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石窟沿革

云冈石窟开凿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前后用了约30年的时间,才基本上完成了这个浩大的艺术工程。

大同在5世纪初,是北魏的都城,当时称为平城,至5世纪末迁都洛阳,在近百年间,这里一直是我国北方封建统治的中心。

北魏王朝初期非常崇信佛教,并奉为国教。446年,太武帝听信司徒崔浩的建议,焚毁佛寺佛塔,强迫僧人还俗,造成了佛教史上的“太武灭法”。

文成帝继位后,他首先恢复佛法。云冈石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当时一位著名和尚奉文成帝之命,役使了数以万计的劳动人民和雕刻家动工开凿的。

云冈峪自古是通往内蒙古阴山腹地的古道,秦汉时代的武州塞,大约就在云冈石窟西侧或南面附近,可惜早已消失在残石碎瓦之中。

武州山,北魏早期被奉为神山。后来,逐渐成为北魏皇帝祈雨、开窟、礼佛的“鹿苑”胜地。

云冈石窟,北魏称武州山石窟寺或灵岩寺。关于石窟的开凿,《魏书·释老志》记述的很简略:

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70尺,次60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

文中讲述的五所佛窟,即今云冈第十六窟至二十窟,称之为“昙曜五窟”。

昙曜五窟的兴工,成为武州山皇家大窟大像营造的开始。

昙曜五窟的开凿,掀起了武州山石窟寺建设的高潮。从文成帝开始,经献文帝、冯太后,至孝文帝迁都,皇家经营约30年,完成了所有大窟大像的开凿。

同时,云冈附近的青磁窑石窟、鲁班窑石窟、吴官屯石窟、焦山寺石窟、鹿野苑石窟等,也相继完成。

北魏前期,广泛吸收民间资金,王公大臣、各地官吏、善男信女纷纷以个人、家族、邑社等形式参与石窟建造,或建一窟,或捐一龛,或造一壁,或施一躯,遂成就了武州山石窟寺的蔚为大观。

云冈石窟的诞生绝非偶然,而是诸多历史必然性的结果。佛教自东汉进入我国,最初假借黄老道术在民间传播,魏晋时逐渐独立。

十六国时期,由于来自西北胡族统治者的推奉而迅速发展,同时迎合了苦难深重的中原人民的精神需求。北魏太武帝灭佛,则从反方向刺激了佛教的勃兴。石窟建造之风,由古印度、西域、河西渐次东传,至平城而特盛。

北魏自道武帝建国,到太武帝结束北方群雄割据的战乱局面,各国各地的贵族官僚、儒士僧侣、能工巧匠、金银财富汇萃平城。

特别是随后对西域的征服,直接迎来了历史上东西文化交流的新一轮高峰。

武州山石窟的创作,最初是凉州高僧带来了西域风格的佛教造像艺术,然后是古印度、师子国,即今斯里兰卡,西域诸国的胡沙门带着佛经、佛像和画本,随商队、使团而至,再后是昙曜建议征集全国各地的宝像于京师,最后是徐州僧匠北上主持云冈佛事。

一代代、一批批高僧大德、精工艺匠,共同设计、共同制作,创造出云冈石窟一座座旷世无双的佛国天堂。

北魏以后,云冈石窟衰落了,梵音唱晚之声,再没有越过雁门山峦。607年,炀帝北巡塞外,归途曾经游幸云冈石窟。

630年,李靖平突厥,收复雁北,贞观十四年,移云州及定襄城于恒安,次年,守臣重建大石窟寺,有俨禅师等曾对云冈石窟佛像进行过修理。

初唐时,有数位僧人用不同形式对云冈石窟作了描述,其中最著名者有《广弘明集》的作者道宣与宋昱的《题石窟寺·即魏孝文之所置》,宋昱写道:“梵宇开金地,香龛凿铁围。影中群像动,空里众灵飞。”出神入化,贴切入微的描绘,突出了云冈石窟引人入胜的艺术风貌。

辽代以后,武州山石窟寺又称石佛寺。契丹人信佛,残塔旧寺无不兴复。据《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记载,1049年,皇太后发愿重修石窟寺,但因工程规模巨大,一时没有完成。

辽代武州山石窟寺的修建工程,大约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也许是对旧有寺院的陆续修复,也许是仿效北宋重修五台山10寺的做法,辽代西京大石窟寺内分立了10座寺院:通乐、灵岩、鲸崇、镇国、护国、天宫、崇福、童子、华严、兜率。

可惜10寺的好景不长,据《金碑》记载:亡辽季世,盗贼群起,寺遭焚劫,灵岩栋宇,扫地无遗。

金朝西路元帅、晋王宗翰于1131年将石窟前的武州川河道南移,遂形成今天十里河云冈段现状,可谓功德千秋。

1143年至1146年,住持法师禀慧重修“灵岩大阁”,即今第三窟外阁楼。

金代中后期,迫于蒙古族逐渐强盛的压力,在西京北境加强了边墙、边堡的防御体系建设,武州山前筑起了一座军堡。这座名为石佛寺堡的建立,宣告了云冈石窟再次走向衰微。

1214年,金朝迁都汴梁,即今河南开封,五京旧都相继沦陷。各地佛寺,兵火之后,无僧看守。正是在这种“山寺无僧钟自鸣”的情况下,全真道士进驻了云冈石窟,并在东部留下了“碧霞洞”、“云深处”、“山水有清音”等遗迹。云冈之名,从此酝酿产生。

1264年至1294年,西京大华严寺慧明大师僧徒,重新收复了石佛寺,但是无法挽回云冈石窟的整体颓势。

1558年,重修石佛寺堡为云冈堡。1574年,又建云冈上堡并上下堡间的夹墙。从此,石佛寺局缩于第五六窟,彻底变作山野小寺,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再度绽发光彩。 zyHKJNRqoasleNINxIIQ79ibtdgNapK3ZUNIgDoJ107yKvdYUBArZzyfMBSiJir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