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曾经说过:黄金是天然的货币。事实上,在人类的文明史里,无论国家、信仰、种族发生了何种变换,黄金始终都是世人公认的财富形式。尽管这种信任曾经随着金矿的发现而产生波动,比如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使得大量的金银进入西欧,物价飞涨,但随后经济学家们发现,金银的增加仅仅引起物价的飞涨,人们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为了摆脱黄金数量带来的波动,经济学家威廉·费雪甚至提出了激进的方案:如果黄金价格相对于其他商品价格下降了,那么就应该提高美元中黄金的含量,从而确保相对于其他商品价格而言,美元始终保持相对稳定;如果黄金价格上升了,那么就应该相应地减少美元中黄金的含量。当然,这样的方案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黄金含量的变化并不能随意改变,但是,重大的货币改革已经为时不远了。
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当时的国际货币体系已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个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是,真正需要保持的是美元作为总体的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而不是专门保持黄金的稳定。可是,黄金的数量也是不稳定的,因此美元和金银挂钩并不能确保交割的稳定性。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有个地方叫布雷顿,一次真正改变黄金命运的会议就在那里的华盛顿山大旅社召开。1944年,来自44个国家或政府的代表们签署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它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一盎司黄金对应35美元。所有其他的货币兑换美元的汇率都是固定的。这种体系使得美国可以决定货币和经济政策,其他国家必须要顺应美国的政策,但是同时也从固定汇率和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中获得了益处。这个体系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存在种种缺陷。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只有美元币值稳定,才会在国际支付中被其他国家所普遍接受。而美元币值稳定,不仅要求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而且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顺差,从而使黄金不断流入美国而增加其黄金储备。否则,人们在国际支付中就不愿接受美元。但另一方面,长期贸易逆差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从而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造成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这种矛盾终于慢慢爆发了。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
20世纪6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并决定把油价从2美元涨到12美元。尽管西方国家以武力相逼,最终石油输出国组织还是赢了。由于基础原料价格突然高涨,美国经济遭到重创。再加上美国还背上了越南战争的包袱,各国对美国的信任大减,纷纷拿出储备中的美元换取黄金。尼克松总统于1971年8月15日决定,放弃固定汇率,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美元不再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的中心,这意味着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了。
虽然没有以黄金为本位固定汇率制度,但是国际贸易依然存在,一国的汇率还是要以另一国汇率为基准。美国人这时留了最关键的一手,即迫使海湾国家以及其他资源密集国都同意将大宗商品、能源、粮食等以美元计价,这等于让美元与石油等大宗商品挂钩了,使得美元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后仍然是世界首要的贸易货币。大多数国家的货币还是只能以美元为基准而自由浮动,并没有形成不同国家用不同基准货币的多头自由浮动国际金融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在某些国际贸易中,也出现了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现象,但是范围和影响程度仍然是很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