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1年1月,中共中央集中了在延安的120多名高级干部,共同学习马列著作和党的历史文献。
学习的文件,有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党的重要历史文件。
对于高级干部的学习活动,毛泽东非常重视。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
毛泽东在报告的首先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报告同时指出,“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其表现是: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列主义的运用。
毛泽东认为,以上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这种作风传播出去,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危害之一,根据“想当然”发号施令;危害之二,对自己的历史一点都不懂,只剩下了希腊和外国故事;危害之三:谬种流传,误人不浅。
毛泽东提出,研究理论有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
一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
另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许多做研究工作的人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没有兴趣,许多做实际工作的人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他们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夸夸其谈,自以为是。
毛泽东说:“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这种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毛泽东在报告中突出地强调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说明只有这种态度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求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要求不单懂得外国还要懂得中国,不单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要求有目的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
在这次报告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精辟的阐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最后,毛泽东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方法:研究周围的环境,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认为,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然而,毛泽东这篇观点鲜明措词尖锐的重要讲话在党的高级干部中竟没有引起多少反响,宣传部门也没有在报上报道,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这使毛泽东进一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决定先从统一高级干部的思想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