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蟹脚痒处落叶满地黄

国庆节一过,除了汕头还是夏秋难分,其他大多数城市都是落叶纷飞秋已见。这两天接到了两个电话,都是上海的好兄弟邀约我去上海尝蟹,正是秋风起,虾蟹肥的时节。

我从小在汕头海边长大,对于蟹并不陌生,而且我个人对蟹的情结也是较浓的。小时候因下海摸蟹,被大蟹钳夹住大腿内侧,差一点就做了“现代李莲英”,这个事故情节在《玩味潮汕》一书中有细述,在此就不再重复了。因此,对于从小就吃蟹的我来说,吃蟹还是有一定的经验的。但是到了近年,“流窜”的地方多了,才知道自己是夜郎自大,因见识到了对于蟹的文化与精致,在上海实无出其右也。特别是大闸蟹的生长形态就比我们这里的海蟹要温文尔雅得多。长脚金毛宛如上海美女,虽有时也霸气外露,但却不失可爱之容。

海蟹和淡水蟹最大的差别就是味道,海蟹香气霸道而粗犷,淡水蟹香气清纯而韵味悠长。因此,在顶级与顶级之间的对比中,大闸蟹还是要略胜一筹。加之上海人的精致与细腻,便产生了繁杂讲究的吃蟹文化,上海的各种蟹制品如蟹黄汤包、秃黄油、蟹粉、蟹面……数不胜数。

方亮先生被蟹伤的手

在上海把蟹做成产业化和蟹单品店的也非常多,像丰收蟹庄,就是第一个把大闸蟹的销售做成蟹券的。后来成隆行又做了很多蟹的深加工产品,把大闸蟹这个单品做得无比成功。但要说做单品蟹宴做得让我非常震撼的人非方亮先生莫属。方亮先生的蟹宴在上海久负盛名,当你跟方亮先生握手的那一瞬间,你就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个匠人是怎样几十年如一日地摸蟹、研究蟹。方亮先生把蟹细分做成许许多多的美味佳肴,但也在自己手上留下了累累伤痕。光凭方亮先生的这双手,他就可被称为“蟹先生”。

还有许许多多的大店小店、私人厨房也都各出奇招,比如生醉蟹、熟醉蟹,因此在想吃蟹的日子里,怎可忘却大上海的“横行盛宴”? IAwwqnjeE0ssWoWwVNcfJgjzHmwIQUo+P27Dnh+bT9KE2xIlQYIbFhF5TBhp2+9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