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颜之推(531—约590以后),字介,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历经五朝,三次被俘,四为亡国之人,出身于名门士族。家传有《周官》《左氏》之学。梁元帝萧绎时,官至散骑侍郎。梁亡后,投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北齐灭亡后,他归附北周,为御史上士。隋文帝时,召其为学士,著有《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总共七卷二十篇,是颜之推对自己一生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规范,是中华民族的“家训之祖”,内容翔实,说理深刻。作者生逢乱世,目睹众多大家族宦海沉浮,遂以儒家传统思想教育子弟,将自己的人生见闻及感悟,夹叙夹议,与后世之人娓娓道来,备觉亲切。

文中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可补历史文献之不足,当时诸如“玄风之复扇、佛教之流行、鲜卑之传播、俗文字之盛兴”等多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记录,给后人保留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颜氏家训》的核心是读书做人。颜之推把圣贤之书的要旨归纳为“诚孝、慎言、检迹”六字,认为读书学习,是为了“开心明目,利于行耳”。他认为无论长幼,皆应读书学习,“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颜氏家训》中树立了正确的人生榜样。北齐时,百姓争学鲜卑语、弹琵琶,希望可以借助服侍鲜卑公卿来获得荣华富贵。颜之推对此却不认同,他认为此举会迷失人生方向,即使居卿相之位,亦不可为之。他要求子女“慕贤”,将大贤大德之人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颜氏家训》中确立了家庭教育的各项准则。父母要成为子女的楷模:“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要在践行“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等琐碎的生活礼仪中树立士大夫风操。持家要“去奢”“行俭”“不吝”。对待婚姻问题上,应做到“勿贪势家”,切莫“贪荣求利”。求真务实,不图虚名,摒弃“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的行为,“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杜绝迷信,绝不谈“巫觋祷请”之事。

颜之推深受儒家“和而不同”思想的影响,在道德共性的指导下,突出家庭教育的个性,强调父母为子女垂范立训的文化自觉。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平衡。修身是入德的起点,是人生第一要务。家是微缩的社会,人伦有五,家庭有其三(夫妇、父子、兄弟),只有家庭和谐稳定,治国、平天下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全书内容真实,文笔平易近人,明快质朴,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在《颜氏家训》的影响下,上至庙堂之高,下至江湖之远,多有自订的家训。随着家训的流行,忠孝仁礼等美德推及千家万户,大有裨益于世俗风气,其蕴含的智慧,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

本书力求雅俗共赏,不仅可以作为教育子女的完整教材,也可供古典文化爱好者参阅、品读。书中注释、译文等部分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MdWMwk0FMCeWjTcIZogoWxuWgFe4i9b6SXNlbMmEkfniyOxd3oognJo2cq2oXX4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