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继续讨论昨天的问题之前,我想向大家介绍一本书,这本书是日本人高木贞敬写的,书名叫《读书与大脑》,我想这本书应该与大家有很大关系。书中在介绍大脑顶叶和额叶的功能时,谈到学生的考试,用的是我们脑区的顶叶,而真正的创新,却是在额叶中进行的。为了刺激额叶,获得更多的创造能力,这本书的作者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读书!但是读书,并不是说读周刊那样的杂志,而是要读那些经过千百年考验过的古典。另外在谈到学生的问题时,作者提出,学生们经常举行联谊会、茶话会、跳舞、唱歌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内容很成问题,会上总是把谈论演员的日常琐事、吃点什么、喝点什么、唱几首歌、听听磁带、吵吵闹闹作为会议中心,作者认为这样的学生活动不太好,不利于创造力的激发。有关这一点是否提得恰当,大家可以好好地反省,我是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尤其是读书方面。实际上,单从刺激额叶,激发创造力的角度,我们都应很好地去读像《老子》《周易》《内经》这样经过千百年考验的经典,更不用说这些经典是学好中医所必须的。因此,非常希望大家多读一些经典,以提高大家的智慧和学识。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素问》的这段话,提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个是变化,一个是神圣。而在我看来,中医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我们人类科学的事业上,有三样东西,有三个事业是永远不能穷尽的,是科学必须永远探讨的课题。这些课题是:第一,宇宙的演化;第二,物质的组成;第三,生命的起源。虽然人类可能永远也无法最终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却在随时地思考这些问题,也随时在解决这些问题。总而言之,是不断在逼近绝对真理。中医神圣在哪里呢?中医里面的任何一个概念,都要考虑到宇宙的演化问题,都要跟物质的组成、生命的起源这几个问题发生联系。而在现代科学里面,还没有哪个学科的概念必然的要追踪到这三个问题上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于中医首先认为气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单元,我现在还不敢说物质,也不敢说其他什么,我只敢说构成物质的本源是气。
从宇宙的演化问题来看,目前我们对于宇宙是持一个什么样的认识呢?首先宇宙是封闭的,原因是因为存在着引力,引力使光线弯曲,从而使我们整个宇宙变得封闭。那么,宇宙演化到现在有多少年呢?计算的结果是150亿年到200亿年。最初的时候,我们的宇宙是由密度很大很大的一团东西爆炸而成,爆炸以后,我们的宇宙不断膨胀,当膨胀到一定的时候,就产生了太阳系。在太阳系里,才产生了地球人类的生命。所以,人类要在我们宇宙的本身去弄清它的演变过程,这是很难的,而我们又不可能在别的宇宙体上来观察我们这个宇宙的演变。另外,物质的组成,也是一个很难的问题。19世纪才发现原子,19世纪末才发现了原子里面的更细微结构,当20世纪30年代发现了原子核里面有中子,那么,中子跟质子怎么联系呢?当时日本的汤川秀树提出了一个原子核模型,叫作汤川秀树原子核模型。他提出的设想是,中子与质子之间有一种叫介子的东西,是这种东西把中子与质子联系起来了。介子的提出,完全是在逻辑思维的情况下进行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的实验条件还无法看到质子与中子里面究竟是什么。所以汤川秀树借助了理性思维,用理性思维去把握看不见的东西,于是他提出了有一种介子,是介子把中子与质子结合起来。后来的物理实验结果,证明了π介子的存在,汤川秀树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汤川秀树在获得诺贝尔奖后,进行了很多次的演讲,他在演讲的时候说,我不能数典忘祖,我思想的来源是来自中国,来自哪里呢?汤川秀树15岁时就读了《庄子》,他说正是中国圣人庄周的思想启发了他,使他能用思维的武器把握看不见的东西,从而提出了介子。我想我们每个同学也应该从这里面感悟到中国经典著作的重要。同时,我们也会慢慢地体会到,经典既是有用的,也是相当难以把握的。为了寻求把握的方法,我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思考,才提出了传统文化的一个共同基础,这个基础就是阴阳术数构系。这是一个方便的法门,希望大家不要轻视。
现在我们继续来看物质的组成问题,目前,物理学界已经发现了组成原子核的48种基本粒子,那么,下去还有没有呢?10年前提出了“夸克”,而这几年又提出了超弦理论。钱学森同志在去年的一次人体科学会议上提出,现代国外的新理论中,有几个理论恐怕可以解释人体特异现象,希望引起大家重视。第一个理论,就是玻 的隐秩序世界;第二个,就是最近才发展起来的超弦理论。有关隐秩序和超弦理论与中医的关系,以后要专门讨论,今天暂时不谈。可是透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应该看到,用仪器的方法对物质进行检验,是不是都能够认识到物质的终极结构呢?这是很难说的。而我们古人呢?他们在物质的组成问题上,认定是由气组成了万物,提出了一个本源的东西,生命的起源也是如此。所以中医的每一个概念都跟本源有关,而这个本源又跟宇宙的演化、物质的组成、生命的起源有关,因此,对中医的学习就更强调哲学思维。
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怎么把握它呢?古代圣人发明了一个很好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象”。《黄帝内经》在对宇宙的演化、物质的组成、生命的起源这样一些永恒的课题进行包融性的研究时,就充分应用了这个方法。既然有一个本源性的气,是气组成了万物,那么,气有没有区别呢?有区别,这个区别就是阴与阳。而由阴阳再分为三阴三阳,即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阴阳划分为六以后,再与我们所熟知的风寒暑湿燥火相联系,厥阴与风联系,少阴与热联系,太阴与湿联系,少阳与火(暑)联系,阳明与燥联系,太阳与寒联系。与风寒暑湿燥火相较,三阴三阳是一个隐起来的世界,也是一个操纵着风寒暑湿燥火变化的世界,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感知这个隐世界的存在呢?这就是大脑理性思维的结果。理性思维需不需要客观事物在大脑的反映呢?肯定是需要的。而三阴三阳的客观反映,就是我们能感觉到的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我们无法看到,可是透过反映三阴三阳的象,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看不见的三阴三阳。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较容易地理解虚实这对概念。
虚是看不见的,是成形以前的东西;实是可见的,是成形的东西。那么,举一个例子,现在我们能够看见的象是什么呢?从一年四季的角度说,我们现在所能见的是秋象,而且是一个接近秋末的象。因为这个象是确确凿凿的,经由春夏长出来的树叶,现在已经凋落,而原先绿油油的田野,也变得枯黄,这就是秋象,一个充满肃杀之气的象,因此,我们又用金来形象它。当我们看到这个实象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这个秋的时候,由于道的作用,将其他的三个象(春、夏、冬)隐藏起来了,我们看不到它们。但是,我们能不能在看到秋这个实象的时候,逆推出其他三个虚象呢?这是完全可能的。我们只要定出实象的标准,一个正常的标准,一个太过的标准,一个不及的标准,然后再根据虚实象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以此知彼。以春夏秋冬为例,它们之间存在着那么一种关系,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能正常地生,夏才能正常地长;夏能正常地长,秋才能正常地收;秋能正常地收,冬才能正常地藏;冬能正常地藏,春才能正常地生。只要有一象出现偏差,它就会影响它的前后左右,我们也就可以通过现在看到的实象,反过来思考它的前后虚象,从而为下一个象的出现作出预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宇宙、物质、生命的本源是气,而气分阴阳,说阴阳是天地之道,谈的是宇宙的演化;万物之纲纪,谈的是物质的组成;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故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皆谈生命的起源。神本不可见,而阴阳所系之变化却是可见的,故说“神明之府”。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是什么呢?这个本就是本源,就是阴阳。所以谈中医、谈治病,离不开阴阳,从而也就离不开上述的三个大问题。因此,中医所探讨的课题,都是永恒的课题。大家不用担心中医会过时,只要人类还存在一天,就会有中医的存在,我在这里给中医作了肯定,肯定中医不会过时,但不等于说学中医的人也不会过时。如果我们方法不对,路线有错,我们就会被历史淘汰,这一点要提请各位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