入中小学后,他们的好奇心和模仿性较强,学校要多备图书,供他们浏览,并且帮助他们养成读书的习惯。中小学生可塑性强,其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不稳定;思维的具体性、直观性较强,逻辑性较弱;求知欲旺盛,但自觉性和自制力较差。正是由于中小学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成长中、亟须阅读启蒙和引导的未成年人,因此相比一般的图书馆它具有更强的教育性。具备教育性的中小学图书馆能给学生读者较大的自由空间,使学生大多处于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注重对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培养,所以图书馆教育的独特价值和功能不可忽视。

另外,中小学图书馆的读者群体较稳定,按年龄和读写能力有明确的区分标准,便于阅读活动特别是分级阅读活动的开展,而且其地理位置一般方便读者到达,这些都是公共图书馆不具备的优势,也是公共图书馆为提升阅读活动的针对性和效能,与中小学图书馆开展合作的必要性所在;公共图书馆在总分馆建设工作中采取的策略包括将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分馆开展建设,以便利用中小学图书馆各自的地缘优势将其他类型的图书馆服务嵌入当地社区之中,此做法在边远地区、农村地区尤为普遍。上述提及的图书馆教育性特征契合2003年于良芝在其专著中提到的中小学图书馆的目标,即学校图书馆或媒体中心的目标与学校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问题是学校的总体目标往往不如想象的那样容易界定……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至少在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中小学的教育目标经常被确定为“为将来的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因此,作为中小学重要构成的中小学图书馆,其目标在理论上也应是培养合格的公民。现阶段本行业不仅应明确这一点,而且要向整个学界和业内外广泛宣传此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此目标,于良芝做了进一步挖掘,即培养合格的公民重在培养学生的素质,而素质则是知识、技能、品质、个性等的综合反映,因此仅依赖课本的传授和记忆是不够的,必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传统研究支持上述对中小学图书馆目标的界定:“为提高中学教学质量和丰富学生文化知识而设置的图书馆。藏书侧重于教学参考书,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科普读物和一般文艺书刊。”虽然教工读者也存在大量阅读需求,但中小学图书馆的主要读者始终是未成年学生,因此在馆舍的建设与布置、媒体资源的收集获取、图书的分类排架、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宣传策略和读书活动等方面都要以中小学生读者的需求为主要取向。

阅读不仅是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以及现代社会中个体的必备技能,它更能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为培养其独立个性和终身发展能力奠定基础。这里需要特别指出,阅读技能并非与生俱来,阅读行为特别是深度阅读的实现对阅读主体的认知能力与信息素养都有一定要求,少儿时期是提升阅读技能的黄金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那么个体在成年期的阅读量和兴趣会大受限制。阅读能从根本上影响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水平与道德感,可保障他们的跨文化沟通,并适应社会变动与参与社会生活。甚至有学者认为,一个人永远走不出他的童年。

1.2.3.2 其他读者

教工、行政管理人员,特别是任课教师在学校社区中虽然所占比例较小,但他们作为中小学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影响力、权威性乃至发展潜力等都不容小觑。任课教师可以说是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中小学图书馆特别要与他们紧密联系、合作,因为有专家指出,教师对于图书馆的态度会影响中小学生对图书馆的态度。任课教师常年承担着传授知识技能、立德树人的重任,同时他们自身作为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开展备课、班级管理、自主学习和科学研究等工作,要补充全新的教研资料,他们还面临着保持、更新和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与专业技能、推进职业发展进程的挑战;另一方面,他们在繁忙又辛劳的工作生活之余,也需要一方精神家园用以休养生息、交流互动、娱乐放松。因此,一个方便、高效、高品质的中小学图书馆及其各类型的媒体资源集对教师读者是必不可缺少的。

提升育人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提升教师素质,教师素质的提升在于以教育科研促进专业成长。杜定友认为:“做教员的人,总不能脱离书籍,可见书籍和教员的关系了……教员既然和书籍有这么深的关系,那么对于研究书籍的图书馆学,就不可不研究……现今教育学说,日多发明,教育方法,日新月异,做教员的人,断难故步自封,不求深造。”尤其是在当代,我国教师面临日益深化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并提升中小学生的品质与内涵,尤其需要他们不断地更新知识技能、改进教学方法及反思成长。另外,杜定友对图书馆与学术的关系也有精彩的论述:“学者研究学术,首赖图书……有图书馆,然后可以博览群书,参考引证。所以图书馆不啻学者的养成所。”相对于学生,教师总量虽少,但他们的阅读需求,特别是在所需资料的数量、广度和深度上远远超过绝大多数学生。由此可见,中小学图书馆具备了一定的学术性和服务性,一方面是其在教学科研中起到条件性与支撑作用;另一方面是能够满足教师在信息等方面的需求,两者经过有机统一才能让中小学图书馆均衡地发挥作用,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小学图书馆。因此,建议中小学图书馆在采集媒体资源时要围绕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兼顾他们的心理与继续成长的内在需求,根据实际条件重点采集支持教学的网络资源,这一点是目前多数国内中小学图书馆的短板。

不同身份特征决定了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方式与特点:任课教师的阅读需求集中在教学理论、方法,以及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等主题的文献资料上;领导干部等以行政工作为主的人员则会侧重于学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建设等方面的书刊资料;学生阅读的内容主要与课程学习有关或是娱乐休闲类读物。认知水平不同也决定了师生阅读需求的差别较大:教师需大量使用图书和期刊、资料,既会系统阅读,也会基于工作生活等需求进行功利性阅读;中小学生的阅读内容相对浅显,但已开始进行系统阅读并扩展阅读门类。当然,读者的性别、年龄阶层也会直接影响其阅读兴趣和诸多倾向,所以在研究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思考,对读者的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各国已有的政策法律框架,发展中小学图书馆是普遍受到支持和鼓励的。各国各地区都对该事业的发展持正面积极的态度,但出于多方面因素的差异,我国对中小学图书馆系统的强制性要求比照实际支持和投入出现了较大差别,相比于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对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支持和投入大多还不能满足师生的现实需求,因此强烈呼吁在了解基层现状、科学分析实证调研数据、对比国内外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推动和优化中小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fpSC4J0rNyv2NbXJvKJAb97lr/PKObRETttxafeFMP3WaVYzOAqIAYNbnEAUoY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