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东石窟群

云冈东部石窟群,指云冈石窟东端一号至第四号洞窟,均为塔洞。第一窟、第二窟均位于云冈石窟的最东端,为同期开的一组,因两窟的形制、内容相似,内外设计严谨统一,故称谓“双窟”。

第一窟、第二窟都凿于孝文帝迁洛前,两窟外壁东西两侧各为三面开龛造像的一层方形佛塔,两窟均上置明窗,下开窟门,窟前似为共一前庭。

第一窟、第二窟窟内都是方形平面,平顶,窟内中央雕造方形塔柱,中心塔柱直抵窟顶,四壁开龛造像,窟形前狭后宽,前高后低。这种形制的洞窟被称为“塔庙窟”或“中心塔柱窟”。

第一窟东西宽7.15米,南北进深9.45米,上下高5.75米,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有维摩、文殊画像,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释迦像。浮雕五层小塔。

第二窟东西宽7.55米,南北进深10.8米,上下高6.2米,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北壁主像为释迦佛,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窟南壁窟门两侧都雕有维摩、文殊画像,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三世佛。

这是云冈中期出现的新的造像组合,两窟壁面最上层雕刻了天宫乐伎和千佛行列,庄严肃穆与生动活泼的形象融合,体现了佛国世界的清净和美好。

第一窟、第二窟的中心塔柱分别为两层瓦顶出檐和三层瓦顶出檐,皆为仿木结构屋顶形,塔据四角各楼雕一根八棱柱,使塔柱更加宏伟华丽塔层的屋形檐额、瓦拢、斗拱等仿木建筑的雕刻,两塔顶部均以两龙相交缠绕之须弥山与窟顶相连,塔身四面各层皆雕佛像,现今由于风化以后的塔呈上大下小,所以被称为“倒悬塔”。

第一窟、第二窟北面都有较丰富的雕刻,技法精湛。下面为一列禅定坐佛,两窟的中部为大型龛坐佛,龛楣装饰华丽,下部为浮雕佛传故事和供养人行列。

此外,第二窟北壁西侧地面自古就有泉水流出,此即“云中八景”之一的“石窟寒泉”,石窟寒泉又被称“石鼓寒泉”。

石鼓指的是第一窟,仔细倾听第一窟,会听到“嘭嘭”的鼓声,这种鼓声至今仍隐约可闻,所以第一窟又被当地人称为石鼓洞。

寒泉指的是第二窟,据载此水“清冽可饮,饮之愈疾”,是大同地区难得的清洁饮用水。现今,将此水引出洞窟,以岩石雕回旋图案“流杯渠”为泉水出口,增加了艺术效果,成为云冈石窟的景观之一。

第三窟位于云冈石窟东区西端,是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前立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

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上部左右各雕一塔,中雕方形窟室,主像为弥勒,壁面满雕千佛。后室南面两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衣纹流畅的一佛两菩萨,坐像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高6.2米。从风格和雕刻手法上看,很可能是初唐时的作品。

第三窟窟形奇特,它的平面呈凹字形。从外形看,有别于一般洞窟。它的底部是两个窟门,通入内洞,似为窟门,东小洞独自成门,与内洞相通。

两小洞的顶部形成一个大的平台。平台上东西两侧有方塔遗迹,约三层,风化非常严重。

第三窟中间有一像龛,龛之两侧开两个明窗为窟照明,明窗之上最高处有一排12个大形长方架梁孔洞。梁孔之上是山顶,顶上曾有“石室数间”。

第三窟这样的石窟在云冈石窟中是一个奇物,在全国的石窟中也属罕见。第三窟是个神秘的洞窟。它的硕大无比、宽大深远,使人觉得它像个天然岩洞,从西小洞进入内窟。洞窟非常之大。洞窟的窟形也非常不规则,底边宽达40多米,两侧深达约15米,窟高近20米。

如此巨大的洞窟,仅刻三身大佛像。这三身造像刻在凸出的壁面的西侧,只占去壁面的三分之一的位置。而这三身造像的雕刻又十分精美,且又有别于其它云冈造像。除此之外洞窟四壁别无雕像。

关于第三窟大像的雕造时间,学界意见分歧很大,有的认为与昙曜五窟同期,有的认为在孝文帝迁都之前,更有说法诸如隋炀帝为其父隋文帝所建、初唐作品或者唐朝中后期产物。后面三种说法,根据大同历史条件分析,基本没有可能性。

比较可信的说法是第三窟雕凿于孝文帝迁都之前,因为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洞窟,工程因某种变故而中途停止。

窟外两层中央的弥勒窟,呈殿堂式,居中一尊交脚弥勒。弥勒窟两侧,各有一座三级石塔,这显然是一组弥勒天宫的完整造型,属于北魏作品无疑。

第三窟窟内仅有一佛二菩萨,佛作说法态,目光直视左前方,左前方隔壁正是窟外的弥勒殿。整个第三窟造像,内外呼应,刻画的是《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的情景,反映的是进入净土世界的神圣与庄严。

据专家考证,第三窟是文献记载的“通乐寺”“灵岩寺”,当时可居僧人达3000人。

云冈石窟第四窟处于第三窟西侧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斜坡上,是一个拱门两个明窗,拱门居中,明窗两肩,走进第四窟一看即知,此窟中途而缀,整个洞窟并未完工。

从洞窟的形制看,第四窟也该属“塔庙窟”。中央雕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东壁交脚弥勒像保存比较完整。

第四窟据考证是云冈现存纪年最晚的造像,520年至524年开凿,是第一窟至第十三窟之间仅有的晚期大窟。只是该窟造像风化严重,已无多大欣赏、研究价值。 tYdwgkJ/fNSkA3xpbW4PJz2HHk00CJLBLafzqUADzWYQ9zDk6evLEKAlS31BhRe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