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豫皖苏三省开挖淮北新河

1968年洪水后,国务院召开治淮规划会议,提出治淮战略骨干工程,确定在淮北开挖茨淮新河和怀洪新河。

这两条新河是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平时承泄截引支流1.7万平方公里的涝水;特大洪水时,分泄颖河、淮河洪水2000个流量,减轻淮河干流洪水的压力,同时发展灌溉和航运。

1971年茨淮新河开工。

阜阳地区所属10个县和淮南市凤台县、播集区参加施工,年最高上工30万人,一般10多万人。新河起自阜阳县的茨河铺,到怀远县荆山口以上注入淮河,全长134公里。

为了有利排涝,新河都是平地开挖。新河设计分泄颖河洪水2000立方米每秒,使颖河阜阳以下原来不到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为豫、皖两省1500万亩耕地扩大了排水出路,减少了颖河入淮口正阳关至怀远段淮河干流洪水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利用新河可以发展灌溉198万亩。

新河河槽底宽122米至250米,堆土区距离320至500米,挖深6至10米。

新河上建有茨河铺、插花、阈叮、上桥4级枢纽,包括节制闸和船闸。阐叮和上桥还建有装机1600千瓦电动机分别为4台和6台的抽水站,排涝和提水灌溉流量分别为80和120立方米每秒。

开挖河道土方2亿多立方米,4级枢纽都已建成。沿岸大部分电力排灌站和输变电工程也已投产。截引的两条主要支流,西淝河上段已按设计防洪除涝标准完成,灌溉节制间也已建成,黑茨河治理也已完成。

由此,茨淮新河可按原设计标准发挥防洪、除涝、灌溉及航运作用。蚌埠至阜阳两个重要工业和商业城市间可以常年通航,比原来沿淮至颖河的季节性通航航道缩短航程90多公里。

特别是新河沿线的凤台县、淮南市潘集区,怀远县和利辛县已经利用新河水源,大力发展水稻近百万亩。一麦一稻,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两岸的农田基本建设有了显著的变化,沟、渠、路、林、田、电统一布置,一些原来荒芜的地方如今变成了河水静静流、两岸稻花香的鱼米乡,初步实现了大地园田化。

怀洪新河是与茨淮新河同时确定兴建的大型骨干工程。

怀洪新河设计分洪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从涡河人淮河口附近的何巷问起,截引北淝河后人懈河洼,汇合懈河和法河后人香涧湖,在新侩河会合沦河和石梁河后,切开北峰山,扩大老窑河,切开双沟高岭,与下草湾引河一并注入洪泽湖傈河洼。

新河总长为125公里,进口有2000立方米每秒的分洪闸。沿途汇合各条支流来水后逐步加大流量,从北峰山进口段起,总流量为4770立方米每秒,一直送入洪泽湖。

新河在不分洪年份,可以为涡河以东、新汴河以南的河南省东部部分地区和安徽省宿县地区、淮北市、蚌埠市煤潼河水系1.2万平方公里的内水扩大出路,并可发展农业灌溉100~150万亩。

怀洪新河于1973年开工,由当时宿县地区9个县组织民工,完成了双沟切岭和老窑河部分切滩。1975年河南大水后,对新河规模重新研究论证,并且对中段河线作进一步比较,确定暂时缓建。直到1991年冬,才又开始复建。

当地人说:“站在浮山望五河,五河五条河,淮、侩、谍、潼、沱”,五河县即由此得名。淮河在五河县以上有12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原焦潼河水系流域面积有1.54万平方公里,占五河县以上淮河流域面积的八分之一。

每当淮水暴涨,外水顶托倒灌,内涝无法排除,五河一带一片汪洋。为了解除这一地区的涝灾,治淮一开始就曾设想开挖淮河降低五河水位,但工程量太大。技术人员经过反复研究比较,最后确定了干支流分治、内外水分流的方案,将淮河与支流接、涤、撞、潼分开。内水经源漠河切开北峰山,入老窑河和老淮河,开下草湾引河穿岗人洪泽河傈河洼,全长469公里,比原走淮河旧道缩短65公里。

煤潼河在五河北店子的设计水位为165米,比淮河在五河北店子的设计水位18.6米降低2.1米,排泄流量为I000立方米每秒。

五河内外水分流工程主要包括,开挖下草湾引河,疏浚煤潼河及峰山切岭,开挖泊岗引河,建筑窑河、泊岗、下草湾和潼河4处拦河堵坝,总土方量为5480万立方米。

自1951年10月正式开工,到1954年6月基本完成,当年就发挥了效益。偿渲河经过的新涂河、北峰山切岭和下草湾引河都要穿过厚淤泥层或者山岭和岗地,工程非常艰巨。峰山切岭段地表是坚硬的土层,下面还有岩石,最大开挖深度达27米。

面对极困难的施工条件,淮北人民创造了“祝怀顺小队工作法”等实用施工技术,使整个工程施工期短,质量好,为人工开挖切岭积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

这五河建成后,五河内外水分流工程发挥了显著效益。五河的内河多年平均水位降低1.5米以上,其中1982年降低达4.39米,累计减免内水淹没损失2000多万亩,直接经济效益达9亿元,是工程投资的20多倍。高低水分排、内外水分流的成功经验,还为以后大面积洪涝矛盾地区的治理提供了借鉴。

新汴河是豫、皖、苏人民一齐动手,团结治水的典范。

新汴河,是为解决宿县地区和河南商丘地区东部排水出路而新辟的一条大型骨干河道。它在宿县城北截引沈河,在老符离集截引潍河,经灵壁至江苏入洪泽湖,涉及豫、皖、苏3个省14个县、市。

历史上这里受黄泛严重影响,沦河、雕河等河道排水不畅,每到汛期上游洪水直泻而下,抢占河槽,使中、下游洼地涝水无法排泄,积涝成灾。

1963年一场大水,宿县地区85%以上的耕地受灾,只收了4亿公斤粮食,连农民的口粮都不够。

1966年,国务院决定开挖新汴河,实行洪涝分治、高低水分排,解除这一地区的洪涝灾害。当年冬天,宿县地区全面动员,组织30万治河大军奔赴工地,其中6万多名民工被派往江苏泅洪县40多公里长的工地上参加战斗。河南商丘地区考虑到宿县地区挖河任务重,1968年派出10万民工到安徽境内支援。

地处下游的泅洪人民,以大局为重,不仅让地拆房,而且做了许多处理工程,保证了新对河的兴建。安徽省还把计划在安徽境内修建的一座节制闸,移到江苏省泅洪县境内,取名“团结闸”。

现在“团结闸”已成为皖、苏两省人民团结治水的象征。它不仅使泅洪县数万亩农田得到灌溉,又可沟通苏北、皖北的水上交通,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新汴河,像一条玉带,把豫、皖、苏人民联在一起。

新汴河全长127.1公里,河底宽95米左右,按5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和六级航道的通航要求设计,建有3座由节制闸、船闸、抽水站、公路桥组成的大型水利枢纽。

从1966年冬开工,到1971年春建成。新汴河工程共完成土方1.4亿立方米,石方10万立方米,混凝土9.9万立方米,国家投资1.57亿元。

新汴河的建成,改善了豫、皖两省上千万亩农田的排水条件,减轻了灵壁南部和五河、固镇一带由于上游河道洪水汇集带来的压力,为提高当地除涝标准创造了条件;同时可以综合利用,发展灌溉和航运事业。

1982年7月,新汴河流域发生了与1963年相似的大暴雨,新对河发挥了巨大的排洪效益。11天中安全泄洪6亿多立方米,保障了两岸200多万亩农田和100多万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保住了沿线的工矿、城镇,当年宿县地区粮食总产仍达18亿公斤,是1963年的4倍多。 PPQMgBMR1R1eY+WgakHBATew2NdvWWVYKo8AUuabV/ahOutuSv3wdIeMiKqYcMe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