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欧洲各国货币还是采用金属本位,市场上不是金币就是银币,总之没有纸币。因为欧洲人民都觉得跟黄金白银相比,纸币太不可靠了。但是,当时的金融家约翰·劳说:“纸币是一个国家繁荣的最好方法。”他的信念就是,“要繁荣,发纸币”。
后来,财政濒于破产的法国政府采纳了约翰·劳的建议,开始发行纸币。最初一切顺利,纸币成了挽救法国财政的“大功臣”,但是法国政府没有抵住增发纸币的诱惑,纸币泛滥成灾,最终走向了崩溃。无数人遭受损失,法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再信任银行的纸币(详见第七章)。
图2 约翰·劳(1671—1729),18世纪早期的法国财政总管。图为18世纪列昂纳多·申克绘制的现代水彩版画。
这位约翰·劳先生可以算得上是货币史上的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发行纸币这个观念本身并没有错。那么,约翰·劳为什么会失败呢?他的错误又是什么呢?
约翰·劳最初的成功在于,他发现当商品货币短缺时可以通过发行信用或纸币来重新达到最优,这样就弥补了货币不足对经济的影响。但约翰·劳后来的错误在于,他将创造货币等同于创造财富。然而对于国家而言,重要的不是创造货币,而是创造财富。
纸币作为货币的价值符号,现在已经通行世界。如中国的人民币、美国的美元等都是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由国家的中央银行统一发行、强制流通,以国家信用作保障,私人不能印制、发行货币。纸币本身没有金属货币那种内在价值,纸币本身的价值也比国家确定的货币价值要小得多,它只是一种货币价值的符号。
如果单从纸币本身的质地看,它自身的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纸币不仅可以交换任何商品,甚至连昔日的货币贵族——黄金都可以交换。这是为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从纸币的历史说起。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北宋时期,四川缺铜,流通中主要使用铁钱。铁钱易腐烂、价值低,10单位铁钱只相当于1单位铜钱,用起来极为笨重。比如,买一匹布需要铁钱2万,重达500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富有的商人就开起了“交子铺”,人们可以把笨重的铁钱交给交子铺保管,同时换取交子铺开出的纸票——交子,然后拿着轻便的交子去买卖货物,交子铺则收取一定比例的保管费。最早的交子印有密码、花押,以防伪造,金额是兑换时临时填写的。后来,有些富商联合起来,共同发行数额已经写好的标准化交子。
有了交子和交子铺,人们可以随时把钱币换成交子用于买卖,也可以随时凭交子从交子铺兑换现钱,确实大大便利了流通。但是问题出现了,如果发行交子的商人不讲信用,或者因经营亏损而拿不出别人要兑换的现钱,甚至是弄虚作假,就会导致交子票无法兑现,持有交子的人就会和开交子铺的富商打起官司来。后来,北宋政府不得不进行干预,禁止私人发行交子,改由政府印制发行官方交子,称为钱引。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纸币未能持续流通。
纸币诞生后,在很长的时期内只能充当金属货币(主要是黄金,也有的国家是白银)的“附庸”,就像影子一样,它只不过是黄金的价值符号。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金本位制都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货币制度,但它存在着先天无法克服的缺陷。
困扰金本位制的就是纸币与黄金的比价和数量问题。当依据黄金发行纸币的时候,必须确定一个比价,而此后不论是黄金数量发生变化还是纸币数量发生变化,原先的比价都无法维持,金本位制也就无法稳定运行。
英国最早实行金本位制,国家规定纸币与黄金的固定比价,纸币可以自由兑换黄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为了筹措军费,大量发行纸币,同时从美国购买军用物资,支付了大量的黄金。纸币发行量剧增,黄金储备量急剧下降,原先纸币和黄金的比价无法维持。英国不得不在战时停止英镑兑换黄金,暂时放弃金本位制。在1929至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中,英镑大幅度贬值,最终,英国政府于1931年9月20日正式宣布取消金本位制。
这个问题在后来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中仍然存在,并最终导致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崩溃。
金本位制最终崩溃并退出历史舞台后,纸币再也不能直接兑换成黄金,也就是不能直接兑换回金属货币,纸币这个金属货币的“附庸”终于走上了舞台的中央,成为货币家族的主角。纸币成为本位货币,以国家信用作保障,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