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公元前164年—公元前114),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汉武帝时期,国富民强,但北方的匈奴总是在边境上烧杀抢夺,危害百姓。汉武帝几次出兵,都没有成功,他非常着急,不知该怎么办。就在这时,汉武帝突然听到一个好消息,大月氏仇恨匈奴,他们一直想打击匈奴。
汉武帝高兴地说:“那真是太好了!要是联合月氏国,两边夹攻,那匈奴人就无处可逃了!”他知道这项任务很艰巨,于是他发了一张布告,在全国范围内招募有胆量、能吃苦的使者。
这个消息立刻被传开,有位叫张骞的年轻人报了名。
汉武帝在和张骞交谈之中,发现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决定任命他出使大月氏,去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建元二年,就是公元前139年,张骞被任命为出使大月氏国的使者,带着100多人的队伍,从长安出发了。不久,他们就踏进匈奴人的活动范围。张骞带领手下人想迅速通过匈奴境地,却被匈奴士兵发现了。当时,匈奴和汉朝表面上的关系还不错。单于就把张骞留下作人质。
张骞不甘心失败。有一天,他和翻译官甘父等几个人商量好,趁匈奴看守放松警惕的时候,偷走了几匹骆驼和骏马,向西逃走。翻过葱岭,他们来到了大宛国,这儿的人非常热情。
大宛国王也早就想和汉朝来往。张骞举着使节,对大宛王说:“如果大王能派人把我们送到大月氏国去,我们会更加感谢您的。”大宛国王说:“当然可以。我派骑兵和翻译把你们送过去就是了。”
张骞等人到了康居国后,康居王也很热情,又继续派人把他们送到月氏。张骞见到大月氏国王,向他讲明自己的来意,大月氏人却不想报仇了。
又过了一年,张骞看大月氏根本不想打击匈奴,就只好回到长安去了。路过匈奴时,又被扣押。后来乘单于死后,匈奴放松警惕的时候,他又逃了出来,历经13年,张骞终于又回到了汉朝。
张骞这次远征,未能达到同大月氏建立联盟,以夹攻匈奴的目的,但产生的实际影响和所起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成功。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不仅是一次极为艰险的外交旅行,同时也是一次卓有成效的科学考察。张骞对广阔的西域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工作,不仅亲自访问了西域各国和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诸国,而且从这些地方又初步了解到乌孙、奄蔡、安息、条支、身毒等国的许多情况。
回长安后,张骞将其见闻,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报告,对葱岭东西、中亚、西亚,以至安息、印度诸国的位置、特产、人口、城市、兵力等,都作了说明。这个报告的基本内容为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保存下来。
这是中国和世界上对于这些地区第一次最详实可靠的记载,是世界上研究上述地区和国家的古地理和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
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奉使君”,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元狩四年,就是公元前119年,在失去河西走廊后,匈奴向西北退却,依靠西域诸国的人力、物力,与西汉对抗。汉武帝再任张骞为中郎将,率300多名随员,携带金币丝帛等财物数千巨万,牛羊万头,第二次出使西域。
此行的目的,一是招与匈奴有矛盾的乌孙东归故地,以断匈奴右臂;二是宣扬国威,劝说西域诸国与汉联合,使之成为汉王朝之外臣。
张骞到达乌孙时,恰逢乌孙内乱,没有达到劝说乌孙东归的目的。不过,张骞的副使则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扩大了西汉王朝的政治影响,增强了相互间的了解。张骞一行偕乌孙使者数十人于元鼎二年,就是公元前115年返抵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了解到沿途很多地理、民俗、气候等情况,还从西域带回了中原没有的种子和果实。
同时张骞还沟通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即“开通大道”的意思。
张骞故里在汉中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墓地在县城西2.3千米处饶家营村,现为张骞纪念馆。
陵园整体以献殿为中轴,对称分布。献殿内置著名书画家张重光所绘大型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凿空图”。东西配殿为展室,分别推出“张骞生平伟绩”展览和具有鲜明陕南特色的民间艺术展览。阙式大门青砖筒瓦,古朴大方,两阙相对,飞檐斗拱,再现了两汉宫阙的建筑特色。
第一次出使西域时,当张骞一行人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骞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匈奴人把张骞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他们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虽然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张骞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张骞在匈奴整整过了11个春秋,直到有一天匈奴人放松了警惕。张骞乘机和他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