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整风运动准备文献资料

六届六中全会后,王明口头上也说:“党要团结在毛泽东领导之下”,实际上依然坚持过去的错误。

王明曾经写过一本小册子,叫《两条路线》,后改为《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

这本小册子,是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代表作,曾于1932年2月在上海正式出版,3月在莫斯科再版。这在当时情况下,是不足为怪的。

但是在时隔11年之后,在经历了革命的严重失败和红军被迫长征这样的重大历史曲折,在我们党已经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开始走上正确道路的时候,这本小册子竟然在1940年3月于延安再版。

而且,王明在“三版序言”中,仍然以“共产国际代表”、“百分之百的马克思主义者”自居,他还自我吹嘘说:“我们党近几年来有很大的发展,成千累万的新干部新党员,对我们党的历史发展中的许多事实,还不十分明了。本书所记载着的事实,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阶段,因此,许多人要求了解这些历史事实,尤其在延安各学校学习党的建设和中共历史时,尤其需要这种材料的帮助。因此,好些同志要求将此书加以翻印,这就是本书三版的动机”。

这是一个挑战性的行动。这个情况说明,王明本人对自己所犯的“左”倾错误及其对中国革命所造成的严重危害,还没有认识,也说明当时许多党员和干部对王明错误的实质还认识不清。

更为严重的是,当时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高级干部,对王明的“左”倾错误,也缺乏正确的认识。

1940年12月,毛泽东同志为党中央起草了《论政策》的党内指示。其中就指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的过左政策,不仅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概不能采用,就是在过去也是错误的,要求大家在党的政策上区分两条路线的是非。

可是,在讨论这个指示时,有些领导同志却认为,王明“左”倾错误不是路线错误,只是策略上的错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怎样看待党的历史上的路线是非这个问题,便更迫切地摆到中共中央面前。

王明的小册子在延安印了第三版后,毛泽东就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收集党的六大以来的历史文献。这项工作最初由任弼时等人负责,后来改由中央秘书处承担,毛泽东负责督促与审核。

中央秘书处的王首道和裴桐两位同志,协助毛泽东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他们每收集到一份文献,就送给毛泽东审核,审核完后直接送印刷厂排印。

在审核这些历史文献的过程中,毛泽东读到许多过去没有看到过的材料,这使他对党的历史有了一个系统地了解和认识,特别是对十年内战后期打倒一切的“左”倾错误路线的形成及其给中国革命造成的严重损失,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红军在军事上的错误,但并没有来得及系统总结那段历史,也没有讲是路线错误。因此在当时,即使在党的高级干部中,也还有人对这条“左”倾错误路线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根本否认有过这么一条错误路线。

毛泽东认为,不弄清这个问题,要成功地召开七大是不可能的。因而他认为有必要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开展一个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的活动,以提高党的高级干部的路线觉悟,统一认识。

于是,在1941年8月、9月的一次中央会议上,毛泽东建议把这些历史文献汇编成册,用作党的高级干部学习与研究党的历史的材料。

经中央同意,从1941年9月开始,毛泽东开始着手《六大以来》的编辑工作。他按照“专题—时间”的体例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编排,共分为政治问题、组织问题、军事问题、锄奸问题、职工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宣传教育八个专题,每个专题内再按文献发布时间先后进行排列。

在排印过程中,又陆续找到一些文献,这部分文献分别放在相应的专题之后,在目录中以“补遗”或“拾遗”标明。

《六大以来》分上下卷,汇集了从1928年6月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到1941年11月期间党的历史文献519篇,包括党的会议纪要、决议、通告、声明、电报、指示以及党报社论、主要领导人文章、信件等,共约280多万字。

在编辑过程中,毛泽东还有意识地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了筛选,先后挑选86件重要文献,以散页的形式发给延安的高级干部学习研究。

这86件文献有一部分是反映王明“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产生、形成、危害及其被纠正的文献,另一部分是反映党在这一时期一系列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关于全面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形成的文献。

这些文献在1941年12月合订成《六大以来》选集本。因此,《六大以来》实际有汇集本与选集本两种版本,选集本是当时党的高级干部学习与研究党史的主要材料。

《六大以来》编辑出版后,对统一党的思想,特别是提高高级干部的思想觉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后来说:“当时没有人提出过四中全会后的中央存在着一条‘左’倾路线。现在把这些文件编出来,说那时中央一些领导人存在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就有了可靠的根据。有的人就哑口无言了。毛主席怎么同‘左’倾路线斗争,两种领导前后一对比,就清楚看到毛主席确实代表了正确路线,从而更加确定了他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1942年3月,毛泽东在中央高级学习组讲话时也说,《六大以来》的发表,对同志们认识六大以来党的历史“发生了启发思想的作用”,“同志们读了之后恍然大悟”,明白苏维埃运动后期党的领导机关向全党发表过如此多的“左”的训令、决议等,认识到苏维埃运动后期党的领导机关确实存在一条错误的路线。个别原先不承认犯了错误的同志,也放弃了自己的观点,承认了错误。

《六大以来》成了党整风的基本武器。《六大以来》产生的积极影响,引起广大党员干部研究党史的浓厚兴趣。许多同志向中央建议,要求像编《六大以来》一样,编一本六大以前的党史资料书。

于是从1942年初,毛泽东在陶铸和胡乔木的协助下,开始着手编辑《六大以前》。

在文献取材上,《六大以来》汇集的主要是未公开发表过的党的内部文件和党的领导人的内部通信及讲话,《六大以前》则主要汇集党的早期领导人的署名文章,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刊物上登载过的。

由于时隔更为久远,《六大以前》收集到的文献比《六大以来》要少许多,共收文献184篇,按时间顺序,分上、下两册,于1942年10月在延安出版。

紧接着,毛泽东着手准备在《六大以来》和《六大以前》的基础上,选编一本关于党的路线的专题学习材料,即《两条路线》。

《两条路线》在取材上,只挑选最能反映党的各个历史时期两条路线斗争情况的中央文件、中央领导人讲话、文章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由于有了前期编辑《六大以来》和《六大以前》的基础,又经过1941年9月政治局会议以及党的高级干部学习与研究党史活动的开展,对党的历史上代表两条路线的文献可以比较明确地加以认定,因此《两条路线》的选目和编辑相对都比较容易。

它所收录的137篇文献中,有106篇都选自《六大以前》和《六大以来》,按照大革命时期、内战时期和抗战时期的分期顺序进行编排。

《两条路线》于1943年10月出版后,取代《六大以来》选集本成为党的高级干部学习的主要材料。

《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六大以前——党的历史材料》和《两条路线》这三部文献集,对延安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对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研究党的历史上的路线问题,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在当时,对这三部署名“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印”的文献集有一个特定的称谓——“党书”。

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这三部文献集,第一次比较集中地对党的历史文献进行了收集汇编,这在当时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从1928年党的六大召开到1941年,时隔13年之久,在此期间中央机关几经长途转移,特别是经过长征,许多文件都已经销毁或散失,收集起来殊为不易。

说来似乎难以置信,当时有许多文献,竟然是从国民党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编辑的一套“《赤匪反动文件汇编》”中查找到的。

对这个途径收集到的文献,毛泽东一一作了认真细致的甄别审核工作,以鉴别它们是否被篡改过。因此,仅从党的历史文献的收集保存乃至订正甄别来说,这三部文献集都有着非常高的历史价值。

毛泽东不仅对每篇文献都进行了认真的审核,而且对某些文献的题目还作了修改。如编辑《六大以来》时,将《请看!!!反日战争如何能够取得胜利?》改为《中央关于一二八事变的决议》;或者在原有文献标题后加上简单的题注,如在《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后用括号加上“遵义会议决议”几个字,使人们对文件的内容一目了然。

三部“党书”的出版,在党内引起了很大反响。人们对党内两条路线的主要内容、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思想认识逐步趋于统一。

毛泽东同志很看好这几本书的影响,他在1943年10月中央政治局整风会议上说:“6月后编了党书,党书一出,许多同志解除武装,才可能召开1941年九月会议,大家才承认十年内战后期中央领导的错误是路线错误。” 0x6ORt86wljt5ADfg1IS9ksLahc47v2vCiHprpJjZ5YwJWrttdoCfo7vXMoxr3F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