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起源形成

麦积山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文化艺术宝库。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三十五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离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状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因此人们称之为“麦积山”。

(一)简要概述

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

清代诗人吴西川曾写过一首《麦积烟雨》,表现了麦积山石窟周围美丽的景色,诗中这样写道:

麦积峰千丈,凭空欲上天。

最宜秋雨后,兼爱暮时烟。

境胜端由险,梯危若末连。

钟声路何处?遥想在层巅。

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素有“小江南”“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它的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险峻,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

麦积山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麦积山石窟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

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0.1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石窟建于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

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势陡然、独峰耸立,最初有许多天然岩洞。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至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

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砂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即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像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

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

第四十四窟造像被日本人称为“东方的维纳斯”。西秦的第七十八窟、第一百二十八窟的造像的僧衣细致地绘出了图案。建于七十余米高的的七佛阁上塑像俊秀,过道顶上残存的壁画精美绝伦,其中西端顶部的车马行人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车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称国内壁画构图的经典之作。

(二)自然奇观

出甘肃省天水市向东南行四十多公里,便见一座拔地而起的孤峰,四壁陡峭,单峰挺立,呈圆锥形,中部较膨大,底部略小,远看如农家堆叠的麦垛,故名麦积山,也叫麦积岩或麦积崖。

麦积山洞窟上下堆叠,栈桥傍崖飞架。登麦积放目四野,周围有僧帽山、罗汉岩、香积山、独角峰群山环抱。于群山起伏连绵的秦岭西端,麦积山独秀其间。

麦积山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星罗棋布的石窟就开凿于峭壁上。让麦积山闻名天下的就是凿于赤壁丹崖之上、有一千六百余年历史的著名石窟。

距离麦积山尚有两三千米时,便见凭崖而立的一组塑像。居中者为一座高达15米的佛像,喜笑颜开。行至山前,抬头仰望,只见栈道云梯悬于山崖,浅龛深窟凿于峭壁,龛窟密如蜂房,依窟建檐,层层相叠。

石窟多凌空凿于20米至70米高的悬崖峭壁间。拔地而起的一面赤色山壁之上悬着崖阁、摩窟、摩崖龛、山楼、走廊,不同类型的窟龛、崖阁构成一派佛国世界的生动场面。

窟龛、崖阁间为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相连,蜿蜒曲折,游人扶栏攀援忽觉惊心动魄。待驻足喘息定神,再极目远望,便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但见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千山万壑,层峦叠嶂,青松似海。

麦积山本是一个完整的山体,唐代时天水一带发生强烈地震,使崖面中间部分塌毁,整个山体便分为东崖和西崖两部分,窟群便也随山体分裂。数千身塑像分列于麦积山南面的东崖和西崖。

麦积山石窟开始营造于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至宋代,麦积山开窟塑像又进入一个高峰期,在开窟塑像的形式和内容上也兼顾东西两崖。东崖现存洞窟54个,西崖140个。

东崖塑像,最壮丽的是四号窟上七佛阁。七间佛龛里有42尊菩萨塑像,神态庄严可亲,华美而不俗,充满着人间善良、慈祥和世俗的感情。各龛间都装饰着天龙八部的浮塑,面容狞怪而不丑恶,表现了男性的健美、威严、正直、勇猛、坚毅的性格。

西崖石窟以第一百三十三号和第一百二十七号石窟最为典型。第一百三十三号洞窟中不仅有许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通石碑,有几通碑面密列贤动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称“万佛堂”。

第一百二十七号窟的精彩之处在于四壁及藻井壁画大部分都保存完好。中间坐佛说法,举掌端坐,显出说法时的慈祥和悦,而坐佛四周千乘万骑来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西画舍身饲虎图,12只虎形态各异。正壁龛中置一石雕佛,石佛背光上部有12伎乐天人各奏乐器。石佛下部有飞天八个,个个仙姿飘逸。石佛左右各一侍者,虽小而各具神态。

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我国四大佛教名窟。那么,麦积山石窟为何以泥塑艺术独步天下呢?

麦积山位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山脉的最西端,属于小陇山的余脉,正处于我国东西中央山带,昆仑-祁连-秦岭与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的交汇部位,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结合部,有其特殊的典型的地质构造意义。同时,又横跨我国南北气候分带的秦岭分水岭,北邻渭水,南携嘉陵,其山川地貌既有北方峰峦的雄浑气势,又具江南山水的明媚秀容。

在漫长的地质变化中,麦积山地区在地貌上汇集了由远古代至新生代不同地层和岩性组成的地貌单元。有以砂砾岩为主的多种沉积地层、以片岩为主的变质岩地层、以花岗岩为主的酸性侵入岩等。

以晚白垩世砂砾岩及丹霞地貌为主的地区,分布于北部的土桥子-麦积山-仙人崖-滩子头一线,呈近东北方向延伸,东北长约二十公里,西北方向最宽,约十多公里,面积约一百三十平方公里。该中生代沉积地层分布面积较大,地层厚度也较大,典型剖面位于土桥子以西麦积山一带,在地质学上被命名为“麦积山组”。

麦积山组岩性主要为一套砖红色厚层块状砾岩夹砂砾岩及砂质泥岩。此种岩性属于白垩系第三纪,形成较宏伟的丹霞地貌景观。

在第三纪或者更早的年代,现在的秦岭山脉急速地大幅度地上升,在其周围形成洼地。在其后的地质年代里,秦岭风化剥蚀后垮落下来很多石头,石头被洪水或河流搬运到低洼地方堆积起来,成为麦积山这种砂砾岩。

就是在今天看来,面对海拔三千多米的秦岭来说,海拔只有一千多米的麦积山地区应该是秦岭之侧的“洼地”,像麦积山这样,由砂砾岩的形成的山体,就是地质变化中“一个差异的升降运动”产生的。

由砂砾岩形成山体的麦积山,其石质大为紫褐色之水成子母岩,不宜精雕细镂,不宜凿石造像,只能开凿窟龛。所以,在麦积山开窟以泥塑像或绘画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至于个别石造像碑,应该是用他处石材移至此地雕成的。

或许,正因为麦积山奇特的地质构造,才使第三纪砂砾岩崖面上构成一种雄伟壮观的奇绝景象。

在天水麦积山地质公园区内,保存着相当于世界级和国家级地质遗迹,这就是我国东西中央造山带,与南北中央造山带,在区内交接复合的构造形迹,以及代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缝合构造带的形迹。

上述两大构造形迹,代表我国大陆演化的重要阶段和地质历史事件,闻名国内外地学界,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

在土桥村,一面是红色沙砾岩,一面是变质岩。这意味着此地正是中央造山系和南北构造系的交汇点,即秦岭、贺兰山、岷山三大山系的交汇点。

麦积山正北十公里的地方是仙人崖,此有三崖、五峰、六寺。在这里可以欣赏由“五峰”和罗汉沟群峰共同构成的宏伟壮观景象。

在珠峰与宝盖峰之间有一孤峰,望之如塔,峰上有燃灯阁,内有明代塑像燃灯佛。相传有天然仙灯,深夜有灯火自崖石飞出,故以“仙人送灯”的美称,列入秦州八景之中。

仙人崖地处南北方交界处,地势险要,群峰峦嶂,林深草茂,泉碧溪清,北方的雄山旁常伴南方的秀水淙淙。东南崖上有许多洞窟,洞内还保存着不少唐宋以来的塑像和壁画。

石门山在仙人崖的东北面,以花岗岩峰林地貌,深切的峡谷地貌为观赏对象。

在天水麦积山地质公园内,还有街亭温泉和曲溪。街亭温泉是以寒武纪变质岩断裂带形成的温泉,水温接近四十度,含有19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还有寒武纪的变质岩及白垩纪的砂砾岩,构成了金龙峡等峡谷景观。九曲回转的白家河流淌于变质岩富聚的青山村落之中,流域内有大面积的河滩、草地、奇石和潺潺急流形成曲溪景观,沿途还可观赏多种地质地貌风光。

(三)开凿传奇

后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各朝均开凿过麦积山石窟。那种拆山而开窟的手法,与其说是渭河流域的优秀工匠石破天惊的一个大胆构思与实际运作,不如说是4世纪下半叶以来,我国古代优秀的工匠们纵横捭阖的原始创作冲动的体现。

一座密如蜂房的麦积山石窟,不知隐去了古历史上多少优秀的秦州工匠的名字,那些无名的大师无声地消隐于历史的台前幕后,而他们手工杰作的光辉历万世而不坏,成为人们至今赖以追思和遐想的唯一凭借。

麦积山石窟虽然有开窟造像者的记载,甚至也留下了部分工匠的姓名,如明天启年间的铁匠王化明等,但绝大多数是不得而知的。他们无名并不是他们丧失了拥有名字的权利,而是无意识丧失了将名字流传千古的权利。有谁意识到,他们的一举一动竟然创造了一部艺术史?

这些无名艺术家们,承袭了麦积山地区柴家坪仰韶文化人面陶塑手法的历史积淀,汲取了与秦州为邻的川陕两地的石刻技艺,并自如地融洽了西方印度造像的新技术,表现宗教形象的新形式,形成了取法中亚犍陀罗造像,与中原本土造像的民族风格浓郁的独特石窟。这些无名的大师,他们手下的佛像表现了雄健肃穆的相貌,菩萨像塑出了质朴虔诚的神态。

这些无名的工匠们,塑造出了让人击节而叹的既符合宗教精神,又适应本土民族习俗的各类佛教题材的造像,上承北魏秀骨清像余韵,下开隋唐丰满圆润风格,举凡全窟塑像神品,可以看作是佛家“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具体体现。

还有那奇特严谨的壁画。著名画家罗工柳先生说,他于1953年第一次看到麦积山石窟的壁画时,知道这些作品不是文人而是匠人画的,却没有感到它俗。它们没有俗气只有生气,没有匠气只有元气,画得真好。

那些无名的大师们,运用简单的优质细泥和青、绿、朱砂、赭石等色料及成功的焦点、散点透视原理,创造出了古代佛教绘画的艺术奇迹。

(四)石窟定名

麦积山石窟是尴尬的,她一直处在一种“说三道四”的之中。我国有句俗语:名不正则言不顺,用这七个字概括麦积山的处境不为其过。

如今所说的麦积山石窟,其实是5世纪至明代佛教石窟寺。窟龛开凿在山崖峭壁间,现存洞窟分布在东西两崖。麦积山山崖为第三纪砂砾岩,结构松散,胶结性能差,不易进行雕刻,造像中除个别由外地运来的石块进行雕刻外,绝大部分为泥塑彩妆。

1952年,西北行政委员会文化部组织冯国瑞、常书鸿等对麦积山石窟进行了一次全面考察。第二年,政务院文化部又组织吴作人、王朝闻、常任侠等美术和考古界的专家、学者进一步作了系统调查,编写了《麦积山石窟》一文。出自官方的评价是,“麦积山石窟的各代造像以其造型及技艺的优美高超,在中国雕塑艺术史和佛教艺术史上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

1961年,国务院将麦积山石窟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此确立了麦积山石窟成为我国四大石窟之一的“名分”。

吴西川 (1831-1875年)字蜀江,号楳龙,清秦州北乡卦台人。1864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能文善书。

第三纪 新生代的最老的一个纪,距今6500万年至180万年。第三纪重要生物类别是被子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等,标志着“现代生物时代”的来临。

舍身饲虎 佛经经典故事,说的是摩诃萨捶那王子为了使可怜的小老虎不被它们饥饿的母亲吃掉,以自己的肉身喂母老虎,后来得道转世为佛的事。

丹霞地貌 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因在我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贺兰山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

罗工柳 (1916~2004),我国油画家。1916年1月5日生于广东开平。主持第二至第四套人民币设计工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代表作有木刻《鲁迅像》等。

吴作人 (1908—1997),安徽省泾县人,师从著名画家徐悲鸿,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都造诣甚深,他在中国画创造方面更是自成一家。

王朝闻 (1908—2004),四川合江人,卓越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1941年为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创作的大型毛泽东浮雕像,被称为解放区美术作品的代表作。

常任侠 (1904~1996),别名季青,生于安徽阜阳,著名艺术考古学家、东方艺术史研究专家、诗人,对中国与印度、日本的文艺交流史研究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6UCNi3S1CfnKK/3TaygqjTXs9WAytcXCzracnIjV6lEWMb3OOnQkKIXzBnhH1UM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