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青年突击组架设大桥钢梁

1956年的7月3日,一个晴朗的夏日早晨,热风掠过江面,大江上吹起了微微的波澜。从今天起,武汉长江大桥的钢梁就要开始架设了。

一排屹立在江中的桥墩,像一排待命的战士,等待着承担重大的任务。

一座大桥的水下基础完成后,其上部结构,即钢梁的架设就至关重要了。

因为全部桥梁的价值,就体现在上部结构的合理、经济、安全以及建成后的养护维修、国防安全等一连串问题上。

武汉长江大桥是双层双轨铁路公路两用桥,其规模之巨大,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大桥钢梁在设计上采用等跨间支梁,每孔跨度相当于钱塘江大桥的两倍。在安装上采取三联九孔,即三孔钢梁连接为一个整体。

每孔结构一律用“菱格桁架”,构成桁架的杆件都是同形状的钢材截面。这种安装方式和结构不仅能增强负重能力,而且便于养护维修,一旦遭到敌人袭击或破坏,能迅速修复通车。

大桥的全部钢梁,都是山海关、沈阳两个桥梁厂制造的。

鞍山钢铁公司为大桥及其附属建筑提供了大量桥梁专用钢材。

钢梁的架设,不是传统的拖拉或浮运法,而采用较新的平衡悬臂拼装,从两岸开始向江心拼接,最后合拢。

这种方法虽然要求拼装铆合的精确度极高,但却能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缩短钢梁架设的时间。而且,不会影响到武汉港船舶繁忙的运营作业以及长江航运的正常通航。

领导把吊送钢梁的任务交给了臂膀最长、力量最大的德克30吨吊车,又把驾驶这台吊车的任务交给了3名青年人,他们是佟连柯、阎世奎、许乃盅。这些年青人还都是刚满23岁的小伙子,是一个由共青团命名的青年突击组。

机器是那么巨大,它是一台现代化的电动吊车,几个青年人对它还不怎么熟悉;

任务是那么艰巨,这么宽的江面,这么多又这么大的钢梁,这么高耸的桥台……

他们能行吗?能行!

司机长佟连柯代表大家向党和人民提出了保证:

保证完成任务,保证安全!

这是两句十分普通的话语,但是,对于架设长江大桥钢梁的任务来说,又是多么豪壮!这里面包含了多少勇气和决心,多少对人民事业的忠诚!

小伙子们高高兴兴的把任务承担起来了。

左岸的钢梁就从这天起,开始一根接一根的向武昌方面伸展。

世上没有一件伟大的事情会像静水泛舟一样的轻松,架设大桥上的钢梁,尤其不轻松。

工作开头并不太顺利,这是一项需要多个工种相互配合的工程,要达到动作的和谐,吊车本身就需要电工、钳工和司机的密切结合。

要是这部分配合得不好,轻则影响工程的进展,重则比如卷扬机刹车失了效,或者钢丝绳发生了断损的现象,几十吨重的钢材就会从高空落到江心。

这样不知道多少人的生命和多少物资遭到损害。因为他们是在桥梁的最高层工作,在下面还有许多钢架和驳船以及在那上面操作的同志。

如何使工程又快、又好又安全?这是领导向他们提出的要求。

司机长佟连柯,是一个精明能干、又具有组织才能的青年人。领导告诉他要做好工作,首先得团结,并要思想统一。而他们这个组里,电工和钳工都是临时凑拢来的,彼此并不了解。

于是,佟连柯首先做了熟悉人和了解人的工作。摸一摸大家的思想情况。做了一些必要的打通和说服。

这样大的工程召唤着大家,每个人都是信心百倍的。只要是为了工程,什么苦他们也不怕,什么困难也吓不倒他们。

在种情况下,思想问题也就少了,团结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因为大家有了一个共同的信念,共同的思想基础。一种工人在艰巨任务面前的荣誉感鼓舞着大家,小组很快就亲密的团结起来了。

只是工作生疏,做起来很蹩手,拼一个“米”字形的钢梁就需要14个工班,多么急人哪!要是这样下去,这么多钢梁要几年才能架完哪!

佟连柯首先和他的好友阎世奎商量,决定找大家一起来研究。

群众的脑子就是智慧的泉源,果然,在大家一起研究之后,办法出来:定出了联系的信号,让信号成为电工和钳工共同的眼睛,由司机来掌握。这样,大家的行动就一致了。

定出了交接班制度,每班要提前15分钟上班,检查机器,发现了问题,立即修好。

改进了调度,3个司机和下面的3个装吊工班,配合起来,把班次固定下来,让一个装吊班经常跟一个司机在一起。这样,彼此就摸清了工作的习性,配合自然就和谐了……

他们制订了大家共同遵守的纪律和一系列的制度,又想了一系列的办法,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一支坚强的战斗队伍组织起来了。

为了配合得更好,佟连柯还组织大家相互学习:司机要熟悉电工和钳工的工作,电工和钳工也要熟悉司机的工作;作为一个工作单位,他们又要一同去了解装吊工班和铆合工班的工作。

互相学习的结果,工作配合得更好了,新的创造产生了。

司机阎世奎在钳工赵老师傅的帮助下,做了一个卷扬机的刹车,这个刹车可以补电动刹车的不足,使得卷扬机运用更自如了。扒杆的上下起落,左右旋转,完全可以控制了。

赵老师傅也和青年电工赵汇源一起研究和提出了在磁力控制台安置电器连锁的建议,于是接触点再也不出故障了。

架一个“米”字形的钢梁,由14个工班变成了7个工班、5个工班、4个工班,一直到3个半工班。

他们月月超额完成任务,又月月都保证了安全。

团结友爱、工人阶级的集体主义、优异成绩所带来的荣誉感,充溢着他们的工班。

他们获得了武汉市第四届劳模大会授给的“集体模范”的奖旗,和大桥工程局授给的“先进安全生产小组”的奖状。

1957年5月4日14时59分,司机长佟连柯亲自操纵着吊车,把最后一根上弦杆吊起了。在鼎沸的欢呼声和音乐声中,稳稳妥妥地安装上去了。

长江两岸从这一刻起,真的被一条钢铁的长龙连接起来了。

从1956年5月汉阳岸开始架设钢梁,10月武昌岸开始架梁,到1957年5月4日下午两岸钢梁在六号桥墩处拼接铆合,共用了1年时间。

至此,全桥钢梁完全准确无误地合拢。这标志着武汉长江大桥主体工程基本结束,为此,大桥工程局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 mlHoDZQdgqbJnOMepojPyHPX9fskmVMw7n+No6/u+FGC/LOxyB4/Tr2FVI/0k9m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