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丰富内涵

在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提出了多个内部审计的定义。如“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在《索耶内部审计》(第五版)中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师对组织内不同的运营和控制实施系统、客观评价的活动。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自1941年成立以来,先后对内部审计下过7次定义,分别在1947年(财务活动)、1971年(业务活动)、1981年(组织活动)、1990年(内部控制)和2001年(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过程)对内部审计定义进行了大调整。其中,2001年的新定义(以下简称“IIA定义”,沿用至今)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定义的持续修改与完善伴随着职能的突破与发展,反映了在不同发展阶段,从不同角度对内部审计属性和功能的认识,彰显了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进步。作为国际性的内部审计职业组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将定义作为强制性指南之一,要求组织必须在其内部审计章程中对定义予以确认。因此,该定义被公认为是最具权威性的内部审计定义。

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将这一定义与IIA的新定义相比,可以看出我国内部审计的职能突出强调的是监督和评价,属于监督型内部审计,忽视了其他职能,所以尚不完善。201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定义进行了修订,力求反映国际、国内内部审计实务的最新变化,与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基本接轨。其发布的《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定义阐明了内部审计的基本宗旨,涵盖了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业务范围、程序,以及客观性和独立性等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反映了我国现代内部审计的新发展和新变化。 OIs9Oi6Bps6+kYJrW1c7C6PnyF37g9ytkcAKhu82s1l7crAesfY6zc6WoSXfBV2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