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山东地区实施的治淮工程

山东治淮是伴随着解放战争隆隆炮声开始的。早在淮海战役硝烟未尽的1949年,山东就组织20多万人上阵,实施了宏大的“导沭整沂”工程。2月,山东省政府批准《导沐经沙入海工程全部计划初稿》,同年3月成立了山东省导沐委员会。4月2日导沐工程正式开工,从而揭开了山东治淮的序幕。

导怵整沂工程,是解放初期山东省最大规模的治水工程。

导怵整沂工程1949年4月开工后,经过10期导怵工程,3期整沂工程,到1953年底结束。

5年间,山东地区先后动员了当时鲁中南行署所辖6个专署37个县的民千万人次、技术工人5000人次参加施工,开挖了新沐河,导沐河东流经沙河、临洪河入黄海。

同时,开挖了分沂入沐水道,修筑了沂河及新老沐河堤防,兴建了沐河拦河坝、溢水堰等建筑物。

导沐整沂工程不仅为山东淮河流域的全面治理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全省大规模水利建设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大批干部和技术人才。

在导沐整沂的同时,山东省还根据“防止水患,兴修水利,以达到大量发展生产的目的”的水利建设基本方针,对山东淮河流域的其他河道进行了整治。

这些整治的河道包括泅河下游改道,疏浚赵王、万福河,整治白马河、洗府河工程。

山东省经过河道整治,各个河道的安全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在半个世纪的治淮历程中,山东的治淮与国家整个治淮工程建设一样,经历了几次大的建设高潮。

新中国初期的“导沭整沂”,按照“先沂沭、后汶泗、沂沭分治”的治理方针,先后开挖了新沭河及分沂入沭水道,对沂河堤防进行了整治,兴建了人民胜利堰闸,在江风口开辟了邳苍分洪道,初步提高了沂沭河的行洪能力,同时也减轻了下游河道的洪水压力。

从1971年底开始,按照中央治淮领导小组提出的东调南下工程方案,组织人民群众再次掀起了治淮高潮,到1981年底完成了分沂入沭扩大及新沭河扩大15公里的任务。

在六七十年代前后还修建了大批的水库、河闸、灌渠,与东调南下骨干工程一起,构成了山东治淮的基本框架,奠定了山东治淮的基础。

1991年的江淮大水,进一步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治淮工作的重视,召开了治淮治太会议,对治淮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山东的治淮工程建设也再次提上了日程。

治淮50年成就辉煌,效益显著。

但是,山东淮河流域防洪形势仍十分严峻,整个流域工程标准还偏低,沂沭河调蓄洪水的能力还不够高;南四湖工程尚未全面治理,洪水出路不畅;平原河道清淤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任务十分繁重;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分布不均衡;水土流失和水污染还非常严重。

这些问题正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此,从1957年开始,山东省便按照中央提出水利建设方针的“蓄水为主,小型为主,社会为主”的,及淮委提出的“山区丘陵以蓄为主,以排为辅,南四湖、骆马湖蓄泄并重,下游以排为主”的治理原则,发动群众,大办水利,大搞了水利建设运动。

在山区丘陵地区,山东省重点进行了蓄水工程建设,兴建了大型水库11座,中型水库35座,小型水库1323座,总库容47.56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9302平方公里,占山区总面积的43%,可削减下游骨于河道洪峰流量。

在平原湖泊地区,修建了南四湖二级坝枢纽工程,将南四湖分为上级湖和下级湖。

在进行南四湖二级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同时,又兴建了赵王河改道入京杭运河。

京杭运河是沟通京城与江南经济发达区的交通命脉,邻近北京的一段出现了河西务、张家湾、通州等繁忙的水陆码头。而赵王河是梁济运河的一级支流之一。

赵王河,源于巨野县沙土集南,东南流,经嘉祥至济宁市郊区陈庄西,由右岸汇入梁济运河,河长41.8公里,流域面积381平方公里。

此外,山东省这次水利建设还开挖了京杭运河;兴修了伊家河间及韩庄闸等工程,改善了南四湖洪水出口状况。

但这一阶段,由于在湖西平原地区大搞河网化蓄水工程,在一些地方修筑了边界坝,开挖了边界沟,大引、大蓄、大灌,打乱了原有的排水系统,而又未能建立新的排水系统,致使洪涝盐碱灾害加剧,边界水利纠纷增多。

与此同时,从1963年起,山东淮河流域治理重点是进行了南四湖平原水系调整及河道治理,作为第一阶段,对山丘地区重点对蓄水工程实行加固。

1963年12月,南四湖流域治理工程局成立,负责组织鲁西平原河湖治理工程。

本着高低分排、洪涝水分治的原则,治理工程局调整了南四湖地区水系,新开挖了洙赵新河、东鱼河两条骨干排水河道。在洙赵新河干流,修建了堤防长278.9公里;在东鱼河干流,修建了堤防全长158.13公里。

同时,还扩大治理了韩庄运河。韩庄运河、中运河是沂沭泗水系主要行洪河道,承担着南四湖3.17万平方公里及韩庄运河、中运河区间洪水下泄任务,也是京杭运河的一部分,承担着鲁南、苏北地区水上航运的重任。

还治理了京杭大运河山东枣庄段的台儿庄运河。这一段被史称泇河。它西起微山湖口的韩庄,迤逦东行经台儿庄入江苏境至泇口处与中运河交汇南下,全长42.5公里。故名韩庄运河,又称台儿庄运河。

山东省于1963年除了对上述对蓄水工程实行加固外,还对其它河道也进行了相应调整治理,形成了鲁西平原新的水系格局和排水系统,提高了防洪除涝能力,可减轻1300万亩农民农田洪涝灾害。

另一方面,为减轻沂怵河洪水对江苏省北部的威胁,腾出沂河、老沐河及骆马湖,以承泄南四湖流域洪水,兴办了沂沐河洪水东调人海和韩庄运河扩大工程,简称东调南下工程,以解决沂沛河与南四湖流域的洪水出路。

沂沐河洪水东调工程项目包括:分沂入邓水道和新沐河扩大开挖工程、沂河刘道口枢纽工程,由刘道口节制闸、彭道口分洪闸及电站、引水闸组成;怵河大官庄枢纽工程,由沐河人民胜利堰节制问、新沐河泄洪闸组成,以及其他附属工程。

沂沐河洪水东调工程于1971年11月动工,调集临沂、临地都城、苍山、营南、富县、日照、沂水、费县等9县市民156万人次及省与临沂地区、南四湖水利工程建筑安装队等单位参加施工,经过对期施工,至1981年国民经济调整时,该项工程被列为缓建项目而停工,完成全部计划工程量的一半稍多,已建成彭道口分洪闸。

新沐河泄洪闸,部分完成分浙入沐水道扩大、新沐河扩大和总干排等项工程。

韩庄运河扩大工程于1972年冬开工,工程项目包括:干流加深、拓宽河道、扩建韩庄和台儿庄节制闸。新建老运河闸和运南8处、运北4处排灌站。

1971年至1978年期间,山东全省掀起了农田基本建设高潮,集中力量大搞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

1975年秋,济宁地区组织济宁、邹县、邹县、曲阜、微山、克州6县22个公社的92万民工,结合治理白马河,开展了邹西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会战区面积近千平方公里。

经过3年时间,到1978年,治理了白马河及其支流,治理耕地,兴建、改善灌溉工程,打机井扩大灌溉面积,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田。 pipRLkGvwZITMBWI5F8ZSeR4TUdJQnb91NXlCVSA+BiVP/8Q7FLW8hTAPuWIGiA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