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依靠群众打破敌人封锁

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军事“围剿”结束后,赣粤边地区的形势日益严重。

1935年4月,国民党中央军第四十六师和粤军主力第一军的3个师开始“清剿”油山游击根据地,妄图将共产党、游击队“斩草除根”。

国民党军队在赣粤边地区设立三道封锁线,控制了通向油山的水路、公路和出入山区的路口。封锁线形成后,国民党政府开始向游击队进攻。

国民党政府制定了“清剿”赣粤边红军游击队的周密计划。一方面派遣重兵对山区大规模进攻,另一方面又组织便衣队进山抄剿。

白天时,敌军便衣队在山头穿插,寻找目标;晚间时,他们或在深山路口和山坳埋伏,或到山顶看火光,听声音。敌军便衣队经常伪装成红军游击队,破坏红军和群众的鱼水关系。

为了断绝游击队的给养,国民党政府采取严密的经济封锁政策,对群众的粮、油、食盐等食品限量供应,布匹等生活必需品也限制购买。

这种艰难困苦的局势,对赣粤边特委领导人的政治眼光和意志品质提出了严峻考验。

项英、陈毅坚定地认为,赣粤边的游击战争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的艰苦斗争的一部分。

陈毅指出:中华民族全面抗日的战争或早或迟,是一定要到来的。总有那么一天,国民党会派军乐队欢迎我们下山的。而在抗日战争中,只有我们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才是抗日的主干。因此,红军游击队在赣粤边地区主要是保存力量,要十分珍惜党的这些财富。

把眼前的斗争与未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联系在起来,表现出项英、陈毅高瞻远瞩的政治卓识。

项英、陈毅和赣粤边特委根据敌强己弱的特点,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指导各地党组织和游击队同“清剿”的国民党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反“清剿”,贯穿于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全过程。项英他们率领的游击队重视隐蔽伪装。开始用树枝、茅草或竹子搭棚住宿,后又改发雨伞,或用雨布做成盖布,以挡雨遮露。

他们化整为零,组成武装工作组,把打游击和做群众工作结合起来。杨尚奎会编篾器,就以手艺做掩护开展工作。

他们根据粤军第一天到了、第二天一般不再去的规律,与敌人捉迷藏。他们由走大路改走小路,或改走没人走的地方,使敌找不到痕迹。

游击队依靠群众反“清剿”。项英他们要求游击队同群众打成一片,多方维护群众利益。当敌人抓壮丁时,派人警告保长不要为非作歹。发现被抓壮丁关押地点,派人袭击予以营救。对勒索群众厉害的税卡,派人把它搞掉。发现地主带着狗腿子收租的粮食,派人中途袭击,帮助群众夺回粮食。

这样,群众就会自觉帮助游击队配合反“清剿”:帮助站岗放哨,发现敌人来时就喊“牛吃禾了!”暗示游击队上山隐蔽;游击队执行任务时,群众帮助作侦察,当向导;游击队需要的鞋子、电池等物品,也由群众代为购买。

项英领导游击队多方解决吃饭问题。规定干部战士平时要背5斤干粮,以备最困难时食用。

群众总是想方设法将粮、油、盐送给游击队,游击队付钱收下。向土豪劣绅要经费、要物资,解决经济来源,抓到白区的土豪劣绅,只要肯悔过、肯缴战争经费的,就放他们回去。

由于国民党军连续“清剿”、搜山,项英他们时常断粮,只能挖竹笋、野菜,摘杨梅、山果,如找不到吃的,就只能挨饿。项英就曾多次数日吃不上饭。

1936年夏季,赣粤边地区出现罕见的大雪封山。游击队的粮食断绝。面对红军游击队的困境,赣南地下党的同志组织群众利用每月初一和十五开禁进山砍柴的机会,把大米藏在挑柴的竹杠中,把食盐溶进棉袄里,设法丢在山上,转交游击队。

陈毅元帅在油山秘密据点吃着从山上“捡”来的大米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赣南游击词》:

赣南游击词·1936年夏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

天放晴,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

休玩笑,耳语声放低。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纠偏要心虚。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再请把兵交。

讲战术,稳坐钓鱼台。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勤学习,落伍实堪悲。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前进心不灰。

莫怨嗟,稳脚度年华。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

赣南游击词生动地写出了当时红军游击队的景况。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和掩护,红军将士才坚持了赣南游击战,夺取了反“清剿”斗争的胜利。

对反“清剿”战斗,项英他们指示游击队按照赚钱、不赔本的精神,有目的的进行。在封锁线内主要采取突袭和伏击,对敌后方视情组织奔袭、奇袭。

1935年4月下旬,油山游击队乘敌主力进山“清剿”之机,隐蔽急行军100多里,突袭南雄县乌迳圩,全歼靖卫团,击毙靖卫团长邱光华,还用多种番号书写标语迷惑敌人,迫敌将“清剿”油山的部队调回乌迳圩守防。待敌回到乌迳圩时,游击队又转到大余县袭击游山圩据点,将保安团1个班引出碉堡加以消灭。

同年9月7日,油山游击队伏击由广东韶关开往大余的3辆军车,缴获一批弹药和物资,然后让被释放的驾驶员带着宣传品回去散发,造成敌人恐慌。

项英他们还组织游击队配合作战。当国民党军“清剿”油山、北山游击区时,指示三南游击队袭击信丰的祟仙,捕杀反动团总张校麟,又转到全南县青龙山,打击民团,镇压血债累累的土豪劣绅,很快建立起新区。

对保甲长,项英按政策区别对待。项英认为,保甲制度是国民党统治的基础,但保甲长并不都是坏人,要视情区别对待。对边沿区的保甲长,能争取的尽量争取;对很坏的保长、联保主任,非整不可的就整一个,其余的就会规矩了。

游击队在梅山镇压了反动保长廖桂山,就争取了大余城附近的联保主任吴其瑞,吴给游击队送情报,帮助游击队购买一般群众买不到的东西。

1936年9月,项英主持会议作出决议,开展统一战线,建立“两面政权”,派没有暴露身份的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当保甲长,当革命的“两面派”;对保甲长尽量争取,一般的既往不咎;在赤白交界地区,搞“黄色村庄”,不少保甲长成为“白皮红心”的两面派,从而扩大了游击队的生存空间。

当时大余县的“两面政权”发展到区一级,池江区更换区长时,陈丕显带人做黄承祥的工作,帮助黄竞选成功,黄见到国民党军官喊“老总”,见到游击队喊“同志”。黄帮助游击队传递情报,购买棉衣、毛毯、药品等物资,保释被捕人员,掩护地下联络站开展工作。

就这样,项英他们率领的游击队依靠群众,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国民党军的“清剿”;游击区军民经受了考验,积累了经验,迎接新的斗争。

正如陈毅同志1942年在一封信中指出的:“南方的3年游击战争,也同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可战胜的伟大革命力量。” tr6rW2EGxznAG6aX+Gl5XxRB0l6tFO0wj5GgWDReP3km638cCmI4X9PwfeCH//F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