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周恩来组建建桥工程局

1954年1月15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了政务院第二〇三次政务会议,决定召集全国优秀人才,组建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武汉大桥工程局。

此时,根据“一五”计划,武汉长江大桥的筹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为了修这座桥,周恩来亲定大桥建设蓝图,责成国家8个部委调集全国力量,为长江大桥建设服务。这次组建的新建铁路工程总局武汉大桥工程局,就是后来的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周恩来的这个决定,至今影响着中国桥梁事业的发展。

会议正式讨论通过《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定》,定下武汉长江大桥的清晰未来:

桥型选为公路与铁路两用桥,公路位于上层,铁路双线位于下层。

桥下净空,在最高通航水位以上18米。

初步设计,工程总概算1.35万亿元。

任命彭敏为大桥局局长,中共武汉市委书记王任重兼任政治委员。

同时,这份决定上还批准了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以及1958年底铁路通车和1959年9月底公路通车的竣工期限。

2月6日,《人民日报》特为长江大桥的修建发表题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的社论,文中特别提到:

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

社论号召全国人民支援大桥建设。自此,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序幕正式揭开。

同年2月,大桥局从地质部、水利部和铁道部抽调有实践经验的地质钻探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联合组成武汉长江大桥地质钻探队。

地质钻探队为彻底弄清长江武汉段及其两岸的地质情况,选定合理的桥渡线,给大桥技术设计和施工方案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在1950年初步勘测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河槽及其两岸的地质评查。

1954年,是武汉长江大桥工程的一个艰苦的年代,也是一个重要的年代。在这一年内,长江和汉水出现了近百年来所仅见的特大洪水,冬季又因出现了几十年来所少见的严寒,原本没有冰封期的的汉水,也结上很厚的冰层。

然而,桥梁建设者并没有被这些原来不曾预料的困难所吓倒。在洪水滔天的日子里,工人们要不断地清除江面上妨碍钻探工作的巨大漂浮物、芦草和毒蛇。曾经有一天,他们在钻探船上捕杀了100多条毒蛇。在1954年的最后几天零下15度的严寒中,钻工们也没有让钻机停止转动。

自1954年初夏至1955年1月,参加大桥地质钻探的人们认真进行了几个桥渡线比较方案的钻探,共钻了103个钻孔,钻进江底覆盖层和岩层3300多米,取出了大量的岩芯,圆满完成了武昌黄鹤楼和汉阳龟山之间的地质评查。

由于掌握了大量的地形、地质和水文、气候等重要资料,长江大桥的设计与施工,就有了高度的科学理论根据,使技术人员能在短期内完成建设长江大桥的技术设计。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龟山与蛇山之间,桥址区地质情况较为复杂。武汉一带过去为长江中游与洞庭湖相连的巨大沼泽地带,地势低洼,古称云梦泽,以后逐年淤积,渐成陆地。

长江几经改道,最终在龟山蛇山之间形成固定河道,呈“龟蛇锁大江”之势,两山之间天然河床狭窄,江面宽度仅为1126米,地形上似是个天然桥址。

经地质调查和钻探,冲断层、逆掩断层、倒转向斜构造及地堑等都通过桥址区,向斜构造沿着纬度的轴向在桥址处形成一个倒转的折皱,岩层接近直立,折皱隆起部在地面形成了两个山脉。

龟蛇两山不属同一山脉,武昌的蛇山与汉阳的凤凰山是南支,汉阳的龟山是北支。桥址的选择主要在这两支山脉范围内进行工作。

航运情况,长江自武汉市至吴淞口段,高水位时能通行万吨轮船,低水位时亦能通行3000吨轮船,汉口至宜昌段,高水位时能通行3000吨轮船,低水位时能通行1000吨轮船。

关于桥址线,当初共提出8个方案可分成两类:

一类为顺着南支山脉或顺着北支山脉;另一类为跨过地质折皱,从一个山脉跨到另一个山脉。

经比较,第一方案武昌岸引桥过长江中岩盘过深;第三方案经钻探,靠近汉阳凤凰山的3个桥墩,因断层关系位于承载力极低的页岩上,均被否定了。

初步设计以第二、四两方案为建议桥址线,鉴定时提出两者的修正案,即第五方案。因第五方案的七号墩正位于破碎的炭质页岩上,又提出了第六、第七方案,打算使七号墩躲开岩质页岩,经钻探未达预期目的,因此放弃。

第八方案引桥长且要跨过藕湖,工程量大,且石灰岩溶洞多,也放弃了。

经反复研究,第五方案造价省,与水流交角稍大,但无太大影响,仅遗留七号墩炭质页岩问题需处理,经反复讨论研究,可采用高压射水送桩的钢筋混凝土管桩基础。

1955年1月15日,国务院召集交通部、水利部、铁道部在汉口举行桥址选线技术会议,最后决定,采用第五方案桥址线,即现桥址线修建大桥。

另一方面,在修建大桥的过程中,周恩来一直关心大桥建设,如在大桥桥头堡设计方案评选上,他都亲自参与评审。

在周恩来等党中央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大桥局参战员工克服了艰难险阻,只用了两年零一个月时间,就在水深流急、风高浪大的江面上铺设了第一条宏伟壮丽的长虹。

大桥局刚成立的时候,就10来个人,画个线路图,连个黑板都没有。时光荏苒,中铁大桥局现已发展成为集科学研究、勘测设计、工程施工、机械制造“四位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建桥“国家队”的身份,活跃在中国内河、沿海,以至国际建桥市场。

在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的时候,大桥局曾经将机关都搬至南京时,还有将总部搬迁到北京的呼声。但由于周恩来敲定的大桥局当时就在武汉,因此以后的50年中,无论大桥局在全国各地承接了多少工程,依然难舍武汉情结,总部一直留在武汉。 HpOcaF74vgIQpDLF6qUdKcIp8WXmDbdd2GToGtLiy57T42hR9wAO7j41BaFHpqf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