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基督受难与圣母怜子

基督受难是表现男性裸体的一大绘画主题。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能够欣赏到那些因基督之死而悲叹的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

基督故事的高潮

传说“最后的晚餐”之后,耶稣被逮捕,遭到审问和鞭笞,并被处以磔刑。这一连串的遭遇被称为“基督受难”,展示了基督故事中的最高潮。

中世纪以来,基督磔刑像是表现男性裸体最主要的主题。由此可以看出各个时代不同的理想裸体形象和人体观念。

意大利哥特时期的画家奇马布埃,受到拜占庭美术元素的影响,将耶稣的身体描绘成扭曲的S形。文艺复兴之后,基督磔刑像便光明正大地成为裸体像的范本。

从“基督降架”到“圣母怜子”

但是,文艺复兴式的理想人体并没能普及到德国,画家格吕内瓦尔德笔下的磔刑像,同样展现出了哥特式的扭曲人体。十字架上的耶稣身体因痛苦而扭曲着,凸显出受难的意味,这幅作品被称赞为基督教美术史上的登峰造极之作。

“基督降架”这一主题也很普遍,不过这一主题展现的重点是戏剧般的人物群像。在这一场景中,人们围在耶稣的遗体旁悲声哀叹,与“圣母怜子”这一主题紧密相连。

不过,也有一些作品单独刻画了死去的耶稣。曼特尼亚就曾创作过一幅非常独特的作品,采用了压缩透视的画法展现耶稣的遗体。而霍尔拜因则描绘了盛放耶稣遗体的棺材横截面,可谓是一幅现实主义的杰作。

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

被遗忘的德国文艺复兴绘画大师

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 《基督受难》(伊森海姆祭坛画第一个场景)

约1512—1515年 木板油彩 269厘米×307厘米(中央板) 恩特林登博物馆(科尔马)

逼真地展现出充满痛苦的画面

耶稣因痛苦而扭曲的沉重躯体压弯了背后的十字架横木。在他周围的是扶着圣母马利亚的《福音书》记录人约翰、双手合十的马利亚,以及手指着十字架的施洗者圣约翰。施洗者圣约翰右手上方的字迹是:“他将荣耀,我将灭亡。”在他脚下,一只牺牲的羔羊从胸前流出鲜血滴入圣杯。

格吕内瓦尔德被世人遗忘多年,直到19世纪末才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如今他与丢勒齐名,被认为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

画家是如何表现的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

将被鞭笞的基督作为后景的神秘杰作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鞭笞基督》

约1453—1454年 木板蛋彩

59厘米×82厘米

马尔凯国家美术馆(乌尔比诺)

画面左侧的纵深空间中,三个刑吏正在鞭打基督。但画面右侧靠前的三个人却身份成谜。虽然它是西方美术史上最为神秘的一幅作品,但画面中建筑结构立体清晰,空气清澄,整个画面光线明亮自然,可以说是皮耶罗最杰出的一幅作品。

罗吉尔·凡·德·威登

悲痛欲绝的圣母与基督呈现出相似的姿态

罗吉尔·凡·德·威登《下十字架》

约1435—1438年 木板油彩

220厘米×262厘米

普拉多美术馆(马德里)

画家以从十字架上被解下的基督遗体为中心,将众多搀扶基督与悲叹基督的人全部集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身穿蓝裙的圣母因伤心过度,体力不支倒地,她的身体与基督的遗体呈平行线,两人的姿态给人一种丰碑一般的力量感。画面中人物的服装和表情等细节描绘也非常出色。

TU133

雅各布·达·蓬托尔莫

非现实的色彩是风格主义的典型

雅各布·达·蓬托尔莫《下十字架》

约1526—1528年 木板油彩

313厘米×192厘米

圣菲力西塔大教堂卡波尼教堂(佛罗伦萨)

画面中搬运耶稣遗体的年轻人、画面上方仿佛飘浮在空中的圣母等人物,与非现实的冷色调一同构成了典型的风格主义。这幅作品是风格主义画家蓬托尔莫的代表作。

表现基督受难这一幕 ,画家们是运用了纯粹的现实主义 ,还是追求非现实的形式之美 ?让我们来鉴赏一下 。

小汉斯·霍尔拜因

出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作品中的名画

小汉斯·霍尔拜因《墓中基督》

约1521—1522年间 木板蛋彩

31厘米×200厘米

巴塞尔美术馆(巴塞尔)

这幅作品从横截面的角度逼真地描绘了躺在棺木中的基督遗体。这幅现实主义杰作因为出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一书中而名声大噪。

关键词

风格主义

16世纪后半叶、文艺复兴晚期出现在佛罗伦萨和罗马等地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将文艺复兴全盛时期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等人的典雅风格(Maniera)加以规范,将优美的画风和精致的绘画技巧融为一体。其特色是拉长的人体、扭曲的构图、非现实的色彩等等。虽然被认为缺乏创造力,但它反映了时代的危机感,也将宫廷风格的精致复杂之美表现到了极致。罗索、蓬托尔莫、布龙齐诺、帕米贾尼诺等画家是风格主义的代表。在其影响下,法国诞生了枫丹白露画派。

令人叹息的圣母怜子

安德烈亚·曼特尼亚

压缩透视法名作

安德烈亚·曼特尼亚《死去的基督》

约1480年 画布蛋彩

66厘米×81厘米

布雷拉美术馆(米兰)

这是一幅大胆运用压缩透视法,从足部的视角描绘基督遗体的作品。画面左上方是悲泣的圣母和门徒约翰。放置遗体的粉色石床据说当时是真实存在的,叫作“涂膏礼之石”。

乔凡尼·贝利尼

站在宁静风景中死去的基督

乔凡尼·贝利尼《圣母怜子》

1460年 木板蛋彩 86厘米×107厘米 布雷拉美术馆(米兰)

死去的耶稣倚靠在圣母与门徒约翰的身上。他的站立姿态是基于一幅从墓中复活的基督圣像而来。这幅画位于一组多翼祭坛画的顶端,背景中徐徐展开的宁静风景是画家乔凡尼·贝利尼的典型风格。

关键词

压缩透视法

如果物体处在与人脸垂直的位置,其长度看起来会变短,利用这种视觉现象的绘画技巧就是压缩透视法,也属于远近法的一种。此外,在天顶画中,模拟从下向上仰望视角的画法,叫作仰视法。曼特尼亚是这种仰视法的先驱,这种画法多用于巴洛克时期的天顶画 。

提香·韦切利奥

为自己的坟墓画的遗作

提香·韦切利奥《圣母怜子》

约1570—1576年 画布油彩

353厘米×348厘米

学院美术馆(威尼斯)

这是威尼斯画派最伟大的画家为装饰自己的坟墓而创作的遗作。通过粗糙的触感流露出悲剧性的感情,是提香晚年作品风格的特征。但这幅画并未画完提香就去世了,由他的弟子最终完成。画面中跪在基督遗体前面的老人——圣尼哥底母,被认为是提香的自画像。

塞巴斯蒂亚诺·德·皮翁博

用了米开朗琪罗底稿的大作

塞巴斯蒂亚诺·德·皮翁博《圣母怜子》

约1516年 木板油彩

270厘米×225厘米

维泰博市立美术馆(罗马)

这幅画是出生于威尼斯、活跃于罗马的画家塞巴斯蒂亚诺的作品。据说米开朗琪罗为他提供了这幅画的草稿。以强忍悲伤举头望月的圣母为中心,整幅画弥漫着悲剧的气氛。似乎在预示着1527年那场悲惨的“罗马之劫”。

关键词

罗马之劫 1527年5月,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的军队攻入意大利,意大利教皇军溃败,查理五世的军队在罗马大肆杀戮、破坏、抢劫,酿成惨祸。 +rr0VezOfFDV/P6LPUsGTSRp5MHleEOozt7RZonDt8zkmPNd+X03M2aREeJyFKZ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