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外族和其他姓氏的改姓

从三国以来,重要的由其他姓氏改姓朱的有施、康、李、范、舒、邱、胡等姓,尤其明朝帝王的赐国姓朱,其人数之多、数目之大,是历史上罕见的。

据史书记载,较早的源于少数民族的朱姓形成于南北朝时期。494年,北魏孝文帝拓(tuò)拔宏率鲜卑族部众百万余人入居中原,迁国都于洛阳,当时他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汉族人的统治,实行汉化政策,鼓励少数民族与汉人通婚,穿汉服,又诏令所有随同入洛的代北各部族人改用汉字姓,共改了140多姓,其中改成朱姓的有渴浊浑氏和可朱浑氏。

这些由少数民族改成的朱姓人很快被汉人同化,到隋唐时期,他们的后代繁衍成为大族,十分显赫。唐代姓氏书《元和姓纂》记载朱姓在全国有八大郡望,其中就有河南郡,也就是后来的洛阳,并明确指出他们是由可朱浑氏和渴浊浑氏改姓而来。

我国其他少数民族中也有朱姓,他们形成的时间较晚,得姓的原因也比较复杂,有些是受汉文化影响而改用汉字姓的,或由本族原有的姓氏转音、取义演变成为朱姓的,有些是接受帝王赐姓,还有因避祸或其他原因改姓为朱的等等。

由其他姓氏改成朱姓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所谓“冒姓”。“冒姓”是指由于种种原因而改变姓氏的情况。

如三国吴有朱然,本姓施,因过继给母弟朱治,遂姓朱。唐末五代时,梁太祖朱温养子康勤,改名为朱友文;另一个养子李彦威,改名为朱友恭。

宋代范仲淹自幼随母改嫁于长山朱氏,遂冒姓朱,考中进士后,又恢复本姓。南唐沈丘人朱元,本姓舒。

清末湖南人邱昌道,在衡阳起兵反清,假冒明朝皇族后裔,改姓名为朱九涛。又有胡姓改为朱氏者,据道光六年惠迪堂《朱氏宗谱》记载,该支怀宁受泉朱氏,原本姓胡。

元朝时有个叫胡贵一的人入赘于朱陇亨家,为上门女婿,遂改姓朱氏,其后裔均姓朱。

朱姓的另一个来源是帝王赐姓。如明朝,朱元璋立国后,朱姓贵为国姓,为示恩宠,他曾赐义子李文忠、沐英、何文辉、徐司马等人为朱姓,但不久又让他们恢复本姓。朱元璋之后的各代皇帝也多有赐姓之举,他们不但踢姓给义子、宠臣,甚至扩及到仆从下人。

据《名山藏·典漠记》一书记载,明武宗正德年间,曾多次赐姓予义子、功臣、爱将。

如正德四年十二月,赐义子15人国姓。

正德七年九月,赐义子127人国姓,其中有5个蒙古贵族,即朱探、朱静、朱满、朱恩,朱窥(kuī)。

正德十三年,又赐仆从下人11人国姓。

正德十四年,赐左都督刘晖、神周都督金事李琼国姓。

另外,明末清初,唐王朱幸键为熹奖郑成功拥明抗清的忠心,赐郑成功姓朱。当时东南沿海与日本人都称郑成功为“国姓爷”。

明代帝王赐姓的结果,使得朱姓的来源多样化,人口猛增。再加上冒姓、改姓和攀附皇族者,朱姓一跃而成为全国的大姓了。

清朝灭亡之后,又有许多满族人改用汉姓,其中也有朱姓。后来,我国的蒙族、满族、回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里均有朱姓,他们为华夏朱姓大家族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之更具有活力。而朱姓之所以能成为人口众多的中华大姓,正是长期以来历史发展,各民族、各姓氏相互融合和发展演变的结果。

知识小链接

明末清初,为了逃避农民军和清王朝的追杀,大批朱姓族人纷纷改姓埋名,忍辱图存。《清稗([bài)类钞·姓名类》说:明亡后,“天潢贵胄,转徙流亡,无不改姓白晦”。

改姓林,《清稗类钞·姓名类》载:有某明朝皇族成员,改姓名叫林时益,改字确齐,隐居宁都,到康熙时才去世。

改姓宗,《清稗类钞·姓名类》载:清咸丰时有浙江会稽人宗涤楼,名稷辰,曾任御史,祖先本明皇族朱氏,国亡后改姓宗。

改姓李,《罪惟录》载:某皇族成员在明亡后逃到海宁诸生俞子久家,改姓埋名,叫李兰皋。后仍被清朝查出处死。

改姓王,《罪惟录》列传之四又载:有明宗室弟子,明亡后变姓名,改叫王杞人,“潜游赣粤之间,常题关壮缪祠堂《百字令》一阕,追论朝事”。

改姓曹,据华容大旺厂《朱氏族谱》记载:明朝末年,李自成扬言诛“紫阳之族”,大旺厂朱氏十一世祖朱秀林、朱沅礼、朱瑞光等,为避祸改复祖姓曹氏,清初又恢复朱姓。

改诸姓,《朱舜水集》载:余姚朱氏本为明皇族旁支。远祖某,为朱元璋族兄,因不想做官,多次被征召不仕,最后埋名隐姓,改为同音的诸姓。直到明朝末年,才又恢复朱姓。

趣味拓展阅读

在仫佬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纳西族、东乡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朱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jī)糜(mí)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朱氏,世代相传。 3UguJAlZNZcGbPML3VS1iF1pZqnSfkSBGYB4/WHBRllMQOKU2mNGcWc2U3FwwnA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