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学时的调皮学生、曾经的初中班主任,以及现在两个孩子的母亲这样的三重身份,可以说,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教育的理解,带给我的震撼无与伦比。一所学校居然靠网络教学就能跻身世界名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一边翻译,一边思考:学习的意义何在?在孩子的学习中,教师和家长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瞬息万变的当今世界中,教育的未来趋势是什么?如何激发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未来,孩子最应该掌握的能力又是什么?相信您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我在读书时代时一直很困惑,为什么非要花时间去死记硬背几百年前发生的事情。因为学习漫无目标,所以根本提不起兴趣,只是被动地应付考试。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是学习者为了达成某个目标,积极主动、自主进行的行为。而长久以来更侧重于“教育”的传统教育正迎来历史性的转折期,加速转向“学育”——以学习主体的孩子为中心,鼓励他们探求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呢?就拿历史来说,可以尝试把教师单方面的照本宣科,改成课前预习、课上小组讨论的形式,孩子为了能积极参与讨论,就必须对书本知识有一定的熟悉度;还可以设置一些历史主题的项目,比如让孩子设计“中国朝代趣味图史”,他们通过查找资料,辨认、查证信息的真伪,总结、概括、分析等过程,积极主动地掌握很多历史知识,甚至其他跨学科知识。当孩子亲身体验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时,类似“我为什么必须要学习这个知识”这样的疑问就不复存在了。
显而易见,这种教育对教师和家长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其实,正如书中所说的,教师和家长也是孩子学习环境的一部分,孩子会一边观察我们,一边学习和成长,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会对孩子产生重大的影响。你希望孩子养成的好习惯,先扪心自问,自己做到了吗?
想让孩子成为勇于挑战的时代弄潮儿,我们自己先要做好榜样,勇于尝试新事物,不受年龄限制,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期待,相信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这才是我们该教会孩子应有的人生态度。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是经常无意识地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呢,诸如“我已经老了,太激烈的运动不适合我”“这是年轻人才玩的东西”“到了我这岁数,记忆力开始下降了”。我一边翻译一边反省,深感与这本书的相遇和碰撞对自己意义非凡。
书中还列举了很多我们习以为常、实际上会阻碍孩子进步的教育方式,逐一分析了一些教育误区,让我觉得茅塞顿开。比如,表扬孩子要侧重于其努力的过程,而不是其资质和成果。相信很多家长更倾向于说“你真聪明!”“这么快就做完了!真棒!”之类的赞美。可实验证明,这样的夸奖容易让孩子在碰到自己觉得难的题目和任务时选择回避,因为他们怕失败后得不到这样的表扬。我们应该让孩子勇于挑战,不畏犯错,培养他们的成长型思维。让他们明白,努力比什么都重要。在努力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失败正是学习的最佳时机。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斯坦福在线中学对学生提交作业的评分机制。学校通过“重新提交”这种方式,激励学生有目的地根据教师的反馈,“重新评估”自己的作业。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不会陷入“我就是一个评分为B级的学生”这样的固定型思维,而是不断地努力,“现在我的作业虽然评价是B,但只要改正其中的不足,我也是能得到A的学生!原来我也可以做个优秀生!”从而养成成长型思维。作为一名曾经的教育工作者,我觉得这种做法简直太酷了!孩子会在这一过程中终身受益,深刻地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反复试错修改,成功并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
孩子因人而异,以我的两个孩子为例,儿子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学习,女儿则是社会脑,喜欢与朋友一起学习或者与家人分享学习成果。所以家长不要固执地认为,学习一定要“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孩子们小的时候,我经常会让大6岁的儿子与妹妹一起做理科实验,解数学题。实验证明,“协同合作”与“同伴辅导”(peer tutoring)都有着显著的效果。所以,当孩子说想跟同学一起学习的时候,不要总是担心他们“最后只不过是玩而已”。
“健康计划”和升学指导顾问是斯坦福在线中学的另一个亮点。传统意义上的健康,通常都是指身体方面,而美国健康机构对“健康”(wellness)的定义是,人类在精神、身体、社交、智力、情感、职业等各个层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近年来,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其实,孩子在成长阶段情绪不稳定,遭遇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大可不必觉得难为情,难以启齿。现在很多学校设有心理咨询辅导员,这一点真的值得借鉴。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长更应该是一个耐心的陪伴者。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路上少走弯路,殊不知这是他们的必经之路。特别是对待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有逆才有反,我们为什么非要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呢?我相信,如果能与他们共情,远远地守护他们,给他们支持和鼓励,在他们回头找你的时候,你都在,他们迟早会走出迷雾,快乐成长。
所以,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孩子积极主动、阳光健康,那么请您自己先做出改变,迈出勇敢的第一步吧!做父母,我们都是第一次,可是孩子的一生,却没有第二次。我们无心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很可能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作为父母及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保持身心健康的精神面貌,全力帮助孩子,让他们的一生无怨无悔,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