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初中,我始终是“别人家的孩子”,是“100分种子选手”“年级第一专业户”,我也曾沾沾自喜:“没办法,我这么聪明,学什么都快!”可是我后来遇到的两件事,让我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弟弟比我小3岁,同样的爸爸妈妈、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最后我考上了清华大学,你猜猜弟弟考到了哪里?
A.北京大学
B.天津大学
C.浙江工商大学
D.新东方烹饪学校
你肯定想不到,我弟弟只上到小学4年级,连小学毕业证都没拿到,就去务农了。我们俩的求学路径颇为相似,为什么在学习结果上有这么大的差别?
我常常考年级第一,而同桌是班上的中等生,不上不下。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暗暗和同桌比赛,看谁先完成作业。起点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是刚听完课,然后一起做题,你猜结果怎么样?同桌让我大吃一惊,做得又快又好,比我厉害多了。
这是偶然还是必然?难道他是隐藏的高手?后来我专门留意他,发现每次听完课做作业时,他都比我做得快。
但到单元考试,他又恢复了中等生水平,不上不下。抱着好奇心,我又观察了他好久,终于解开了其中的秘密。
(1)不复盘。老师讲完课,同桌凭着短暂记忆能快速完成作业,但是过了两天,他就忘得差不多了。这是记忆曲线在发挥作用,大家看看下图。
同桌做完作业很少复习,而我每次上完课,都会反复琢磨题目的解法,晚上睡觉前还要想一遍,将其真正记在了脑子里。
(2)不死磕。同桌沉醉于刷题,追求数量而不是质量,每做完一套试卷就心满意足地休息,但是错过的题下次还是会错。
而我会用最快的时间搞定会做的题目,然后集中精力弄懂难题,死磕难题是很痛苦的,但做出来后的成就感无与伦比。
(3)手太懒。同桌很聪明,但他在每次考试的时候,都直接在试卷上写答案,很少使用演算纸。
同桌做题很随意、很潦草,导致他长期在简单的题目上丢分,每次他都一拍大腿说:“哎,大意了!”偶尔大意一次可以原谅,次次大意就该引起重视了。
(4)字太差。同桌的字很飘逸,飘逸得老师都认不清。每次考试前他都和我说,要认真起来,但他平时写作业散漫惯了,正式考试的时候根本纠正不过来。
最诡异的一次,他居然把选择题的B写得像D,被老师判错。他还觍着脸找老师,说:“我选的是B啊。”
(5)看答案。150分的卷子他只能考100分,按理说错题很多啊,可是他每次都不重视,一看答案就恍然大悟:“啊!就差这么一点,我懂啦。”
实际上,下次遇到类似的题,他照样掉坑里。因为看答案的懂和自己做出来的懂完全不同,一个是被动接受,另一个是主动解答。
这两个故事让我明白,“智商”只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维度,但不是决定因素,真正的决定因素是学习心态、学习习惯、记忆方法,这些都可以在后天进行培养。
还有个误区,很多人误解了“努力”两个字。每个班都会有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认真写作业的学生,可这些学生中有一部分人的成绩始终不理想,原因在于他们努力的方向错了,总是闷头做题而没有找到高效学习的方法。正是因为这样的学生太多了,我把自己的体会发到微博上后才大受欢迎。
后来我看了很多脑科学、记忆力相关的书,发现很多书中提到的学习技巧,费曼在100年前就已经在使用了。费曼是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的偶像、诺贝尔奖获得者。
费曼写了一本有趣的自传——《别逗了,费曼先生》,里面讲了他的很多趣事,阅读这本书后我能体会到他是如何探索未知世界的。本书会穿插分享他的小故事,让你感受更深刻。
本书主要解决如下问题。
(1)每天都很努力,但成绩始终不上不下。究其原因,是光顾着刷题,忘记了复盘。我上高中时,极其重视课本上的基础题,会围绕一道题反复琢磨其中的套路、关键点,然后举一反三,把类似题目研究透。
这是费曼学习法的核心,就像围棋冠军只有一部分的时间用于下棋,剩下的一部分时间用于打谱和复盘。如果只刷题不总结,就相当于狗熊掰玉米,捡一个丢一个。
(2)喜欢与众不同,研究偏题、怪题。中等生应该跟着考试大纲走,而且很多辅导书上都有考点分析,搞定出现频率高的五星考点,确保100%得分,比死磕偏题、怪题的效率高得多。
高中三年,学生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要有策略地复习,确保基础分不丢。
(3)不会听课,浪费了大量上课时间。“认真听讲”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很困难。为什么?因为他们听不懂,尽管老师讲得滔滔不绝,但他们就像在听天书,这时候即使再认真也是白搭,不如自己加强研究。
(4)情绪不稳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很多学生比较情绪化,考试成绩好时,便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洋洋自得;考试成绩不好时,便觉得自己糟透了,一无是处,然后拼命学习,甚至熬夜到凌晨一两点。
这两种情况都要不得。考得好可以开心一下,考得不好也可以懊恼一下,但最重要的是总结经验,用更饱满的精神迎接新一天。
只要你按照书中的方法做,就很有可能改善自己的学习效果!
写书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