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平静接受现实,努力改变概率

1.1 小王和老李的故事

小王大学毕业工作了几年后,因为不喜欢朝九晚五的生活,所以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山清水秀的家乡开了一家民宿。虽然他新进入这个领域,经验不多,但他对这个行业有很大的热情。小王经常看一些经济管理类的书籍,也喜欢看关于如何成功、如何鼓励自己的书籍。每天早上起床后,小王会站在镜子前握起拳头对自己大声说:“你会成功的!”他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格言“事在人为”,挂在卧室的墙上。

可是,虽然他努力工作,但是他在经营民宿的过程中不断碰到各种困难。在装修期间,工期不断被拖延,好不容易把民宿开起来,又为如何宣传伤脑筋。积累了几年口碑后,虽然游客慢慢多了起来,可是因为房租、水电费和各种税费,民宿长期处于勉强维持收支平衡的境地。旅游淡季时,游客很少,民宿的接待能力充盈;旺季时,民宿的接待能力明显不足。前两年,小王和朋友们花大价钱扩建了民宿,准备在旺季大干一场,可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又让这些投入看不到回报。

这半年来,小王很迷茫,他经常觉得自己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回报。他不知道为什么命运要这样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有时候他看着挂在墙上的“事在人为”,往往生出一种无力感。

老李虽然还不到40岁,但是他自嘲自己的“倒霉”就像“开了挂”。他上小学时,成绩较好,排在年级前20,可小升初时考试发挥失常,只考上了省城一所普通初中;上初中时,成绩也不错,结果中考失误,上了末流重点高中;上高中时,也算勤奋努力,应该可以考上一所211大学,可是高考发挥失常,只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学。上大学期间,他省吃俭用,用省下来的钱买了一辆电动车,第二天骑车就摔了一跤,然后在床上躺了一周,伤还没好,车就被偷走了。毕业之后,他进了一家待遇还不错的公司,可是第一个项目因为自己一个小疏忽失败了,丢了工作。后来看见别人炒股,他也开始炒股,可是他一买就跌,一卖就涨,行情好的时候,他反而在亏钱。后来工作了几年,正准备买房,可是朋友急需用钱,临时借给朋友40万元,结果朋友投资失败跳楼了,钱也打了水漂儿。因为这件事妻子和他大吵了一架,二人差点离婚。

发生这么多事情,老李痛苦了很长一段时间。偶然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朋友,朋友指点了他几句,他觉得自己似乎想通了。之后,每当妻子劝他努力工作时,他总说“富贵终有命,那么努力干什么”。他认为一个人做什么工作,是否有钱,职位高低,另一半是谁,等等,在出生时就决定了,再努力也没用,只要按照命运的“剧情”演下去就行了。

1.2 是“事在人为”还是“宿命论”

上面的小王和老李,实际上代表了两个极端的世界观(见图1-1)。

图1-1 两种世界观

小王的世界观总体是乐观的,这可以用他挂在墙上的格言来概括,就是“事在人为”。

事在人为的解释是“虽然人生无奈,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而老李的世界观总体是悲观的,即相信“宿命论”。认同宿命论的人认为一切都是确定的,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做,一切冥冥中自有安排。

有这两种世界观的人不在少数。

然而,在我看来,这两种世界观都有问题。坚持“事在人为”的人,虽然乐观而积极,但是容易因现实中的挫折与打击而产生无力感。就像小王开民宿被疫情影响一样,似乎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靠努力改变。

而“宿命论”看起来也有问题:成功的人真的只是靠运气好吗?我们的努力似乎有时候也会给我们回报。一个放弃努力的人真的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吗?

在我看来,正确的世界观,应该在这两者之间,我称其为概率的世界观。

1.3 概率的世界观

在概率的世界观中,核心思想有两个。第一,我们无法在事前保证很多事情的最终结果。第二,这个结果发生的概率,是我们可以靠努力改变的。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绝大多数事情到底会不会发生或出现你想要的结果,在事前都是不确定的,没有人知道。第二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我们不能在事前确定结果,但是人的努力可以改变结果发生的概率。

我们来举个例子。一位农民无法保证自己今年这块地的收成一定很好,因为有时候恶劣天气、病虫害可能会摧毁他一年的努力。这就是在事前不能够保证事情的结果。

但是,如果他努力、认真地劳作,做好防护措施,就可以大大提高收成好的概率。如果一位懒惰的农民有好收成的概率是10%,一位勤劳、努力的农民就可以把这个概率提高到90%。这就是说,虽然不能在事前确定结果,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结果发生的概率。

对于一个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即使他平常非常努力,模拟考试的成绩也很好,但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前,谁也不能保证他一定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因为有些重要的因素,例如考题的难度、他的临场发挥情况等,是他不能控制的。但是,如果他在平时努力、认真地做好准备,那么最后考出好成绩的概率,肯定比一个平时不学习的人要高得多。

在某次火箭发射前,谁都不能保证这次发射一定能成功。但是如果相关工程人员能够按照流程做到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那么这次发射成功的概率,就可以比没有严格按规范流程做的那次高得多。

概率的世界观和我们熟知的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有相通之处。但是有了概率这个工具,我们对于这句话就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谋事在人”指的是 我们通过努力,可以提高成功的概率; 而成事在天,则指的是 既然以概率作为衡量标准,那么即使我们做得再好,也不能保证成功。

如果我们用概率来看之前提到的两种世界观,“事在人为”和“宿命论”的问题就可以被看得很清楚。

“事在人为”相信什么事情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即使天时、地利、人和,也不保证能成功。

“宿命论”认为什么事情都不用做,因为老天都安排好了。这种想法也有很大的问题。虽然努力不能保证人一定成功,但可以提高成功的概率。一个人躺着什么都不做,也可能成为百万富翁,但是这种事件发生的概率会低到连他自己都不相信。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我已经尽力提高这个概率,但是仍然失败了怎么办?面对这种情况,你可以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找到失败的原因,如果可以改进就改进,以提高下一次成功的概率(注意是“提高概率”,而不是保证下一次一定能行);第二种,如果发现失败的原因无法控制,就坦然接受这次失败。

如果你是研究生,你可能会把自己最近的工作写成一篇论文向一个很好的会议投稿。在录用通知出来前,谁也无法确定你的论文是否会被录用,因为有很多因素是你无法控制的,例如审稿人是否理解并欣赏论文的核心贡献,他看你论文时的心情,他同时评审的其他论文的水平,等等。回溯过去,有很多最后产生了深远意义的论文,在第一次投稿时都被审稿人批评甚至直接被拒绝。

但是,如果你这篇论文的核心贡献足够大,立意新颖,实验结果很好,文章的表达很清晰,那么这篇论文被录用的概率就会很高(例如有90%的概率被会议录用)。但是请记住,这仍然是一个概率,而不是一个确定的结果。

如果你的运气不好,这篇论文被拒绝了,请不要悲伤,你要做的应该是看一下审稿人的意见。如果某些意见是对的,那么你应该针对这些意见进行修改,提高下一次被录用的概率;如果经过分析你认为这些审稿人的意见并不客观,那么你应该直接把这篇文章投向另外一个会议。

前几年有一部科幻电影,主角在战场上作为一个新手,偶然获得了反复穿越到过去的能力,即他一旦被反方的机器大军杀死,就会穿越回开战前。他在战场上为了救出一个代表人类希望的女神,把反复穿越的优势用到极致:不仅会在每次失败后总结教训,提高下一次成功的概率,而且会反复穿越,直到成功为止。

从概率来看,重复的力量是巨大的。假设他每次穿越回去救出女神的概率都是稳定的10%(九死一生),那么从概率来看,穿越回去几十次后,终有一次成功的概率会提到相当高的程度。

如果我们已经无法改变事情发生的概率,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什么也不做。例如,高考时每考完一科,你应该忘掉这一科而专心准备下一科考试,因为无论你做什么,都不能改变这一科的考试成绩。在博士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让你在外面等结论时,你应该静静地喝一杯咖啡,因为现在做什么都无法影响结果。总之,遇见无法改变概率的事情时,你等待结果就可以了,那一刻你可以默默地对自己说一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1.4 总结

这一章我们谈了三种世界观:“事在人为”“宿命论”和“概率的世界观”。

“事在人为”认为“虽然人生无奈,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种观点过于理想化,过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略了不可控、随机的因素,往往会被现实中的挫折打击。

“宿命论”认为一切都是确定的,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做,冥冥中一切自有安排。这种观点过于悲观,并且完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概率的世界观”则告诉我们两点:第一,很多事情的最终结果在事前只是一个概率,我们不能保证最后的结果,这一点是和“事在人为”的最大区别。第二,虽然不能保证事情最后的结果,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导致这一结果的概率,这一点是和“宿命论”最大的区别。

这就是使用概率的世界观的人持有的人生态度: 平静接受现实,努力改变概率。 hcsnO8T1nRvSJJ7f5TlKIksGXJUcX5SwMI/8FkUaCB1MWyeMmtESnqAtuFA4OC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