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给大家讲的题目是《运气学导论》,在讲课前,我跟中医学院的潘老师谈论了有关五运六气的一些问题,他给我提供了在今年(1986年)治病的过程中,发现五月份后的一段时间,癫 的发病率很高,这是完全符合“风化三”的论述。五运六气里的“风化三”,讲的是在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太阳寒水主运的时候,风是在三的地方化,不是三月,是三,那么这就已经牵涉到术数的问题了。
同学们大概都曾做过中西医对比,或者甚至有的同志做过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由于这些年,改革的呼声很高,门户打开以后,西方的思想以几十倍的速度和数量输入到了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中。我们的一些专家、学者,尤其是我们的一些学生,在这种场面里,简直达到了目不暇接的程度。一下“老三论”,一下“新三论”,西方文明已经那么发达了,我们何苦还要在这儿钻研《黄帝内经》,是不是太陈旧了?我觉得同学们的这种心情,这种想法,或者同学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听到该是高兴的,高兴什么呢?高兴大家都在这个潮流的驱使下在思考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如果说,古老的传统文化再也没有用了,那么,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未必会感到脸上光彩,未必不会精神空虚,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是愿意做没有传统的民族的。
大家在思考上述问题的时候,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相当难,就是关于科学概念的问题。特别是在思考两种文化的差异时,更加需要做概念的对比。
关于科学概念的问题,那么多年来,都没有人能谈得清,后来是由皮亚杰谈清了。皮亚杰由于研究概念,发明了一种认识论,他的认识论既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亦不是经验的。他把他的这个观点叫作“发生认识学”,而且有这么一本《发生认识论》的专著,希望大家能够探讨他的一些观点。那么,皮亚杰对科学概念的研究做出了什么贡献呢?他认为一个概念包括了两个要素,他在剖析科学的时候,也剖析了组成科学系统的概念,概念的两个要素:一个是感知经验,一个是逻辑数理构造。比如速度这个概念,速度的快慢,我们可以通过感觉物体的运动来知道。同时,速度也是可以计算的,时间与距离就可以确定速度,这个运算过程的数理逻辑体系就是:速度=距离/时间。反过来,距离也是概念,而距离这个概念也是可以通过经验感知和逻辑数理构造系统的运算得来。因此,每一个概念都包括了感知和逻辑数理构造这两个要素。
那么,我们中国人的概念呢?是不是与上面的要素完全相同呢?首先让我把我对中国人的概念做一个定义。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每一个概念也都包括两个要素,第一,也是经验感知;第二,是阴阳术数构系。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的概念是经验感知和阴阳术数构系这两大要素组成。
也许大家会问,经验感知好像比较容易理解,比如头痛,是病人感觉出来的,医生也头痛过,大概知道头痛是什么滋味,可是中医在考虑头痛的时候,还有个阴阳术数的关系。打个比方,是哪一经头痛,是少阳,还是阳明,或者厥阴?少阳、阳明、厥阴这一些就属于阴阳,那么,它有没有一个数呢?有!这一点大家慢慢就会知道。现在大家起码懂得,少阳叫作一阳,阳明叫作二阳,太阳叫作三阳,这个就是数——阴阳术数,所以头痛这个概念就包含有个阴阳术数的构造体系。
我们相当多的同学在学习中医时,会有这么一种感觉,就是觉得老师教的中医太抽象了,不好懂,其实这是对中医莫大的冤枉。中医是不允许抽象的,为什么不允许抽象呢?大家可以看一看《素问·五运行大论》,黄帝在请教岐伯关于阴阳与数之间的关系时,曾经谈到这么一个问题,阴阳在数上,是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甚至可以无穷地推下去,但为什么岐伯讨论的总是三阴三阳呢?如果将三阴三阳分开来,顶多也就有手足之分,你说厥阴,大不了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说太阴,大不了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说来说去还就是一阳、二阳、三阳,一阴、二阴、三阴,为什么不变成千千百百呢?岐伯这时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他说:“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也就是说,阴阳这个问题可不可以运算呢?可以运算!但它不是西方自然科学逻辑体系的严密运算,那它根据什么呢?这里的“以”是根据的意思,“不以数推以象”,就是说阴阳的运算是根据象来进行的。为什么说阴阳的运算不是根据“数”而是以“象”来进行的?我们可以看一看,《内经》里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特别是“五、六、七、八、九”,“六”的数是肾、“七”的数是心,“八”的数是肝,“九”的数是肺,脾藏于“五”,“五”的数是脾。我们在进行“六”加“七”的运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如果你说六加七等于十三,那这是现代科学的逻辑运算,是以“数”而进行的推算。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在我们中医里,更具体地说在阴阳问题的运算上,“六”加“七”不等于十三,它很可能指的是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在我们出现肾水不足、心火太旺的证候时,就表征我们的心肾不交了,我们的水火不济了,这时我们要补肾水、泻心火,使心肾能够交通、水火能够相济,其实,这就是六加七的过程。这就是“不以数推以象”的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