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二
致良知于事事物物,致良知于经营体系

本书是极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由“日经”体系内两本杂志的历任总编辑接力采访,准确记录,妥善保存,直至今天整理出版,跨越了半个世纪,可以说极为难得。借助本书,不仅可以一窥稻盛和夫先生这50年的思想轨迹,而且可以通过书中呈现的历史事件,以及稻盛先生对其的感想、评论,看到稻盛先生的思想是如何反映到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他本人的经营实践中的,正可谓“思想照进现实”。

阅读本书内容会发现,其实早在青年时期,稻盛先生就基本构建了以“利他”为核心要素和主要内容的、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并虔诚地付诸实践。结果,带来了京瓷、KDDI(第二电信)、日航这些企业组织,以及盛和塾、稻盛财团、京都奖这些社会组织和公益事业,乃至几乎所有事业全面而持久的成功。

同样,正因为始终秉持正确的哲学,所以在看待自身以外的世界时,稻盛先生也能够目光如炬,洞穿本质。本书的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内容从研发到管理、从价值观到方法论、从现象界到心灵界,涉及方方面面,但稻盛先生的评论无不见解独到,切中要害。这样的远见卓识贯穿本书的始终:“认为缴税很傻的话,企业就很难发展”“玩弄权术,事业不会成功”“讨好世界,国际化不会成功”“善行产生利润”“企业无哲学,必然被淘汰”“越是精英,越易利己”,等等,都属于一语道破的真知灼见。我认为,稻盛先生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也是因为他始终坚持从利他哲学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和理解这个世界。因此,尽管时移世易,风云变幻,稻盛先生始终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看透事物的真相。

更为可贵的是,稻盛先生本人作为构建思想体系的思想家,始终将自己的哲学视为信仰,半个多世纪如一日地坚持实践,即使在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仍然持续修行,而且对自己愈发严格。本书中“防止自己蜕化变质”“虽想解释,但‘忍’字第一”“成功不属于个人”等章节就是与之相关的内容。我认为,这也是稻盛先生能够从成功走向成功,乃至走向圆满的根本原因。

稻盛先生的一生,可以说就是阳明先生所说的“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的一生。从结果来看,稻盛先生事业成功,人生圆满,并让自身所涉及的“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然而,稻盛先生,以及诸多的教诲良多,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今天这个新时代中加以实践?如何为后人留下指引和启迪?如何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正面影响?

当今社会,人类的生存形态已经高度商业化、组织化、科学化、系统化。企业这一组织形式已经成为所有社会组织中核心性的存在,其存在方式正在深度影响着每一个个体,影响着整个社会,甚至可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人类文明未来的走向。我认为,在稻盛先生良知所致的事事物物中,对于我们当前所处的现代商业社会而言,最具现实意义、普遍意义和历史意义的非阿米巴经营这一划时代的经营手法莫属。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社会上对阿米巴经营仍然误解甚多。本书中,稻盛先生对于阿米巴经营也有颇多论述,这些论述极为关键,有助于消除社会大众对阿米巴经营的误解。

当前社会对阿米巴经营的误解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一种是将阿米巴经营单纯视作一种提高效率的方法论,而忽视了阿米巴经营源自利他哲学,忽略了运用这种方法论时必须具备的“利他”的世界观。这种企业导入阿米巴经营,结果往往就变成一种变相的绩效考核。

这样的企业经营者往往高度理性化、自以为是,以利己的思维、博弈的心态看待企业经营,而且缺乏对自身错误思维方式的觉察。他们往往只强调奋斗而有意无意地忽略诸如“如何正确地奋斗”“奋斗的真正目的”“如何帮助员工获得幸福”等根本性问题,或者根本不愿意思考这样的问题。

因为这样的经营者导入阿米巴经营,实际上是基于贪图名、利、权的“利己”动机,而其自身又无法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的所谓“阿米巴经营”与稻盛先生所说的阿米巴经营完全就是南辕北辙,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稻盛先生在本书中的相关论述,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例如:“大部分企业恰恰相反,他们对组织进行复杂的切割,反而引起了企业内部的利害对立与冲突,结果是削弱企业的竞争力。这就是现实。”

这样的企业经营者需要从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入手,提升自己的觉知,切身理解躬行、反省、感谢等要素,成为一个能够感动的人,尝试从修行的角度看待企业经营,努力去除自己的先入观念和错误知见,以空杯的心态重新开始学习企业经营。如果能加入盛和塾,找到学习的榜样,那就更好了。当前的中国盛和塾中,不乏这样的经营者,通过长期学习和相互切磋,他们不仅业绩有很大提升,人生、家庭也受益良多。

另一种对阿米巴经营的误解来自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经营者,他们讲究温良恭俭让,对缺乏人情味的绩效考核持批判态度,将阿米巴经营视作另一种绩效考核,认为它会破坏企业的和谐氛围而加以拒绝。稻盛先生的下列论述可能就代表了他们的心声:“京瓷达成了高收益。但有人说:‘如果不做点缺德事,怎么可能达成高收益?’有人就是这么想的。在这些人看来,不剥削劳动者,不强制他们劳动,企业的高收益是不可能实现的。善行产生利润,做好事能使社会富裕。这样的思想他们是不认同的。”

这样的人也可以说完全没有理解阿米巴经营,完全没有理解稻盛先生的哲学思想。这样的经营者需要认真读书,先从“闻思”入手逐步理解阿米巴经营的思想框架和逻辑脉络,有机会的话也应加入盛和塾,与其他经营者成为“同修”,通过反复实践和相互印证来理解稻盛先生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意。

阿米巴经营可以说就是“致良知”的产物,是“致良知”这一理念在企业经营体系上的具体呈现。稻盛先生对于企业存在的目的、工作的意义、经营的原理原则、会计处理的原理原则等一般经营者忽略的基本概念均重新展开追问,得出了不同于西方管理学中相应概念的定义,可以说改变了企业的定义。其思想内涵呈现出相信人性本善、追求集体主义、高度肯定劳动、内向心灵关照等强烈的东方文化特征,但其具体呈现,兼具显著的西方哲科思维特征,从客观现象出发、逻辑严密、重视数据、讲求实证等。说得通俗一点,阿米巴经营就是用科学理性的方法来践行利他思想,用极强的逻辑性将“敬天爱人”的精神在企业经营中加以落实,用清晰的数字来“照见”员工的心性。

通常所谓的致良知、行善、施爱等理念,往往偏向于具体的某人、某事、某物,带有强烈的感性色彩,而缺乏科学思维带来的系统性、抽象性和量化分析等内容,导致其不但难以与今天的企业运行融为一体,而且实际效果与初衷往往天差地别,甚至截然相反。

不同于此,阿米巴经营根植于稻盛先生构建的利他哲学,构建在对于企业经营这一概念的全新认知的基础上。企业经营中的那些基本要素,诸如:目标、核算、计划、改善、考核、评价、薪酬、营销、创新、战略等,其内涵和排布方式也就因此发生了重大改变,与西方传统的商业概念产生了巨大区别。从现象上来看,正确导入阿米巴经营的企业往往能兼具两种截然不同的属性于一身:不仅温情脉脉,而且纪律严明;不仅追求全员幸福,而且实现个人发展;不仅强调利他,而且光明正大地追求利润;不仅高福利,而且高效率;不仅感情充沛,而且充满理性。从结果来看,阿米巴经营在实践中能够释放出用既有管理学理论难以解释的巨大能量,本书中提到的日航重建,就是其中的一个明证。

我认为,这一切的根源在于稻盛先生在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都以“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问题展开了重新追问,排除一切所谓的“常识”,彻底探求正确的为人之道、治企之道,致良知于企业经营中的“事事物物”,致良知于整个经营体系。因此,整个经营体系也好,这个体系中的所有元素也好,“事事物物皆得其理”。阿米巴经营这套经营体系也因此发挥出常人无法理解的巨大威力。

不管是稻盛先生超过半个世纪的持续成功,还是他对于各种社会现象的真知灼见,乃至集稻盛先生“经营人生之大成”的阿米巴经营,本书涉及的所有内容,从根本而言,都来源于稻盛先生对“心”“利他”“良知”的正确认知。正所谓“天理即良知”,将内心的良知投射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就合乎了天理,就能走上顺畅发展的光明大道。

本书对当今的中国读者有巨大的参考意义。自引入市场经济制度以来,无数中国企业出现又消失,无数企业家闪亮登台又黯然退场。与此相对,稻盛先生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营历程中任凭风吹雨打,不仅屹立不倒,而且不断提升,甚至年近八旬还能再立新功。其原因何在?我想,沿着本书提供的历史脉络,广大读者可以略窥一斑。

不管环境如何变化,社会如何发展,人的本质不会改变。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不会停止。“得人心者得天下”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规律,企业界也毫不例外。然而,要真正赢得人心,自古以来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组织领导者本人保持正念,率先垂范,致自身之良知于组织经营中的事事物物。只有这样,组织成员的良知才能被真正唤醒,人性中光明、强大、美好的一面才会持续呈现,事业也就因此获得持久成功。

正可谓:五千年求法,不外无私二字;八万里问道,终究四海一心。感谢稻盛塾长数十年如一日的言传身教,感谢日方出版社历代总编辑的接力采访,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祝愿所有读者都能从本书中觅得人生智慧,在生活和工作中加以实践,绽放出生命的光辉。

曹寓刚
2022年春节于上海 cN60z2RMCVvNBbaCscDKmMcx0VZ0SRkoFgwXsFByeWiMjQnPUCasZpI7i+uHJVP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