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流派的任一成员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无法精确地将马歇尔的学说归入某个学派。
第一,理论家们会惊异地发现结构的简洁性是它的一大特点。如果我们把马歇尔的表现方法和瓦尔拉斯的表现方法进行比较,会发现简洁这个与成功直接相关的特点特别突出。后者的文章显得冗长乏味,前者则文笔流畅、语言凝练,其优美的外表很好地掩盖了所有刻意雕琢的迹象。其原理论述精辟,论证简洁(至少是在附录中)。马歇尔的数学修养锻炼了他的文字叙述能力,使之更为简练、有条理,同时也使他的图解简单得令人喜欢。
以前也有人曾使用几何图示的方法论证经济理论,库尔诺就是其中之一。现在,许多人已经不再使用这种方法了,因为使用比较容易的平面几何图解意味着过分地简化,但它们仍然不失为简便的处理问题(虽然限于那些基础的问题)的方法,它们成功地澄清了许多论点,为不可计数的课堂带来了方便。实际上,我们应该把那些最有用的图示都归功于马歇尔。
第二,《经济学原理》的正文和附录都证明了马歇尔充分掌握了一般均衡的概念。他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哥白尼体系,通过这一体系,经济宇宙的一切因素,由于相互抗衡和相互作用而维持在它们的适当地位上”。为了向人们展示这个体系是如何运转的,他铸造并且广泛地使用了一个不同的模型。这一模型虽然容易掌握,但它的应用领域很有限。在大多数情形下,特别是在马歇尔著作的第5章里,他主要考虑“工业”中从事生产经营的中等规模的厂商。就重要性而言,这些厂商还不足以明显地影响经济中其他事物的发展。同样地,他主要考虑个别的商品,这些商品只吸收购买者的开支总额中的一小部分。这种“局部的”或“特殊的”分析有一定的缺点。有很多现象他没有充分说出(也许他本人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这使人们看不透那些现象,以及认识不到它们被粗心大意的人所利用是多么危险:庇古教授对“小型”工业的过分强调会使马歇尔的追随者感到意外,而其他追随者随便地将马歇尔的供求曲线运用到劳动力这样的商品上。但是如果我们坦白地承认这一方法基本上是一种近似法——并且如果我们不坚持目前对于工业概念的反对——那么,我们就可以尽情地享受它所提供的丰硕果实。正是为了这种果实,马歇尔的理论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精确性,从而提出了一种实际上比他的论述方法更大胆、更新颖的方法。
第三,为了收获这一成果,他设计了每个人都知道的方便使用的工具,如替代、弹性系数、消费者剩余、准地租、内部和外部经济、代表厂商、主要成本和补充成本、长期和短期。这些都是我们的老朋友,并且已经成为我们分析武器库中的常客,以至于我们几乎不能判断出应该把哪些成就归功于它们了。当然,它们或它们所代表的事物,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都是全新的。即使这些不是全新的东西,从前也没有被正确地定位,实际上是马歇尔使他们第一次成为有用的工具。与老朋友一样,它们偶尔也会表现得不可靠。如代表厂商、外部经济等工具出现于静态领域或个体工业领域中时,它们掩盖而不是克服了我们所必然遇到的困难。这些工具并不能拯救斜率为负的成本和供给曲线。曾经有人试图运用上述曲线,结果所费的精力足以重建一条曲线。
19世纪时,蒸汽动力和电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蒸汽机、电报机、火车和蒸汽船,该图绘制于1876年。
第四,当我们重新回顾马歇尔在提出局部均衡时所使用过的论据并分析那些便利的工具时,一定会对他的理论思想中的现实主义感到惊奇。局部均衡分析揭示了个别工业和个别厂商的实际问题。当然,它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它是商业经济学的一个科学基础。另外,有些工具是直接产生于企业实践的,如主要成本和补充成本;而有些工具,如准地租及内部与外部经济等,非常适用于把握商业形势和系统化地描述商业问题。在以上这些方面,马歇尔的同行没有进行过多类似的尝试,但在其他方面,他们不仅尝试过,还有所建树,甚至在某些方面比马歇尔做得更完善。这样,一般均衡理论的详尽阐述只能是对瓦尔拉斯研究成果的复制,对局部均衡法的概念进行阐述只不过是老调重弹。由一种理论发展出另一种理论,并以后者补充前者,这就完全是马歇尔自己的成就了。
第五,尽管这基本上是马歇尔研究出来的静态理论,但他总是超出这个静态理论的范围来看问题。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补充动态因素,而且他所做的补充已经超过了他所坚持的静态理论需要的程度。这一特点使他沿着研究路线前进时遇到了一些障碍,尤其是在碰到与“时间因素”有关的现象时,总是让人感觉模糊不清。另外,他的某些曲线具有混合特性,后来的分析很快就证明了这一点。他虽然没有攻克这个“堡垒”,可是他把他的“军队”成功地引向这个“堡垒”。这还不是全部。如果我们从静态和动态的区别中进一步发掘出停滞和进化的区别,将会发现更有意义的一点。
马歇尔似乎有些遗憾地容忍着分析工具的静态性质,但他很不喜欢停滞的假定,以致忽视了这种假定在很多情况下的作用。他从进化的角度进行思考——从有机的、不能逆转的角度考虑问题。马歇尔思想中的某些特点既体现在他的定理和概念中,又体现在论述这些定理和概念时所依据的实际观察资料之中。我认为,这些定理和概念背后的进化理论不能令人满意,不应将所有的机制都局限于市场自动扩张的框架下,即由人口和储蓄的增加这两种因素而导致的扩张,这种扩张会导致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而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又会导致进一步的扩张。但它仍然是一个进化的理论,是亚当·斯密理论的重要发展,并且远远超越了李嘉图和穆勒在这个问题上所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