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在世博会上崭露头角

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往往在五谷丰登之年、宗教祭祀之际、欢度节日之时展开商业交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成为世博会最早的雏形。据史料记载,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

18世纪,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以宣传、展示新产品、新成果为目的的展览会。

1791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举办了这样的展览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展览会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参展的地域范围从一地扩大到全国,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世界性博览会。

到了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的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名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当时,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一流的强国,没有人怀疑英国的强大,因为强大而带来的巨大召唤力,使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维多利亚女王发出外交邀请信函,有10个国家受邀赴会。

认真的英国人动用了全国的经济力量,为一届世界博览会布展。在这次世界博览会上,英国在著名的海德公司内建造以钢和玻璃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水晶宫。水晶宫1700英尺,高100英尺,耗用了4500吨钢材,10公顷的玻璃。

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热闹非凡的气氛中开幕,在占地9.6万平方米的展区中,展览用的桌子总长约有13公里,在23个星期的展览期间,有630万人进场参观。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钢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的科技水平。

这次世界博览会不仅是一次“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陈列,而且开创了今后数十年的自由贸易的先驱,向人类预示了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到来,所有的展品均代表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的无限想象力。因此伦敦博览会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

水晶宫博览会成为二十世纪科学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它的成功使以后的世界博览会与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样成为全球规模的盛会,世界博览会因此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博览会就是在这次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上,我国广东的商人徐荣村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装成12捆,托运往英国。在最后的工艺评奖中,“荣记湖丝”质压群芳,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维多利亚女王还亲自颁发了奖牌,并赠予了“小飞人”画幅以示赞誉。

1876年,名为“美国独立百年展览会”的费城世界博览会隆重召开,中国政府第一次自派代表参加。当时在宁波海关任职的李圭,受清政府的委派,漂洋过海参加了真正意义上的博览会,成为真正第一次走出国门专程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人。

在这次世博会上的中国馆,木质的大牌楼上书写着“大清国”三字。门楼上的横额、对联均由李圭拟定,横额为“物华天宝”,对联曰:“集十八省大观,天工可夺;庆一百年盛会,友谊斯敦”。中国馆“陈物之地,小于日本,颇不敷用”,但备受世界各国观众的瞩目。中国参展物品共720箱,价值约20万两白银。其中各种土特产与手工艺品,包括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景泰蓝等,在世博会上被推为第一。

博览会结束后,李圭又游历欧洲各国,回国后于1877年写下了《环游地球新录》,介绍环游世界的情况,尤其是详实介绍了费城世博会的盛况,使中国人通过本国文秘人员的见闻实录,第一次比较真切、全面地走进并了解了世博会。

1866年,清政府总理衙门首度受邀参加法国巴黎博览会,但总署对于博览会免除参展出口税的惯例产生疑虑,担心免税将发生走私偷漏,因而仍然未能以官方名义答应参加1867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直到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中国才有了以官方名义正式参与世博会的记录。

1904年,清政府不仅派皇室成员溥伦贝子代表中国,赴美国圣路易斯参加世博会开幕式,还首次以官方形式率商界人士参展。为此,清政府事先派出副专员黄开甲及其随从,赴美国建造展馆,用6000多块精美手工木雕镶拼成了京城王府模样的中国馆。

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建成通航,美国政府决定,1915年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市举办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并向世界各国发出了参展邀请。当时,在以农产品为主力的中国展品中,有贵州省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推荐的“成义”、“荣和”两家作坊生产的茅台酒。

一开始,中国的农产品没有多少吸引力,参观者不多;更何况当时的茅台酒装在一种深褐色的陶罐中,不仅包装简陋土气,而且又陈列在农业馆的棉、麻、大豆、食油等产品中,确实一点也不起眼。

但茅台酒深受中国代表团推重,他们担心这样有竞争力的展品会被埋没在农业馆;于是有代表提出将茅台酒移入食品加工馆陈列,并将它放在突出的位置。搬动时,一位代表不慎失手,一罐茅台酒从展架上掉下来摔碎了。

陶罐一破,茅台酒酒香四溢。中国代表团中有一位监督叫陈琪,此人爱喝茅台酒,深知其酒香馥郁,且有空杯留香的特点。他见此情景不免灵机一动,建议不必换馆陈列,只需取一罐茅台酒,分别装入数个空酒瓶中,敞开酒瓶口,旁边再放上几只酒杯。利用农业馆展品气味不浓,闲人不多的特点,任茅台酒挥洒香气,随专业人士品尝。

此招果然奏效,博览会会场里的参观者纷纷寻香而来。更有好奇者顺手拿起酒杯,倒酒品尝,并交口称赞。一时间农业馆人潮汹涌,热闹非凡,很快产生了轰动效应。贵州茅台酒不仅因此获得了博览会金奖,而且还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一起被公认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从此名扬天下。

但是,自从1939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和世博会渐行渐远,有过一段分离的时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特别是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逐渐融入世界大家庭。

从1982年新中国首次参加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一直到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共参加了11次世博会,几乎涵盖了这一时期内举行的所有注册类博览会。

1982年,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举行的世博会,对中国来说是颇具深意的转折点。经历了多年风雨洗礼的中国在几十年后重返世博会的舞台,预示着这条东方巨龙的苏醒。

当时的美国人很少了解中国,他们对神秘的中国充满了好奇,中国馆前每天都排着长长的等待参观的队伍。最后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馆每天接待观众近3万人,竟然占世博会日参观观众总数的近四分之一。这也从一个方面表明:中国盼望融入世界,世界也渴望了解中国!

在当时中国馆的入口处,有一个带梁枋彩画的大门,橘黄琉璃瓦屋檐的颜色和红色柱子的形状,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馆内有一个八角亭,亭内有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师每天表演精湛技艺,参观者络绎不绝。

中国馆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国宝级文物,如来自世界闻名的中国长城的10块古老砖石、西安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战车等,这些神奇的展品每天都被参观者围得水泄不通。

诺克斯维尔世博会的主题是“能源——世界的原动力”,所以很多展品都围绕着能源这一主题,如日本展出的电脑能够使用几种语言来介绍与能源有关的课题,联邦德国展示了核反应堆的模型,沙特阿拉伯送来了巨大的太阳能采集器,中国则展出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太阳能航标灯、太阳能电围栏以及沼气利用等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能源技术。

中国在诺克斯维尔的成功亮相,预示并代表了新中国在以后诸届世博会的表现和参展模式。自1982年以后各届世博会的中国馆都是独立建造,并都倾力展示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亮点,不仅让世界各国的参观者尽情感受中国文明的魅力,还多次受到好评。

如在1988年的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博会上,中国馆先后被评为五星级展馆及最佳展馆,这是中国参加世博会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1992年的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中国馆再次以其新颖、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设计被评为五星级展馆。1993年世博会在韩国大田举行,中国馆被评为五大最佳展馆之一。

新中国以强大的国力为支撑,在各届世博会上展示了大量在世界强国中也堪称先进的现代科技成果,如1988年布里斯班世博会上的360度环幕电影,1993年大田世博会上的现代航天技术,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上的海洋开发和利用等等,这一系列优秀展品正是新中国参展世博会辉煌历程的浓缩与写照。

在2005年爱知世博会的中国馆内,有一棵“生命之树”,它利用中国古老和独特的宣纸制造工艺,结合现代影像放映技术来营造白天、黑夜的变化效果,以及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景观,表达了现代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与生活艺术,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智慧。体现了中国人的哲学理念。

中国与世博会的联系和往来源远流长。中国同世博会的历史,是中国走向全方位对外开放、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正如国际展览局秘书长冈·文·洛塞泰斯所说的那样:“中国与世博会的历史,从一个方面叙述了一个国家与世界的故事。”

中国人情系世博,早在1893年,美国在芝加哥举行了规模盛大的世博会,引起了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的注意。他研究了世博会的历史、芝加哥世博会的机构设置、经费支出和效益之后,在其代表作《盛世危言》当中,就提出了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主张。

郑观应指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认为在中国举办赛会,即世博会的地点,上海最为适宜。他同时强调,举办博览会,需要中国十八省和世界各国的大力支持。

1877年6月1日,中国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在日记里写道:“盘致书,极言英国富强之业一出于学问,而望中国加意振兴,宜仿照法、美大国开赛奇会,招徕各国机器,以广见闻,其言极详。盖盘专意成就上海格致书院,望中国为之主持也。”这里所说的“赛奇会”就是世博会。

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的“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中,也畅想了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盛况,他在书中设想说:“那时我国民决议,在上海地方开设大博览会,这博览会却不同寻常,不特陈设商务、工艺诸物品而已,乃至各种学问、宗教皆以此时开联合大会,处处有论说坛、日日开讲论会,竟把偌大一个上海,连江北,连吴淞口,连崇明县,都变作博览会场了。”

在梁启超之后,晚清上海的另一位小说家吴趼人又出版了小说《新石头记》,他以穿梭时空的表现手法,再次虚构了在上海举办的一次世界博览会。

此后,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构想着世博之梦,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举办世博会而努力着。 aA+MXx8FfzRHlw2eiQoBnVxSMFGbz6S6+e8jfpNaht30js8aFjunLwNr1CT377I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