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是敦煌城东南约二十公里鸣沙山岩壁上的492个洞的总称。敦煌西南西千佛洞19个洞窟和安西万佛峡的29个洞窟,都是莫高窟艺术的分支。
莫高窟的众多洞窟,南北蔓延约两公里,都是古代敬佛的庙堂。有的洞窟在岩壁上位置较高,有的位置较低,高低上下可达四层,而以第二层最为密集,其间也有因山岩崩塌而没有存留下来的。
洞窟的建筑装饰和壁画中的装饰以及丝织、用具等工艺美术史的材料也无比丰富,都是非常稀罕而珍贵的。
此外,1900年左右,又曾在17号窟内发现了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藏经洞,其中堆积着数以万计的从5世纪至11世纪的文献、书籍、画卷、丝制品等。
文献书籍包括佛经、道经、儒书、字书、地志、小说、诗词、通俗词曲、俗讲、信札、账簿、医卜、户籍、契据、状牒等。
使用的文字种类也很复杂,除绝大部分是汉文外,还有藏文、印度文。另外还有古代印度地方的文字怯卢文,还有中亚文字康居文、古和阗文、古维吾尔文、回纥文、龟兹文等,其中很多是今天已经无法辨认的文字。
这些典籍对于了解西北及中亚各民族的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画卷多是佛教画,其中有最早的版画史资料。敦煌发现的这些材料是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和美术的重要依据。
现存492个洞窟内,以壁画为代表,1951年统计的结果是:魏代22幅,隋代96幅,唐代202幅,五代31幅,宋代100幅,元代8幅,清代4幅。
魏代洞窟多集中在第二层的中央部分约两百米长的崖壁上,隋代的修建是从两端分别向南北延长。唐代的洞窟继续向南北两端发展。宋代以后各窟,多是用旧窟重修改建的。
这些洞窟中从魏代至宋代的一部分壁画比较重要,因为这一时期现存的美术实例非常稀少,特别是绘画艺术的实例更少,但莫高窟的遗存是异常丰富的。
从莫高窟的壁画、雕塑和装饰美术,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宗教美术发展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