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的前夜,装饰一新的天安门城楼上悬挂了一幅高6米,宽4.6米毛泽东画像,这幅面带微笑、气宇轩昂的领袖画像,理直气壮地向世界宣告:伟大的新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说起这幅画像,还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呢!
1949年9月2日,周恩来签署:“阅兵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的批示,明确表明天安门城楼将作为开国典礼的主席台。
于是,相关部门迅速展开对天安门城楼的修葺工作。国立艺专实用美术系教师周令钊受领的任务是为天安门城楼绘制毛泽东巨幅画像,为开国大典之用。
那么为什么要请周令钊画毛泽东像呢?
原来早在1949年4月上旬,在北平六国饭店举行的“国共和谈”中,周令钊所画的一幅毛泽东画像被挂在会场中,获得中方代表团的好评,国民政府代表对这幅画像也是赞誉有加。这幅画像给中方首席代表周恩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经周恩来同意,筹委会邀请周令钊来画毛泽东像。
周令钊受领任务之后,便和他的学生陈若菊等人在天安门城楼上靠东的空间紧张地工作起来。他们把木板竖在墙上,搭起三层脚手架。负责古建的油漆师傅为他们打底、调颜色。
要画毛主席的哪一种神态呢?周令钊选择了一张毛泽东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呢子制服,脸部稍仰,面带微笑的照片。照片中的毛泽东朴素大方,满面慈祥,极具亲和力。
这张照片是新华社摄影局的郑景康在延安时拍摄的,也是当时解放区最流行的一张照片。
大约20天后,就在画像将要完工的时候,开国大典筹委会副主任聂荣臻亲自前来验收。他看后指出,主席的衣领敞口式样不妥,因为开国大典,要严肃一点儿。
周令钊和他的学生便遵照聂荣臻的指示,重新改画了衣领。
9月30日晚上,周令钊和工人们把这幅画像提前挂到了天安门城楼正中央。
当晚10点,周恩来来到了天安门,对城楼的布置工作做最后一次检查。当他发现在毛主席的画像下面标有“毛泽东”三个黑体字时,他认为这非常不妥,并说:“毛主席那么不谦虚,还自己喊自己毛泽东?”便要求赶快采取措施把三个黑体字涂去。
此时,离庆典活动还有几个小时,要想把巨幅画框取下来再处理已来不及了。周令钊教授急中生智,立刻爬上脚手架,用灰蓝色颜料把画像下面的白边连同黑色的字体涂成中山装的颜色,又在延长的身体部位的服装上加了一个扣子,使其协调而不失比例。
由于画太大,梯子又小,周令钊只能一点一点地涂抹,上上下下如此反复很多次,直至看上去“天衣无缝”为止。当他做完这一切的时候,已经是10月1日的凌晨了。
不过,尽管周令钊把这幅巨画修改成功了,但是,在9月30日晚上,美国摄影师包瑞德却已经到天安门广场上拍摄了一些照片。其中有一张便是从天安门正面拍摄的毛泽东巨幅画像。
据说,这张照片后来在美国被报刊发表了,但细心的包瑞德发觉:这张照片与10月1日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天安门正面的毛泽东是不同的。
当然,包瑞德根本不知道在开国大典上的那幅画像是周令钊又重新修改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包瑞德在9月30日所拍的那张照片,便成了很难得的绝版。