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6月16日,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中南海召开,决定成立第六小组,负责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等方案,并指定第六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
组长由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代表马叙伦担任,副组长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叶剑英和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文化界民主人士代表沈雁冰担任,组员有:田汉、马寅初、郑振铎、郭沫若、翦伯赞、钱三强、蔡畅、李立三、陈嘉庚、廖承志等13人。
经过3个多月的筹备,建国的各项工作已经基本准备就绪。
9月23日19时,马叙伦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开第六小组第六次全体会议,讨论关于国都等问题。
关于国都的选择,起初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江西省就转来了一位医生的信件。在信中,这位医生建议,国都应设在重庆、西安或成都,其理由主要着眼于国防方面,认为国都设在内地比较安全。
也有一些人主张国都可以设在北平,但不必将北平改为北京。理由是北平有“北方太平”的寓意,很适合定都的本意。当时,各种各样的意见很多,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
第六小组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意见,经过讨论后,大家认为定北平为国都有如下理由:
第一,由于北平作为中国的首都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政治上位于华北解放区,人民力量雄厚;
第二,经济上邻近重工业区的东北各省;
第三,文化上有几百年的积累积淀,是世界享有盛名的历史都城之一,且“五四”运动以来一直是中国新文化思想发源地和摇篮;
第四,地理上位于广袤的华北平原,将来有足够的战略扩充余地;
第五,交通上有平沈、平绥、平汉、平沪等铁路干线,海运邻近天津,十分便利,并是全国交通枢纽。
因此,第六小组一致赞成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并建议改名北平为北京。
于是,第六小组和筹备会将征集到的有关方案和草拟确定国都等方案,移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
第六小组副组长沈雁冰在上报给政协会议的报告中这样写道:
国民党反动派过去定都南京,主要原因是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便于依赖帝国主义。因为南京靠近上海,而上海是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剥削中国人民的中心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人民自己的国家,他依靠的是中国人民,自然不一定要建都南京了。
北平为中国的首都已有700百多年的历史。在政治上,北平位于华北老解放区内,人民力量雄厚,规模弘伟,文物集中,是世界上有名的历史大都市之一。且自“五四”以来,这里就是新文化思想的摇篮。
此外,在地理上,北平位于一个大平原之中,将来有足够的扩充的余地。在交通上是四通八达,有平沈、平绥、平汉、平沪等铁路干线,联络全国各地。
总之从各种条件看,北平确实具备现代大国首都的各种资格。
因此,我们提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